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兄娶嫂,却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砸水缸的司马光


李世民杀兄娶嫂,却不敢杀了父亲李渊,既有道义上的劣势,又有实力上的不济,更有时机的不成熟!

首先,李世民再疯狂也承担不起弑父的罪名。因为,虽然李渊在处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玄武门兵变。但是,李渊并没有如隋炀帝般倒行逆施,民怨沸腾。因而,李世民如果胆敢杀掉李渊,那么他的骂名估计几千年都洗不白。他当然没有这个胆量了!

其次,就是李世民在当时发动玄武门兵变时,的确是被逼到绝路。但是,他却没有绝地反击的十足把握。毕竟从兵力的角度来看,李建成和李元吉实力要强的多。因此,李世民及其部下,在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也是通过劝降,才拿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如果,他胆敢杀死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下就会将他和他的手下碎尸万段。

最后,就是李世民在当时的确有一线生机来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但是他们却没有任何时机来杀李渊。如前所述,道义上、军事上都没有任何机会!


地震博士


李世民没有必要杀父亲。如果明目张胆的杀了还是皇帝的亲爹,就是不忠不孝、有悖人伦的畜生。比被大唐狠狠批判的“昏君”隋炀帝还不如。

李世民在李渊建立大唐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李建成也并平庸之辈。所以才有二虎相争,李建成因为是老大,被立为太子。李世民封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没办法再封了。兄弟两个,各自有自己队伍,明争暗斗,水火不容。

对于兄弟的矛盾,李渊想了一个办法。

资治通鉴载「(李渊)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但梁孝王仍是臣,李世民从心里是不会接受的。这段话的真实性也值得推敲。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等李建成继位,他就被收拾了,也可能都等不到那时候。

事变中,李世民杀了大哥、四弟齐王李元吉,杀了他们所有的儿子,够狠的,但女眷没杀。而且这兄弟三人是同父同母的。

资治通鉴载「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

事变之后,李世民派尉迟恭向李渊汇报,大哥四弟谋反,被处决了。老爹也不傻,早已心知肚明。都是儿子,死了两个,再和这个过不去,自己也危险了。于是顺水推舟,表示,我早就看他们有问题……

「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很快李渊当皇帝也懒了,禅位。

上述故事中,因为大家都明白,在皇权的天平上,父子兄弟妻儿都是没有足够分量的。


几苇渡


自李渊高举反隋大旗,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共谋大事起,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就奉命招兵买马,随父亲征战四方。

唐朝建立之初,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辅助李渊处理朝中之事。而秦王李世民因为战功赫赫,朝廷已经没有能衬得起他的职位,李渊便想出了一个“天策上将”的封号,以彰显李世民的卓越功绩。

然而这天策上将再风光也不是李世民想要的太子之位,于是李世民表面顺应父亲的旨意,建了一座天策府,专门招揽天下英豪,归入自己门下效力。随着天策府的逐渐壮大,朝廷中形成了“太子府”与“天策府”两股势力,而且天策府甚至有强过太子府势力的倾向,一场夺嫡之争正在悄然酝酿。

李建成和李世民心里都清楚如果对方获胜了,自己都没有活路了,之后这场拉锯战愈演愈烈。李渊看着两虎相争,权衡之后他站在了太子李建成这边,着手削弱李世民的势力。父亲的态度成了压垮李世民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保全自己以及皇位的诱惑,他决定铤而走险。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亲手射杀了长兄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死在了天策府大将尉迟恭的手里。李世民成为唐朝的皇太子,随后逼迫李渊禅位,荣登大宝。

李世民得势后,屠杀李建成、李元吉后人,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占为已有,为何不敢杀了李渊?

其实李世民不是不敢杀李渊而是没必要那么做,他最大的威胁是太子李建成,经过周密的布局,严谨的实施,天策府势力在玄武门之变中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之后,是尉迟恭穿着盔甲带着武器,觐见李渊,向他汇报说太子李建成谋反已经伏法被诛。李渊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这阵势一看就明白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此时与李世民翻脸也于事无补,弄不好还得搭上自己的老命。不管愿不愿意,李世民都是李渊唯一的继承人了,自己辛苦半生打下的江山总不能便宜了外人,为此李渊也不能毁了李世民。

李渊活着禅位,李世民也算名正言顺的继位。根本没有必要杀了李渊,去背负杀父弑君的罪名,招致千古骂名。


史论纵横


皇权面前,情义算个粑粑!

为了争权夺位,杀兄弑父的事,历史上就从未断过。但历史是任由成功者打扮的小姑娘,你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在谋划政变前,李世民必然是策划过杀李渊的。

玄武门前,李建成与李元吉被屠戮后,李世民帐前悍将——门神爷尉迟恭,披甲持剑、气势汹汹的出现在了李渊面前。

看着尉迟恭带血的甲衣、冰冷的眼神,政治嗅觉灵敏的李渊,早已看清形势。

李渊是聪明人,他知道李世民的凶残。什么都不说了,谁手里有刀,谁说了算。

真是虎子无犬父啊,李世民和李渊,这两位成熟政治家的完美表现,不仅顾全了双方面子,还稳定了当前局势。

此时,在李世民心里,李渊必须活着,还得好好活着,以离退老干部的身份发挥余热,为他合法登基充当台阶。

李渊违心的暗允了李世民三件事:

1、诏告天下,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大逆不道,意图谋反,已被英明神武的秦王大义灭亲、就地正法。

2、责令太子及齐王旧部,全部划归秦王麾下,让大家平静心情,认清形势,再接再厉,再创好成绩。

3、立李世民为新任太子,全权接手政务。

凡此三条,即宣告“玄武门之变”圆满成功,李世民将以光辉伟岸的英雄王子形象,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二代核心领导人。从本次事件来看,李世民之所以没杀李渊,主要还是因为李渊不仅对李世民搞事毫无威胁,他还以最权威发言人的身份,帮李世民扫除了障碍,收拾了残局,给李世民上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过渡。

如果,李世民一天都不想等,就想马上当皇帝,正好趁着政变,把心一横,杀了李渊,然后登基的话,那么,后面这段历史就真有点不好编了,

难不成说是太子、齐王勾结高祖李渊作乱,被善良机智的秦王一举歼灭了?

作为一代开国大帝,却不得不违心的配合着儿子演好这出戏。既不能为无辜死去的儿子正名,也不能保全孙子性命,晚年的李渊,虽然能衣食无忧的活着,内中凄惶,自也是无处说。

李世民潜藏着游牧民族的血统,那种勇悍,让他为了达到目的不顾一切。玄武门之变,不仅为他拔下了眼中钉、座上针,还让他猎获了垂涎已久的美人,那就是隋炀帝的妹妹,李元吉的妃子,他的弟媳小杨妃。

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李唐王朝皇族斗争就从未停息,不知是唐太宗起的示范作用,还是因果报应,李唐魔咒,终其一朝,没有一位“立长”的太子能顺利继位。

成王败寇,已成定律。项羽是厉害,但是输了,厉害又有什么卵用呢? 笑到最后,才是一个优雅的美男子!就比如李世民,他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美男子,久久的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南宫寻欢


李世民,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间,唐朝实力达到了鼎盛,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文化都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当时世界上也不少国家都派出使臣来到唐朝学习先进的技术与文化,这里面就包括了岛国日本。

李世民为了自保,也为了皇位,他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杀死了自己的两位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为了以绝后患,他又命令手下将兄弟的家属通通屠杀,还娶了哥哥的妻子。我觉得李世民会去取嫂,十分有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报复心理。



那么李世民为何不敢杀李渊呢?首先是李世民根本没必要杀李渊,因为李元吉和李建成已死,甚至家人都不剩了,根本没有人能够对李世民造成威胁,李渊只能传位给他,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其次,李渊已经答应退位,倘若李世民杀了父亲李渊,这不是坐实李世民犯上作乱的罪名?这会让天下人不服,让臣子与自己离心离德。如果是这样,李世民就算得了皇位,也会坐不安稳。


麦地传奇


一是李世民没必要杀,二是杀不了!另外这个题是不是本身“有问题?”“杀兄娶嫂”――“杀兄”不假,“娶嫂”这话的潜在对象谁的是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死地李元吉的老婆杨氏不假,却从没听说过“娶嫂”的事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李世民射杀李建成,锤死李元吉的事实已经比较清楚了,李世民告诉老爹唐高祖李渊,你的小老婆尹德妃跟李建成、李元吉睡到一个被窝了,李元吉便召二人来对峙。

在到长安宫城玄武门时,李世民发难,李建成给李世民一剑穿喉;而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死,两人被砍下头颅示众,齐王府和东宫太子的人马便作鸟兽散,玄武门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结束。

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玄武门之变”到底是在玄武门之内还是之外发生的?很多人只拿玄武门之变说事,却忽视了这一细节,因为“内”和“外”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内的话,李世民的政变很可能就是未遂政变了!


从很多细节信息来说,其实还是很容易找到“玄武门之变”是在玄武门之外发生的,首先李建成、李元吉发现事情不对劲,第一反应是往回跑,试想要是进了城门,还有往回跑的必要?

再一个,李世民叫住李建成、李元吉,一剑封喉李建成,惊慌失措中马失去控制,尥蹶子跑到了树林,玄武门城门都是随进随开随关,尤其是这千钧一发之际,进去了还能让你出来,一个基本的理解,玄武门之内不可能有树林。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呢?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李世民不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顺道把李渊也收了呢?

既然是在玄武门之外发动的政变,无论成败,看守城门的将官就不需要负责,但若是把李世民放进玄武门,那就是失职了,因此,李世民根本没有进入玄武门之内的条件。


再一个,李世民杀李建成、杀李元吉还情有可原,因为二人一直步步紧逼,试图搞死李世民,而李渊不过是第三者的身份,与直接争端的两方可以说是平行关系,不管哪一方获胜,他的皇位都是要传下去的。

因此,李世民即沒必要杀李渊,也没那个能力!


历史三日谈


李世民这种人,可以说是敢遇佛杀佛,遇神杀神的。那时候对于李世民来说,至高无上的荣耀就是当皇帝,谁若是敢阻挡他晋升的道路,他就会毫不留情地拿谁开刀。正如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的宿命。

那么为什么李世民不杀老爹李渊呢?

因为李世民犯不着这么做,当时在李渊这个皇帝的眼中,能继承皇位的人选只有两个,一个就是太子李建成,李建成毕竟是长子,按照古代皇位的传承制度,也只有李建成来继承才是合法的。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李世民,李世民因为在帮助老爹打天下的时候,立下的战功最大,所以,按功劳来推举皇帝继承人选的话,非李世民不可。

但是,李世民最终落选了,这要怪就怪他出生晚了,是个千年老二。

可是,李世民不相信命运,他要为自己的前途搏一把,哪怕是九死无生,他也认了。结果,他还真的把太子李建成给杀死了。

这时候李渊面对的结果就是,只能选李世民来当皇帝了。

虽然他杀了亲兄弟,确实很毒辣,但是李渊也没有办法。皇位不传给这个人,又要传给谁呢?再说了谁敢给李世民这样的人争夺皇位呢?

在李建成被杀死之后,李渊就立刻把李世民给立为了太子,这也就是告诉他,以后你就是大唐的继承人了。

李世民继承皇帝位置确定了,这时候他一点威胁都没有了。他父亲李渊更是对他连一点威胁都没有,因为他的父亲终究有一天会老去,等到老爹不行的时候,他就是大唐皇帝的合法继承人。

再说了古代是以孝道治天下的,若是他敢把自己的老爸李渊给杀了,那他岂不就成了地地道道的禽兽了,他还怎么领导文武百官治理天下。

杀兄弟可以原谅,毕竟那是在为自己争取利益,但是,杀老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杀君弑父,这在古代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这种事李世民这个饱读诗书之士怎么可能做呢?

可以说在李世民杀死哥哥李建成之后,他在皇宫中就成了所向匹敌的人了,连他的父亲李渊都要让他三分。

这不是也没过多久,李世民又逼迫自己的父亲下野了,因为他实在等不及了,他要早点当皇帝。

这时候李渊年龄也大了,下台多享受享受生活,对他来说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李渊下台,就开启了李世民的时代,也是李世民为大唐的建设开了一个好的头,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的。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就是李世民不杀老爹李渊的原因。留着他的好处,实在不杀了他要好的多的多。


史学达人


诚邀。


在我国,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毋庸置疑,但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此次政变之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杀,李世民成为太子,次年李世民登基为帝,史称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根本原因是因为: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而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那么取得最后胜利的李世民为何不敢对李渊下手呢?事实上,李世民没必要,也不需要那么做。

李渊现已认输,承认了李世民合法位置,李渊不是李世民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在玄武门设匿伏,杀死了太子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


当时事态现已十分危机,如果李世民不动手就会被李建成灭除,已然水火难容,李世民终究挑选了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实际上就是一场豪赌,无论是李世民一方,还是李建成一方,都会做出殊死搏斗,因为失败的代价太大了。

李世民既然已经取得最后的胜利,把握了大局,李渊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的威胁,在我国,“仁孝”备受推崇,李世民假如对自己的父亲对手,必然被钉在耻辱柱上,他也是爱惜名声的人,必然不会那么做。


加之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一场政变杀害的毕竟是自己的兄弟,兄弟手足相残,毕竟不是好事,这对于李渊而言也是一个打击,李世民肯定不会因此做其他不好的事。

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于自己父亲李渊没有下手,是必然的。首先,他已经拥有了大义名分,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其次,他自己也是一个重感情之人,肯定不会因为一些事,影响自己的名声;最后,我国“仁孝”关键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李世民肯定不会对自己父亲下手


源稚生


杀兄霸嫂,抢了老爸的江山,夺了儿子的媳妇,李世民的人生波澜壮阔,狗血沸腾,没有白活。

玄武门之变,李二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果然就杀了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功抵垒,锦绣江山唾手可得,于是他真的就唾了唾手,前来到“上所”找他老爸皇上李渊。

从内廷大门到李渊的座椅,只有短短几十步,在李渊的盯视下,李二走的心惊胆战,每一步都像是一个世纪,爷儿俩各自的盘算,连同即将要组织成的语言,凝滞了宫闱上方的空气。

李二最后两步几乎是连滚带爬,跌落在李渊的怀抱里,继而“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有记载说李渊天赋异禀,生有三乳,也不知道李二吸吮的究竟是那只乳,但被吸吮者的感觉一定很酸爽,在这酸爽的高潮之中,
父子情感得到了最后的升华。

李渊最后审时度势,认可了现实,三日后,册立李二为新太子,没两个月后,叹了口气,我不玩了,直接禅位。

李世民为何不杀老爸李渊,不敢,不能,也不想。

为何不敢?

论实力,你李二手下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将如云,你老爸李渊作为马上皇帝,也不是吃干饭的,坐稳龙庭八年,天子龙威正炽,眼神恨不得都能杀人,朝中威望根深蒂固,拥有军队最高调动指挥权,玄武门之变中,李二的那点人马差点连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人马都没掀翻,想要用武力捋老爸李渊的龙须,差的火候还大。

何谓不能?

名分,虽说老李家有胡族血统,但即使是胡族,也讲究老爸是天,儿子是地,儿子弑父,天理难容。放在汉家伦理道德上,简直就不称其为人了,这个道义上的风险是不能的。

因何不想?

一则是父子感情基本盘尚好,李渊也一直感谢李二这些年的努力奉献,也曾打过立他为太子的主意,也承诺李二等同于并肩王的待遇。

二则棋局形势已然如此,李渊李世民父子心理都明镜儿一般,棋手对弈,过程形势无论怎样纷芜变幻,结局无非胜者为王,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出局,唯一的胜利者只能是李世民。

李二边哭边想,在想这时哭着吸吮父亲乳头的即便是换成李建成,结果是一样呢?还是一样呢?他知道这是李渊所必须面对并承受的结果,李大李二根本就没有什么分别。一想到此际,李二禁不住又哀哀恸哭,这次的哭声是真的,真的为自己差点被老四勒死而后怕。


历来现实


不敢杀绝对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完全可以杀了李渊,并且找出非常正当的理由,最起码目前来看李世民可是史书中洗的最白的一个皇帝,这一点朱棣可远远比不上他。准确的说是李世民没有必要杀掉李渊,既然杀了自己的父亲没有一丁点的好处,也没有丝毫的必要,李世民当然不可能那么干。

首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事发突然,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或许李世民在心中已经计划了无数个政变的策略,可他也没想到李渊突然要夺他的权,他在紧急情况下,选择了第二天就立马谋反,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的一场豪赌,毫无疑问这次他赢了,在玄武门事变的当天,李世民派人杀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

有人要问了,既然李世民把这件事做的这么绝,为什么不干脆把李渊给杀了呢?杀李渊的理由非常好找,直接昭告天下,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兄弟二人谋反篡位,自己拼了性命才将这二人斩杀,可惜的是自己终究没能保护父亲李渊,在他赶到的时候,李渊已经被李建成杀死,这样一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其实李世民不这样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李渊很识时务,李渊得知李建成的死因是尉迟恭专门去告诉他的,尉迟恭全副武装,李渊只要不是个傻子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他敢反抗,肯定是死路一条,自古以来帝王家中无亲情,他相信李世民敢杀自己,所以他很配合。

所以说李世民没有必要杀了李渊,这样一来万一事情暴露,很多人便有起兵伐他的理由,而他作为新上任的皇帝,他是很在乎史书对自己的评价的,所以他不会杀李渊,可绝对不是不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