歷史上的今天,不該被遺忘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鴉片戰爭博物館

你知道

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1842年8月29日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

那個令人痛惜的時刻

成為了我們揮之不去的傷痛

176年後的今天

就讓我們一起

重溫這段歷史

銷煙

清朝末年

清朝政府“閉關鎖國”的大門

被鴉片販子打開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圖為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倉庫

鴉片大量輸入

白銀不斷外流

不僅使得清朝的經濟面臨崩潰

而鴉片的泛濫

更是極大地摧殘了

吸食者的身心健康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身體骨瘦嶙峋

身上的每根肋骨都清晰可辨

眼神總是那麼地空洞無望

“麻木不仁”

是吸食鴉片的中國人的常態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為了挽救危局

拯救陷入吸食鴉片中

無法自拔的百姓

1839年6月3日

林則徐下令

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鴉片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然而

在振奮人心的“虎門硝煙”之後

西方列強卻以此為由

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恥辱

1842年,英國侵略軍

於8月初將軍艦開到南京江面

並將炮口對準南京城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停靠於長江口的康沃利斯號

1842年8月29日

清朝政府派欽差大臣

與英國代表在南京

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2)中國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在這些通商口岸裡,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英國可以派駐領事等官。

(3)中國賠償鴉片煙費600萬銀元,軍費1200萬銀元,商欠300萬銀元,共2100萬銀元。

(4)英國進出口貨物納稅,“均宜秉公認定則例”。

(5)英國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中國商人交易,不加任何限制。

就在這一天

我們喪失了國土

支付了鉅額的賠款

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

就在這一天

我們的獨立和主權

遭到了嚴重破壞

就在這一天

“恥辱”二字

牢牢釘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資料圖: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從《南京條約》到《北京條約》

從《馬關條約》到《辛丑條約》

再到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每一個不平等條約

都沉甸甸地壓在心頭

就像一把把利刃

刺進每個有良知的中國人的胸膛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資料圖:《馬關條約》簽訂現場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資料圖:清政府代表簽署《辛丑條約》

如今

距離那段遭受侵略的恥辱歷史

已經過去了整整176年

中國大地上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1年前

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

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100多年來漂泊無依的“遊子”

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

曾經的屈辱與不甘

在這一刻

畫上了句號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1997年7月1日零點,在天安門廣場參加北京市人民迎接香港迴歸祖國聯歡會的人們觀看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電視直播

時光飛逝

或許那段歷史早已遠去

但是遭受過的屈辱和教訓

我們卻不能忘記

鴉片戰爭

從清政府眼中不起眼的“邊釁”

逐漸轉變為“中國近代歷史的悲慘開端”

鴉片戰爭在英國早已被遺忘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鴉片戰爭博物館

英國有一本相當暢銷的兒童歷史漫畫書《蠻橫鴨霸的大英帝國》裡的一幅漫畫,講述的是1842年3月10日的寧波之戰,按照這本書的說法,這場戰爭是“中國人甚至意外地幫助英國人在寧波城屠殺自己”。

而很多國人對這場戰爭的理解也僅限於“林則徐”、“虎門銷煙”、“《南京條約》”和“割讓香港”這幾個詞語。中國的歷史教科書告訴民眾,它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是“國恥”,需要被牢記。但究竟要記住什麼呢?

南方週末的記者曾在採訪英國漢學家藍詩玲(Julia Lovell)中問到:為什麼後來英國人對鴉片戰爭的記憶那麼模糊?

藍詩玲說:“要麼是故意地要把它忘掉,要麼是一種懶惰。這不是最近幾十年的一種遺忘。為了瞭解英國人怎麼看待這場戰爭,我調研過英國的歷史教科書,最早是19世紀末的。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有很多老教科書,直到19世紀末,這些英文教科書都會承認鴉片戰爭,有時候放在引號裡面,或者會說“中英戰爭”。一般來講是在談香港的時候,因為教科書要介紹英國為什麼有這塊殖民地。教科書向學生介紹,英國通過鴉片戰爭佔據了香港。

但是,20世紀初,我看過的教科書突然開始說,英國“得到”了香港,莫名其妙。當然,最近幾十年出版的英文教科書會很坦率地談鴉片戰爭。不過我想請讀者注意,20世紀初,英國國內有一種“把鴉片戰爭忘掉”的趨向。”

她說:“我想提醒健忘的英國讀者,我們國家過去曾經從事過鴉片貿易,這是恥辱”。同樣的,“中國人也需要知道,當時英國人將這場戰爭視為一場文明帝國對衰敗腐朽的未開化國家的正義之戰;中國人也需要知道,當時的中國官僚是如何通過篡改事實和文過飾非將一敗塗地說成是大獲全勝。”

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和後人講述的歷史也許不是同一段歷史,而這正是歷史的玄妙所在。

起名“鴉片戰爭”實為諷刺英政府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到19世紀後期,中國對鴉片的憤恨已經變成對自己的厭惡,正如禁菸態度極其堅決的林則徐所言:“鴉片戕害生命,將使我中華之人盡淪為蟲豸犬豸。”

其實,第一次創造和使用這個名字的,是一個英國記者,應該是1840年或1841年。這個名字,是為了諷刺英國政府的不道德行為。

當時,打不打鴉片戰爭,在英國國內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很多英國人對於這件事非常反感,不願接受,甚至認為鴉片戰爭是英國的“國恥”,是最不應該做的一件事情。

可以說,從1840年一直到現在,很多英國人心中對鴉片戰爭深感內疚。內疚有時讓一個人想道歉,有時也讓人自我辯護。當時,他們不說這是“鴉片戰爭”,而說是“中英戰爭”。很多生意人或政府官員也一直想辯護成是為了讓中國人開眼界……

在藍詩玲看來,西方人對中國的觀點,常常不說明中國內部的什麼問題,而更能說明西方人有什麼樣的心情、心理狀態。

那時候的英國人看待中國有侷限性,有非常強大的自我中心主義。

勝敗顛倒正是歷史玄妙之處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鴉片戰爭後,中英雙方簽訂《南京條約》時的情景

即使是關於這場戰爭的最終結果,雙方都有不同的解釋,英方的戰報聲稱清軍損失五六百人,而英軍沒有陣亡的報道;而奕經上書給皇帝的奏摺則聲稱英軍被殺四五百人,包括其頭目巴麥尊,只是因為英軍數量眾多,達1.7萬人(實際上最多隻有3000人),漢奸燒燬了清軍的兵營,所以才未得大捷。

勝敗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顛倒,而這僅僅是兩種歷史書寫的對比中最微不足道的一段細節。

簽訂《南京條約》,今天的中國人都知道這是一次喪權辱國的戰敗條約的簽訂,但在欽差大臣耆英的妙筆生花之下,這場和約的簽訂卻成為了又一場勝利。就像他對自己的僕人張喜所說的那樣:“活江浙億萬生靈,保全甚大,積德不小”,而張喜也以欣喜的筆調記錄下了條約簽訂後,“鈐以關防完迄,眾情欣喜”的歡樂氣氛。

而對英國人來說,他們自認為是毫無疑問的勝利者,而這場戰爭也因其勝利而被道德化。一場毫無疑問的侵略戰爭,被英軍粉飾成為一場將中國從自我隔絕的矇昧中解救出來的正義之戰。

而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正是歷史的玄妙之處:它本來應該有一個真相,卻可以提供兩種不同版本的書寫。而這兩種可能都是真相,也可能都是謊言。

“傅滿洲”與“東亞病夫”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中國南方的鴉片吸食者

鴉片戰爭這段歷史不僅僅是戰爭本身,更是戰爭之後更為漫長的歷史記憶。西方甚囂塵上的“黃禍論”也由之而來:中國人被視為一群道德低下,有暴力傾向的排外種族。

一名叫薩克斯·羅默的小說家因此創造出一個名為傅滿洲的可怕角色。

直到今天,在西方人最深沉的噩夢中,傅滿洲仍然是那個企圖撬開西方文明房門,把毒蛇放進來的中國惡魔。至今,在倫敦的一些玩具店裡,你仍然可以看到這個塑料的恐怖玩偶和德古拉、木乃伊這些嚇人玩具放在一起。

在美國即將上映的高票科幻電影《復仇者聯盟:王者萬歲》中,也有一個企圖統治全世界的邪惡東方人,他的名字叫“滿大人”。

但對中國人而言,鴉片戰爭成為一場民族病的發端,正是這場戰爭的起因,罪惡的鴉片,使中國人染上毒癮,墮落為“東亞病夫”。因此,在恥辱心的驅動下,中國開始了他的自強運動。反抗鴉片,也就是反抗這種恥辱的核心,而反抗的表現,就是反抗帝國主義。這延綿一百多年的自強、改良、革命、改革、開放的潮流,終於造就了現在的中國。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1.新京報書評週刊2015年8月29日B01-B03版,《鴉片戰爭在英國早已被遺忘》,文:李夏恩。

2.南方週末2016年4月20日版,《原來,英國人不瞭解鴉片戰爭》,文:宋宇。

3.新華網,《今天,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历史上的今天,不该被遗忘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