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佟国维和张廷玉谁更厉害?

红雨说历史


就影视剧的情节来说,《雍正王朝》里面上到皇帝阿哥,下到太监侍卫,个个都是人精,没有哪一个是傻子,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脑袋都是飞速运转,像我这样心大口直的人,一般活不过三集。


那么佟国维和张廷玉究竟谁更人精?


小编觉得佟国维是打暗牌的老人精,张廷玉是打明牌的小人精。水准相同,方式不同。


作为人精,两个人首先胜过常人的一点,就是不自作聪明,他们晓得康熙才是天下第一,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精老大,所以步调必须要和康熙一致。明白了这一点,忠字当头,在起点线上就比八爷,太子要高明若干倍。


两个人表现忠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张廷玉是明着跟着康熙干,这个和他身份有关,因为他是汉人,是臣,和康熙没有亲缘关系,只有做一个清官,忠臣。

但是张廷玉这种模式有一个缺陷,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跟对一个主子,就只有一条路走到黑,是没有退路的。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康熙,雍正都对他特别信任,配享太庙。


时任上书房首席大臣、功臣、老臣的佟国维和康熙是老伙伴关系,应该说是年轻的时候一起血里火里滚出来的。康熙对他是绝对信任的。甚至去热河围猎的时候,京中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打理。这是一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耀之极,无以复加的信任。

要知道,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可还没有隆科多什么事呢,康熙可以把所有的事情托付给佟国维,可见两个人的默契要到什么程度。


对于佟国维忠与不忠的立场,我们观众至少可以品出两种不同的结论。

第一次看,肯定很多观众都觉得佟国维是一个倚老卖老,自作聪明,没事乱买马的政治赌徒,他在九子夺嫡期间东奔西忙,组织联络,一心一意地推举八爷,同时还让隆科多作为自己的保险,去烧四爷的冷灶,无奈zui最后被隆科多出卖,在上书房议举新太子的一幕中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玩死。

这是最表面上最肤浅的意思,如果只看《雍正王朝》第11集,从演员表情,动作,以及剪辑上来看,确实看不出什么破绽。


但是,如果根据20集,康熙逝世之前,隆科多去请示佟国维,以及第7集,八爷夜访佟府等剧情连续起来看,就能看出第二层意思。


第7集,追讨国库欠款刚刚不了了之,刑部冤狱又让康熙震怒,这个时候,需要有阿哥出来带头去办事。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事情牵扯到太子,谁去谁就捅了马蜂窝。邬先生让四爷一定不能去,甚至还差点气出走,而八爷夜访佟府,佟国维却是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撺掇八爷一定要去查得个水落石出。他撺掇八爷的表情,穿着,和忽悠隆科多时候的一模一样。


第七集,忽悠八爷场景——

第十一集——

他的黄褂子红马甲一模一样。这是有符号意义的,即这两个场景中佟国维都在干同样的事,要么是撺掇,要么就是忽悠。

注意哈,这里是顶着马甲的,而到了20集,老乌龟就把马甲脱啦——

还记得赵本山的小品台词么——

“小样儿,你以为脱了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啦!”

这个马甲,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他是在装,是在作秀,是在演,是假的。

有人说,服装这一块我的分析是牵强附会,那是因为他确实没有经过专业的戏剧知识培养,而恰恰本剧导演是非常专业的。有人指出,雍正王朝的服饰不符合史实,导演根本就不是用服装来表现史实,而是由于权斗剧情过于复杂,他使用服装为剧情服务,每个人的服装都经过了精心安排,具有符号意义。


比如我们来看——

第一集,发大水,议事。

康熙的龙袍是深蓝近黑。

诸位皇子中,只有十三阿哥是深蓝,其它都是浅蓝。照理说都是贝子和郡王,十三阿哥并不比其它人爵位更高,用这套衣服不合适,而且胸前的补子是明黄龙补也不合适,所以说这套衣服根本就不是为了重现历史,而是为了标明十三阿哥的角色,是向着康熙的。

接下来,四爷进来了,四爷的衣服也是深蓝近黑——

这是在告诉我们,这个场景里,康熙、四爷、十三爷是正面人物,而其它的都是反面人物。或者说,这几个角色和康熙具有一样的政治目标。

这个不但体现在皇子上,还体现在重要的臣子和皇孙身上,第12集——

上书房三大臣,只有张廷玉是深蓝近黑的服装,而且全剧里他始终穿这一套。

这一集中,康熙又穿着他第一集中深蓝近黑的皇袍。可以推断这几幕可能是统筹到一起拍摄的,所以演员用的服装一致,但是之所以统筹到一起拍摄,也是因为具有相同的意义。可以注意拍摄的角度和穿着的颜色,绝对不是偶然——

左,张廷玉,中,康熙,右,雍正,三个黑衣服在透视的终点,而其他都是蓝色。本来和四爷统一的十三爷的衣服变得有些浅紫,因为他如果也是深黑,就打破了这个稳定的结构,所以做了让步。

后来的剧情中,雍正的儿子,弘时是蓝色,和八爷一致,弘昼是深蓝近黑,和父皇一致,但是没有父皇那么黑,因为这个小弟每天装神弄鬼,心理体贴父皇,表面装傻充愣——

而弘历没有特意用颜色区分,因为他其实很少和另外两位皇兄在朝堂上同时出现,不需要区分,后来他单独出现的时候,衣服袖子上多了两个补子,体现他和另外两个兄弟的不同——

所以,再看雍正王朝的时候,请不要再用历史考证的眼光去批判它的服饰,而是从专业剧作的角度去理解,就会发现导演的深意和特别的趣味。


而从剧情上看,至于佟国维是撺掇,还是忽悠,我们也可以从后面得到明确结果。

首先,八爷按照佟的意思出来查案,放心大胆地逼供肖国兴,要搞倒太子,并且一路直逼太子,审出了结果。

然而对于八爷交上来直接要扳倒太子的这个结果,康熙开始表面上是赞许,然而到了热河行宫,第一件事就是派图里琛亲审肖国兴。如果康熙真的很喜欢八爷,接机搞垮太子,让八爷上位不久行了嘛,为什么要自己再去问?说明康熙压根就不信任,不看好八爷。

而得到了图里琛的结果的康熙,得出的结论是——该死,其心可诛。

这个“该死,其心可诛”,不是骂肖国兴的。因为后面图里琛说,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而康熙说,谁让你杀他。说明,康熙怪的不是肖国兴,而是八爷,康熙已经知道了八爷逼供,构陷太子。至此,八爷也中了邬先生的预言——谁去查太子,谁就玩完。

那么,对于这么清楚,这么危险的一个结果,连邬先生都知道,那么作为在朝为官一生,上书房说一不二的一把手佟国维,他能不清楚?他要是真的爱惜八爷,能上赶着让他去火中取栗?而不是像邬先生爱惜四爷一样劝他去明哲保身?

所以,可以得知,佟老头子是个忽悠年轻人的高手。

知道老头是个穿马甲的高手,事情就好办了。第7集,第11集,他都是分别在忽悠八爷和隆科多,只有20集,脱了马甲,他才是真的在对隆科多说实话,实话就是——听皇上的。

那么他对隆科多是什么态度呢?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第11集他忽悠隆科多的时候说的话,这里关于冷落,他大概传达了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我派你去关外,是历练你。

第二个意思是,更重要是要保护你。

这两个意思,其实都不假,然而,无奈隆科多吃不得苦,跑回来了,于是只有先晾着——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佟国维并没有把隆科多当成一个亲人,而是一个政治游戏中的棋子,他不会因为个人情感喜欢他,重用他,或者讨厌他,远离他,而是根据他的职务,位子这些政治资本,来决定他的使用价值。很显然,最开始派隆科多去关外,就是为了坐山观虎斗,等朝廷里乱了,隆科多在关外带兵,那么阿哥们都要求他。无奈隆科多自己跑回来了,暂时没有用,而这个时候,越是没有用的人,底子越干净的人,对康熙越有用。

不过这些道理,隆科多肯定是不明白的,他正委屈着,一肚子火找不到地方撒,他不可能理解康熙,也不可能理解佟国维。

所以,佟国维在和他的对话里,一半真,一半假,真话,是把自己对他的真心都和盘托出,假话就是让他去烧四爷冷灶。你见过谁为你好,让你去买大家都公认的渣渣股,自己去买大家都喜欢的绩优股的吗?

这样做唯一的目的,就是让逆反的隆科多觉得自己的点子不靠谱,向康熙举报自己。而实际上举报是唯一的生路,无论隆科多买四爷,还是买八爷,都是死路。

最精彩的一幕,在12集到来,上书房议新太子,这里其实是康熙和佟国维的双簧,佟国维负责把康熙不想说的话说出来,全面为康熙排忧解难,以及打掩护。

张廷玉是忠臣,是公开反对立八爷,公开保太子的,结果只有张廷玉一个人表态,假如说,这个时候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那么事情就结束了,复立太子,回家过年。然而大家都不表态。这时候,佟跳出来说张是奸臣。他代表了八爷串联了那些群臣的意思,但是他说,比群臣说要好,因为群臣说,就是康熙跟无数人PK,他说,康熙只需要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康熙只要辩倒了佟国维,其他人就不敢开口了。


这个时候,康熙说,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和张廷玉是一样的,也保举了太子。这是康熙在加筹码,告诉大家,张廷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更关键的是,康熙说,他自己也保举了太子。

这也就是间接地告诉那些跟着八爷串联的满朝文武——你们是要和我作对么?

这个时候,一个特写,站在康熙左手边的皇子们,赶紧朝着康熙靠拢,皇子们处于孝道,是必须跟着父亲,康熙选择的。

那么满朝反对意见,瓦解了一半,剩下的是群臣,而群臣的代表是佟国维。

老头还要继续硬钢——奴才斗胆问一句,为什么满朝文武就不能保举八阿哥

一个正常的大臣,敢这样忤逆皇帝,已经是找死了。人家皇帝都说了,我想复立太子,你还问为什么,岂不是自杀么。所以佟爷爷要的并不是答案,只是要达到更重要的目的。

于是,康熙炸他——你真的要我把你老底都掀出来么?

本来说的是隆科多,但是炸出来一个大鱼——

八爷慌了,八爷说,儿臣自愿退出,父皇不要再为难佟国维了。

大家都知道舍车保帅的道理,八爷怎可能为佟而舍弃自己的前途,他只不过是觉得要是佟老头再争下去,没准把自己夜访佟府,和老头一起商量审太子,弄太子的底全部都掀出来,甚至可能担心康熙已经知道,要把这个底子掀出来,牵连自己,所以为了保全自己而退出。

康熙说,你果然贤得是时候,佟国维死心塌地的保举你,你就在这个时候出来保全他。

这很明显不是表扬,是挖苦。

把八爷炸出来,是两个老头最大的目标——你们满朝文武不是串联要推举他么?现在他自己都放弃了,还有谁不服?专治不服!

果然,接下来康熙就补刀——

专治不服。

然后就宣了隆二爷上场。

隆科多说了康熙想说的话——处处请示皇上。

此处省略一万多字,其实康熙想说的是——我还没死呢!你们就折腾,你们也太不把我放眼里了,八阿哥就知道搞关系,还收买人心,互相串联,满朝大臣都是傻冒,乱买马,我想把太子扶起来暂时让你们消停两天,让我慢慢观察选谁,结果你们班都不好好上了每天开party,人家隆科多都知道我是天下第一,你们都白活了!

为什么说康熙和佟是双簧,我们看处理结果——

对佟国维

这么大的罪,结果是回家养老——

养老就是顺利退休,国家发钱养着。家里已经有了接班人,自己又顺利退休,不依然还是佟半朝么,这哪里是惩罚,分明是奖励。

为了突出这奖励,马奇同学跑出来陪衬,说自己也有罪,于是康熙对他的处罚是——

本来佟垮了,马奇就应该是上书房老大,结果排在了张廷玉之后了,而且降两级还发俸一年,这才是真处罚。

一真一假一对比,就知道康熙和佟大爷是在演戏。

还有一件更有意思的事,第12集,隆科多跑到康熙面前去举报佟国维,但是隆科多分明是在诬陷佟国维,佟国维明明告诉他,让他去烧四爷的冷灶,而自己去烧八爷的热灶,并且说热灶烧不好,还容易引火烧身。也就是说,隆科多即便是要正常举报,也应该告诉康熙,六叔让自己去选择四爷,他为什么会告诉康熙,六叔让自己选八爷呢?

隆科多很显然是要把大家喜欢的热灶八爷捧杀致死,让冷灶四爷上位。

这也就可以解释得通前面的一切——

佟国维故意告诉他,你去买渣渣股四爷,我要买绩优股八爷,并且我希望大,你只是一个垫背的小保险而已。换做任何人,听到这个,绝对都不高兴,毕竟大家都不傻。

所以,佟国维这样一逼隆科多,隆科多必然要选择出卖他,取代他,因为大家都觉得八爷好,要选择八爷,自己去选择四爷,如果八爷上位了,自己岂不是死路一条?而现在所有人都围着八爷,六叔也不让自己跟着一起追随八爷,要想活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强势举报,让八爷党通通完蛋,然而只要隆科多为求谋生这么一做,佟国维的目的就达到了——捧杀死了八爷,八爷还对自己感恩戴德,抬举起了自己的家人,还是用苦肉计抬举起来的,满朝文武还没有意见。


《雍正王朝》导演功力无比深厚,是不可多得的好剧,演员也个打个的都是大师,

张大爷的表演者杜雨露老师是表演届的清流——



而佟大爷这个人物的塑造者的表演是否给你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他的扮演者廖炳炎老师,也是大名鼎鼎的《走向共和》中的张之洞——


他也是今天影帝廖凡的父亲



让我们回顾好剧,向真正的老艺术家致敬吧!


HannibalLecter


对于《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和张廷玉,这二人的比较实在是难分高下。但如果一定要在此二人中做出抉择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老谋深算的佟国维。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佟家自满清龙兴之际便追随爱新觉罗家族,几代下来形成了一个与皇家利益休戚与共的庞大家族。佟国维作为这个家族的大家长,他有义务带领着整个家族,在纷繁复杂的政局变动中,继续延续自己家族的富贵和荣耀,同时还保证能全身而退。这就是在钢丝绳行走,难度简直不能再大。



所以,佟国维始终在保持对皇家效忠的前提下寻找新的家族继承人,完成政治博弈。而在康熙朝晚期的局面下,太子无能,摇摇欲坠,能否跟对皇子,搞清政治站位,这就成为一切政治布局的关键。

当然,以佟国维的政治智慧,他是绝不会傻到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康熙的什么决议的,只能是在洞悉了康熙的想法后,顺应局面,顺水推舟。而议举新太子,就把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实话说,在议举新太子的问题上,前期风风火火,佟国维恐怕也有那么一丝猜测,康熙可能要扶老八上位了。但看似整日笑呵呵的仁君康熙,骨子里其实是个乾纲独断的人,但凡结成朋党者在他手下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更何况这其中还牵连着皇子这么敏感的人群。所以佟国维敏锐地觉察到,事情并不简单。



这时,康熙请佟国维吃饭,话里话外念叨人老了,该腾地方了,佟国维这下就洞若观火了。他连忙把隆科多推到前台,然后借支持老八之机,牺牲自己,退居二线。这样既成全了康熙整治八爷党的需要,也使得佟家的利益完成了最大化。

而同样是上书房大臣,张廷玉要考虑的显然就少的多,他只需紧跟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就够了,也不用过多考虑自己的家族如何如何,毕竟皇帝想让哪个家族玩完,它就得玩完。所以无论是在康熙朝还是雍正朝,张廷玉一直都是谨言慎行的样子,遇事总会停三下,看三秒,可一旦打定主意了,出手绝对稳准狠。

不过在议举新太子的事情上,张廷玉不能说是比佟国维技高一筹,至少也不逊于他。因为在这件事上,康熙虽未明说,但实际上已经把佟国维当成了政治伙伴一样的存在,底牌早已全撂给了他,他只需心领神会,然后照着去做就可以。但同样的问题,张廷玉则需要仔细揣度康熙的想法,然后做出决断。



如不信,你再看看马齐的拙劣表现,就能知道张廷玉的智慧之处了。


达摩说


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佟国维作为老前辈,对康熙王朝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能够大半辈子在官场长久不衰,肯定有他为官的一套本事!尤其是在圣君康熙面前,能够继索额图和明珠以后称为群臣之首,他对康熙的了解一点也不亚于邬思道!只不过年老了岁数大了,在康熙后期站队问题上选择支持八阿哥,而没有真正的领悟康熙用意,然而脑子还是蛮灵活的,受到康熙点拨以后配合康熙演了一出好戏,成功的把隆科多推荐给康熙,让他们佟家能够在他倒台以后长久不衰,能够做到这些不得不佩服佟国维的思维还是敏捷的!也不得不佩服康熙还是念旧的!没有忘记佟国维一家世代跟爱新觉罗通婚!也算是实在亲戚,并且能够为大清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佟国维是一个聪明人!最终得到善终,相比而言,他的侄子隆科多跟他相比,智商差远了,所以成为佟家衰败之人!


张廷玉,他应该比佟国维小很多岁,年龄比四阿哥大不了几岁,他对于朝堂的理解,那绝对是旁观者清,能够审时度势,一直没有表态现在哪位阿哥身后,所以给康熙的印象就是自己人,站在自己这边的,但是不可否认,张廷玉确实聪明,了解康熙,对于立太子之事一直都是明哲保身,从不参与康熙的家事!这一点就比佟国维高明很多!个人觉得张廷玉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上对得起康熙,下对得起黎民百姓,是一位正直清廉的人,在面对爸阿哥逼宫的时候,当时在场的官员都站在八阿哥这边,连八位旗主王爷都站到老八一边,搞什么八王议政,最终还是张廷玉站了出来,慷慨激昂的言辞,把思位八旗王爷说的哑口无言,把八阿哥说的无言以对!为十三爷调兵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化解危机!所以纵观整个雍正王朝,他是看的最清楚的人之一,甚至超过了邬思道,从做人做事来看,他也是最为明智的人!所以他能够一直受到皇帝看重!


所以,张廷玉对比佟国维,个人觉得张廷玉获胜,也许是佟国维岁数大了,不想再折腾了,所以来了这么一出戏配合康熙,把自己抛开这场生死攸关的九子夺嫡当中,倘若如此,不得不说他还是够精的!而张廷玉正直年壮,有这样的见识,有这样的魄力,相信对于佟国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可乐男孩


佟国维是最大赢家他去烧八阿哥的热灶,让他侄子隆科多去烧四爷的冷灶,就算佟国维失败了还有他侄子呢。


男人不该让女人流泪o


谢谢!问佟国维与张廷玉谁最厉害有些笼统,他们二人比那方面?比身份,比智商还是比能力?佟国维与张廷玉在康熙帝掌管的中枢权力机构完全是两个角色,佟国维是“国舅、国丈”,典型的皇亲国戚加满洲贵族,应该说是家里人。张廷玉则不同,汉人、奴才,能得到康熙帝的重用完全是靠他的聪明才智,靠他的极深的城府。

【这就是佟国维与张廷玉】

权臣佟国维

佟国维的身份是“舅舅,国丈”,其姐姐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是康熙帝的亲生母亲,其女儿是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雍正帝的养母。所以在有清一代“佟佳氏家族”,特别是到了佟国维这一代最为显赫,又是康熙四十七年上书房首辅,所以佟国维又有“佟半朝”称呼。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召诸大臣诘孰先举允禩,实出大学士马齐。上召国维,举国维前奏语,问:“尔既解任,事与尔无与。乃先众陈奏,何意?”国维对:“臣虽解任,蒙皇上命为国舅,冀圣躬速愈,故请速定其事。”上曰:“将来措置难易,至时自知之。人其可怀私而妄言乎?”

【康熙皇帝与佟国维】

以上只是大意记录一个事件,康熙四十八年,太子胤礽已经被废,已经致休的佟国维联络马齐举荐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康熙皇帝不太高兴的说道,你已经退休回家,为何还要管朝廷的事?

佟国维大意回道:我虽然已经退休,但是我还是“国舅爷”,不能不管储君位置空虚。康熙帝的意思是朕自有主张,你不要管了。

可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又是一番景象,佟国维极力推荐八阿哥胤禩作为新太子人选出现,最后遭到康熙帝的打击,究竟是真举荐还是佟国维与康熙帝达成了某一个交易不得而知。
【雍正王朝中的“张廷玉”】

宠臣张廷玉

康、雍、乾三朝老臣,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谥文和,安徽桐城人,清朝前期康、雍、乾三朝重臣,《明史》总纂官,死后配享太庙。寥寥数语可以看出张廷玉的经历,特别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表现让人耳目一新,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康熙朝大学士、太子师父“张英”之子。

圣祖新逝,胤禛登极,即命张廷玉兼学士衔,协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等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康雍之交,政务殷繁,谕旨每日下数十次,皆由张廷玉承命应办。若有紧急奏事,胤禛令他入大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而书,或隔帘授几。从此,张廷玉跻身于枢臣之列。


【康熙表扬张廷玉书读的好】

张廷玉在举荐新太子后期登上了权力巅峰,他张廷玉看上去表面上谨言慎行,老成持重,突出表现不多而不善张扬,但其实他是充满大智慧的人物,是本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能与邬思道一样仅有的两个能真正读懂康熙帝和雍正帝两朝皇帝心思的智者。

万言万当,百言不如一默,这句话是张廷玉的为官之道。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时候就可以看到张廷玉的大智慧:

朝廷上下的皇子阿哥及几百名官员同时举荐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人选,唯独张廷玉做出了独自上“密折”的举动,张廷玉为何能摸透康熙帝的心思?为何敢于挑战号称佟半朝大佬“国舅爷”的佟国维,而且是立于不败之地。

【雍正帝信任的张廷玉】

三朝元老张廷玉

本人以为;佟国维占着“天时、地利”,而张廷玉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如果佟国维没有“国丈、国舅爷”这一个身份是无法与张廷玉媲美的。佟国维虽然是官场老手,毕竟碍于康熙情面而得到权力倾斜。张廷玉不然;虽然有父亲张英在康熙朝的名望,可张廷玉能在“康雍乾”三朝得到重用,而且是汉人,不能说不是奇迹。

各位;看到这里不知在你的眼中“佟国维与张廷玉”哪一位更厉害,哪一位是高管中的精英,网友们不妨一吐为快,共同探讨。

(图片来自影视网络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202期总268期)


日尧居k古史


在网上有评论《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佟国维和张廷玉三人的谋略做比较的很多文章。这个问题与之相似,问的是佟国维和张廷玉两个人,下面我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佟国维和张廷玉二人没有可比性,因为二人的政治角色不一样,佟中堂倾向于是康熙的政治助理,张中堂则倾向于康熙的政治秘书,佟中堂卷入了党争,而张中堂则没有。在《雍正王朝》中论智慧和智谋佟中堂和张中堂都不差,只是他们施展的局面有所不同。

先说佟国维:

1、《雍正王朝》中佟中堂做了两手准备,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安排的是自己,暗线是隆科多。比方说胤祥因为受到胤礽密诏调兵进驻行宫事件的牵连被康熙看管起来,回北京后胤祥就被关在了理藩院牢,此时隆科多找佟中堂给安排工作,佟中堂的批示是理藩院的牢头,专门负责看管胤祥,明为看管实为照顾,这不是巧合,实际上在这时佟中堂已经在布局烧冷灶和烧热灶了,虽然将来都是烧一个灶,那就是大清国皇帝的灶,但眼下就得两头烧。

2、康熙下旨议举新太子,这更是佟中堂的精彩布局,佟国维清醒的知道康熙讨厌朋党,而自己身居高位家族势力庞大。预计将来新皇帝登基很难驾驭,早晚是个大问题,得留后路。而康熙又不喜欢胤祀,绝对不会让胤祀当皇帝的,尤其是在与康熙共近晚膳后就越明显。该怎么办?采取什么措施?主动请辞的办法瞒不过康熙,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有另一条路,就是牺牲自己推荐隆科多上位,保持佟家的地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佟国维选了隆科多上位,是在当时特定政治环境下做出的应对性举措,其实也正合康熙的圣意,这在《雍正王朝》第19-20集时,康熙临终时召见隆科多说的话就能得到证明。

其次说张廷玉

张廷玉没有佟国维复杂,他没有参与党争,没有依附任何一个阿哥,也没有得罪任何一个皇子,一直是中立的。张廷玉认准一点,那就是不管谁当皇帝,自己都拥护。张廷玉政治经验丰富,洞察力强,最明显的是能够准确的猜透皇帝的心思并做出相应的行动,这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例如在协助康熙处理全国最高司法衙门的案件时烧肖国兴的奏章,以及上了一道复立胤礽的奏章等等。


秋爽书斋


如果比较两人的出身,两人都是当朝元老,当然张廷玉的资格会更老一些,毕竟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但如果比较结局,佟国维的结局恐怕要比张廷玉的结局要好很多,佟国维最后虽然被免职,但他本人实际上是功成身退,更重要的是佟氏家族的利益保住了,而张廷玉,晚年的一系列昏招,差点儿让自己的灭亡。



相比较两人的任务,佟国维的压力实际上更大,毕竟他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佟氏家族,他的任务不只是为了自己,更要让自己的家族始终在朝野中兴盛,而张廷玉的压力相对较小,他只需要稳住自己,时刻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可以,因此在这方面,佟国维要更胜一筹。



换言之张廷玉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如何在几代皇帝中稳固自己的位置,但佟国维考虑的却是整个家族要在清朝的体系中永远延续辉煌,因此来自朝野上的任何一个变化,佟国维都要加以注意,尤其是在当年著名的九子夺嫡中,为了未来有一天能够及时反击,佟国维甚至采用苦肉计长时间排斥自己的亲人隆科多,关键时刻又让隆科多去检举自己,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保住隆科多和佟氏家族的再次辉煌,多年后甚至隆科多也进行了冒险,只可惜功败垂成,在整个佟氏家族体系中,家族的掌门人必须要看的更加长远,绝不能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而耽误整个家族的前程。


辽宁资深球迷


佟国维被朝臣们称为“佟半朝”;而张廷玉曾经被雍正称为“国器”。其实从这两个称呼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性质和追求其实都是不一样的。

佟国维的出身要远远高于张廷玉的。

虽然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早就是康熙的老师了,但毕竟是读书出身,在满清贵胄的眼里,一个教书先生,一个行政秘书而已。


但佟国维就完全不一样了。佟家世受恩宠,佟家先祖养真早在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就“挈家并族属来归”了。而且佟养真奉命驻守镇江城(今辽宁丹东市东北),后被毛文龙“奇袭镇江”,佟养真与长子佟丰年都为后金捐躯了。佟养真的弟弟是以经商为名替努尔哈赤刺探明军情报的,后来被明朝发现了,逃到后金的。而佟国维的哥哥佟国纲就是康熙在亲征噶尔丹时被大炮轰死的。

佟家几代人拿命换来的恩宠之盛,也是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佟家在康熙及之前,一共出了两个皇后(康熙的母亲就是佟佳氏)、一个贵妃和两个驸马,在朝为官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所以张廷玉只是康熙老师的儿子兼自己的行政秘书;而佟国维可以算是康熙的舅舅兼老丈人。这性质能一样吗?

正因为性质不一样,决定了佟国维和张廷玉的追求也不一样。


佟国维已经位极人臣,他是无法再梗进一步的。此刻的他所做的一切只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佟家已经三代殊荣了,如何保持佟家长盛不衰;第二个就是自己如何全身而退?


而张廷玉的追求则不然,读书人理要讲情怀,为天下生民计,又要如何服务好君主。毕竟伴君如伴虎,自保加坚持读书人心中的道义。但《雍正王朝》里的张廷玉比一般读书人还有一个更好追求,那就是“清流领袖”的声誉。


但两人能如此受康熙重视,那是因为他们都有屠龙术。他们俩的”帝王心术”一点都不比邬思道差。他们都是可以准确把握康熙心思的人。

最能解释这一切的就是在”举荐太子人选”这件事情上。


张廷玉考虑问题的思路是,此刻康熙让公举太子人选。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说是国本天下事,但实际都是皇家私事。所以事情绝对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康熙是要强的人,他如何肯受制于所谓“名义”。不管最终大家公举出来得是谁,都必然被当做朋党给打翻。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秘密推举胤礽,即便推举错了,也有回旋余地。因为没有人会再在一个废太子身上再去投资了。结果,果然是康熙在”引蛇出洞”。


而佟国维真的不知道康熙的心思吗?在康熙请他共进晚餐的时候,他其实就知道,康熙不允许他带头推举呼声最高的“八贤王”胤禩,甚至劝他早点退休。但是拿着康熙送给他的老花镜,他笑咪咪滴说,老奴的老眼可不昏花!从这点可以看出,他其实联名公举胤禩,就是故意所为,因为他要彻底将胤禩打翻,让他无缘储位。而自己的另一个赌注必然盆满钵满。当然你也可以把这段解读成这是他和康熙之间演的一个双簧。他的“老眼不昏花”是指的他和隆科多叔侄俩演的双簧(真实历史中是亲父子)。目的是确保隆科多得到康熙信任,又烧对了冷灶,保证佟家长盛不衰。


但是在《雍正王朝》里,在未解构的剧情里,大家的直观感受是,张廷玉似乎比佟国维略显聪明厉害。那是因为张廷玉不管做什么考虑的只需要度自身;而佟国维运用阳谋推进事情发现,自己还被当做棋子卖惨其中,那是因为他要度的不只自己,更是整个佟佳氏家族。

最后张廷玉赢了自己一个,而佟国维赢了隆科多一代。


炒米视角


大家好!我是懂点职场也懂点历史的面条君!这次讲老狐狸佟国维!首先要说的是电视剧里的佟国维肯定有夸张的成分!如果有人生要把历史上的佟国维给套进电视剧里那没啥可比的了。虽然他和张廷玉的退休生活都不十分荣耀。一个是得罪爷爷一个得罪了孙子。

所以面条君再说老狐狸的时候是根据电视剧里的佟国维来说说这两位大臣的不同。关于张廷玉我已经说过了,他们家在电视剧里的表现就是三国时候的诸葛家。弟弟廷禄去烧八爷家的热炕头。他呢就是明着保持只尊敬现任皇帝一人但是在知道康熙属意四阿哥之后开始倾向四爷。特别是康熙临终那段充分的起到了保驾护航的职责。所以雍正即位后如果说信任谁的话除了十三爷就是他了。只不过后来他这套作风我们的大猪蹄子皇帝不喜欢。他喜欢的是光明正大的而不是挖空心思的投机派。

张廷玉的结局想必了解历史的人都懂!明着是为了一个配享太庙的名额实际上是被皇帝穿了小鞋。死后虽然恢复了原来的荣光但是退休之后也被折腾够呛啊!

现在讲康熙在位后期的重要满臣,人称半朝党羽的佟国维。他出身满洲著名汉族家庭,当年佟家投资了爱新觉罗一家使得自己辉煌了近两百年。只要后宫里标名叫佟佳氏的都他们家。一般来说这种人就算混吃等死都不会饿着他(比如他侄子隆科多的理想)而他也和索额图一样军功起家(当年擒鳌拜的功劳)。二征葛尔丹他用命搏来的军功,在吸取索额图教训之后成为朝廷里最大人脉集团。是的!人脉集团而不是康熙中期非明党就是索党的争斗局面。古时候的人们已经知道了圈层的重要性!即不影响老板对自己的反感又能把所有人凝结成一块。

到了自己的暮年佟国维开始为自己的家族布局。他也是采用了诸葛家的做法自己联合一帮看不透皇帝布局的大臣集体投了八爷一票。却把自己的侄子安插进了步军统领衙门这等要害部门。并且要和自己决裂!最后佟国维倒了但是佟家的荣耀依然继续。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烂阿斗依然是烂的,隆科多最后因为跋扈被灭了。







南宁面条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