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楊震——走進楊震廉政博物館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歷史舞臺上從來不缺清正廉潔的典範,“以百姓心為心”的狄仁傑,“鐵面無私”的包拯,“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禁菸鬥士”林則徐等等,他們無不因為廉潔奉公、正直無私而受到百姓愛戴,青史留名,今天我們同樣要認識一位以清廉著稱的歷史人物,他被稱為“關西夫子”“四知先生”,那麼這位“四知先生”到底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讓我們一同走進潼關楊震廉政博物館,瞭解他的清廉人生和為官之道。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楊震——走進楊震廉政博物館

位於秦嶺腳下的潼關縣秦東鎮四知村遠近聞名,是因為在東漢時期,這裡出了一位歷史名人——楊震,他被後人稱為“四知先生”,所以這也成了村名的由來,楊震廉政博物館便位於四知村裡,分為祠前區、祠院區、墓園區和綠化區等四個部分,在祠前區裡,一尊高大雄偉的楊震塑像手握卷軸巍然而立,滿懷著對先賢無比的尊敬和嚮往,我們穿過古樸宏偉的城樓,來到博物館的主參觀區——四知堂。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楊震——走進楊震廉政博物館

步入大殿,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尊漢白玉雕像,靜謐而莊嚴,透過昏黃的燈光,細細閱讀竹簡上的傳奇故事,靜靜品味工整而寓意深遠的對聯,我們似乎看到了一個嫉惡如仇、愛民如子、傳道受業孜孜不倦的古代先賢,正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楊氏溯源通過《楊氏淵源世系表》和《開派祖先世系表》我們對楊震家族的起源有了大概的瞭解,楊震有著顯赫的家世,他的高祖楊敞是漢昭帝的丞相,楊敞的妻子更是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但不幸的是楊敞的孫子楊譚在漢宣帝時獲罪,免為庶人。

楊譚生楊寶,楊寶因刻苦攻讀歐陽生所傳授講解的《今文尚書》,而成為當時名儒,隱居民間,以教書為生。楊震是楊寶之子,十幾歲時就因為聰穎好學和孝敬母親而為名鄉里。父親去世後,他子承父業,在牛心峪繼續開館授業。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楊震——走進楊震廉政博物館

楊震博覽群書,曾在雙泉、楊村等地開設學館傳道受業,而被時人譽為"關西孔子"“關西夫子”。直至五十,因大將軍鄧騭聽聞其賢能而力薦為秀才。在東漢初年任刺史、太守,剛正不阿,為政清廉,曾因拒收他薦舉為秀才的王密黃金賄禮,而有了暮夜卻金的傳奇故事。

原來楊震在調任東萊太守赴任途中,路經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他曾舉"茂才"提拔起來的官員,聽說楊震途經本地,為了報答楊震的恩情,特備黃金十斤,於白天謁見後,又乘更深夜靜無人之機,將黃金送給楊震。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楊震——走進楊震廉政博物館

受到譴責後,王密十分慚愧,只好作罷。“暮夜卻金”的故事從此千古流傳,家喻戶曉,後人也因此稱楊震為“楊四知”、“四知太守”、“四知先生”,這也成為楊震清官形象的鑄魂之筆。在國家博物館舉行廉政文物展覽中,就曾展出了楊震的“楊震卻金碑”。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楊震——走進楊震廉政博物館

楊震舉賢任能,上書陳弊,怒斥貪官,仗義執言,深受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但同時也遭到了皇帝和權貴們的不滿和猜忌,後被貶為庶人,在返鄉途中,行至洛陽城西夕陽亭,反思了十幾年為官之難,決定以死明志,“士可殺,不可辱。”這是封建社會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他道德情操的最高升華。翻閱楊震後裔的人生軌跡,他的子孫們深受做“清白吏”的家風影響,個個都博學而清廉。他的五個兒子都以“清白吏”而譽滿天下,特別是楊震的三子楊秉自律極嚴,尤以“三不惑”即不飲酒、不貪財、不近色而聞名於世,人們贊其為“淳白”。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楊震——走進楊震廉政博物館

天下楊氏出弘農,弘農是天下楊氏的發源地。楊震被公認為是楊氏家族的發脈始祖。其“清白吏子孫”的家規,也成為楊氏家族代代相傳的家風,不僅影響著楊震的後人,也對整個楊氏家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楊姓後裔活躍在中華民族的舞臺上,其文韜武略,載入史冊者,歷代不乏其人。

楊震去世後,便安葬於秦嶺腳下渭河南岸的四知村,一座座墓冢,如同一座座歷史的豐碑,在向人們訴說著家族的榮耀和高潔,至今在陝西華陰、潼關及河南靈寶、乃至湖南洞庭湖一帶流傳著許多關於楊震及其家族的傳說故事,寄託了老百姓對清官廉吏的一種肯定、一種讚賞、一種嚮往。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楊震——走進楊震廉政博物館

此外,楊震廉政博物館還設了了正氣廳、浩然廳、清風廊,通過文物書畫以及名人事蹟及名言警句,多個層面展示了楊震清廉人生及為官之道,引申出深遂的廉政文化,感染著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的人們。

「文化渭南」“四知先生”楊震——走進楊震廉政博物館

楊震暮夜卻金,不為金錢所動;以死明志,不向權貴低頭,他是人們心中的清官好官。千百年來,他為後世留下的“廉潔自律”“清白家風”,依然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變革中,我們期待著中華民族的高尚道德情操得以傳承和弘揚,也呼喚著古老的“清白家風”得到發揚光大,使之代代相傳。

來源:渭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文化渭南》欄目

審核:惠衛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