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政治局經濟會議:遏制房價上漲後,是選擇高赤字還是高房價?

7月31日,政治局年中經濟會議終於召開,這次會議可以說是對2018年下半年整個經濟政策的一個基本定調,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這次經濟會議對下半年提出了六大經濟政策方向,其中在第五點重點提到了房地產政策,尤其是提出了“要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經濟政策目標,引發了市場對房地產市場的巨大疑惑。

再加上深圳新公佈的房產新政,已經有人喊出“中國房價上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真的會是如此嗎?其實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1、上半年經濟全面面臨下行壓力是此輪經濟政策轉向的根本原因。

在沒有召開政治局會議之前,國家統計局及相關部門就陸續公佈了上半年的經濟數據,為此輪政治局會議的經濟政策鋪墊。

上半年經濟面臨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面下滑,充分說明經濟形勢並不樂觀,投資增速下來了,說明經濟不行了,沒有人願意投資了。

因此政治局會議中定調加大“基建”就成為了拉動經濟的重頭戲,在先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就已經確定安排1.35億地方專項資金用於拉動基建。

所以下半年經濟增長的一個核心增長點,就是基礎建設投資會加大,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及城市副中心的建設肯定會加速,錢到位了!

2、要穩住消費及保住金融風險,就必須要執行擴張財政政策及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沛。

這句話解讀起來就是要放水!上半年消費增速僅有9.5%,增速回落了1.5個百分點,說明消費需求已經出現逆轉,同時上半年大量的P2P及私募基金的跑路,將中產階層的財富幾乎是洗劫一空。

這個時候如果不及時放水保持流動性,金融風險可以是一觸即發,嚴重性不言而明,下半年各種消費貸、企業經營貸估計會非常充裕,缺首付的人可以借來就用了。

至於去槓桿,還是要去的,但是會議要求去槓桿要把握好力度和節奏,預示著下半年估計就先不要著急去槓桿了,先穩一穩再說,這一點和國務院提出的穩杆槓異曲同工。

3、房地產要因城施策,重點解決好市場問題,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從房地產政策層面上看,強調因城施策,也就是每個城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做出政策調整,給出政策微調的空間。

但是又強調要解決好市場問題,一個是供應量太少,導致一房難求,需要推進供需關係的平衡,就是要加大供應量。另外一個就是整治市場秩序,避免哄抬房價。

從這一點上看,實際上這次會議給房地產預留出了一定的調整空間,重點不是控制房價過快上漲,而是要避免房價出現暴跌。

有可能房價出現暴跌或暴漲的城市,都可以因城施策,避免房價出現大起大落,比如像深圳這樣的城市,投資過度,應當及時作出調整。

總體上看,下半年的房價的趨勢依然是要穩定為主,政策出現大方向的逆轉可能性不大,但是微調的空間是存在的。

那麼對於下半年,對於普通民眾來說,到底還要不要買房呢?尤其是在明顯放水的政策背景下。

第一:通脹在下半年一定會有所抬頭,貨幣貶值壓力會明顯加大。

其實上半年人民幣匯率貶值的趨勢就已經非常明顯了,匯率一度跌破市場6.8的心理價位。

一邊要印錢放水,一邊又是面臨中美貿易戰,人民幣貶值基本上是一個趨勢,擋都擋不住,除非央行動用外匯干預,否則人民幣匯率跌破7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央行已經不會輕易動用外匯來干預人民幣匯率了,因此人民幣貶值趨勢基本上可以確定。

此外放水大規模基建,必定會帶動原材料的上漲,從而帶動整個社會成本的提高,成本型通脹壓力一定會在下半年顯現。

屆時整個物價會呈現直線上升勢頭,大規模基建導致的成本通脹是現有經濟模式下的必然趨勢。

2、鎖死房地產,新一輪信貸擴張後產能過剩又要開始了!

一邊通過限購、限售等政策,鎖死房地產領域,一邊又放開信貸,鼓勵企業投資生產,未來的結果會是什麼?

肯定就是物價的大規模上漲和產能過剩!

下半年CPI指數的上揚趨勢基本確定,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這種物價上漲,是成本推動的,是大規模信貸投資擴張的必然結果。

而另外一個方面,大量的企業投資必然帶來產能過剩,貿易戰導致出口不利,如何來消化這一輪的產能過剩呢?

失去了房地產這個貨幣蓄水池和產能消化器,大量的產能過剩及貨幣放水究竟如何來消化呢?

3、短期高赤字,長期必然高房價!

如果單純依靠基礎設施來消化過剩產能,那就需要地方政府無極限的擴張才會財政赤字,因為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長期投資,短期內根本沒有回報。

對於政府來說,純粹就是花錢買政績,持續花錢的能力決定了依靠基礎設施建設消化產能的空間究竟有多大。

就目前地方政府的債務率,還要持續擴張財政赤字,空間其實非常有限,但是政府一旦停止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就難以拉動企業投資,產能就會過剩。

這是一種典型凱恩斯主義手法,依靠政府基建的大量興建,來形成對企業投資生產產能的消費,最終會導致政府財政赤字的增大,其實最終還是需要央行來買單。

當然,政府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打開房地產領域,利用住房消費來拉動經濟的增長,既可以消化掉企業的生產產能,同時也可以容納更多的貨幣,避免生活資料價格的上漲。

因此,未來究竟是選擇高赤字,還是選擇高房價,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我個人的判斷是短期之內,選擇高赤字!而從長期看,依然是會選擇高房價!

所以所謂的堅決遏制房價增長,不過是權宜之計,因為高赤字不可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