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生豬斷檔會再次到來?疫情影響已經在逐步減小?

截止昨天中午,河南,湖北,河北等地收購價格開始上漲。疫情的影響正在逐漸減少。雖然華南一帶目前下跌地區較多,但是總的來看,是過高價格的回調,並不是真正的豬又多了。這一點,從屠宰場屠宰的數量減少,飼料銷量減少等等已經得到證實。同時,從上市生豬企業的出欄報告看,出欄量也是下降的。這個去產能動作,並沒有因為目前豬價上漲就停止。實際上,中國的養豬綜合保本線遠遠不止豬糧比6:1的水平。就是大家公認養的好的前幾名養豬企業,目前的保本價也在6元以上。因此,目前的價格,事實上是散戶賺了一個自己的土地+工錢的水平。而規模場子,可能剛剛達到平衡。當然,這樣的結果,對於一些經營能力差的廠子,下馬和倒閉,實屬無奈之舉。

消費相關

無論白條和零售,目前暫時平穩。有意思的是,前兩次非洲豬瘟出現後,零售肉價格不跌反漲。說明豬肉的剛需還是蠻強大的。事實上,豬肉消費的旺季即將到來。因此,我是不太明白很多人說的進入9月份即將大跌的預測根據是從哪裡來的。

非常觀點

我們把2012~2018年按照季度統計看,就會發現,平均看,3季度是一年當中價格比較高的。事實上也如此,1季度平均7.1元。2季度平均6.9元,3季度平均7.5元。4季度平均7.5元。無論怎麼說,1季度,3季度,4季度出欄虧損的可能性相對小了很多。這個是有大量數據計算總結的,不是拍腦門拍出來的。事實上,就是這麼大的疫情,現在出欄還是賺錢的。而3~5月份,你就是在用心,一點疫情沒有,虧損幾乎是跑不了。這不是命,是選擇。正所謂選擇大於努力。很多人留言2019年怎樣看。的確,行業內看待2019年的看法真的是非常對立的。說2019年大跌的人,認為2019年要重走2015年的走勢。這是因為本次去產能不徹底。但是他們忽略了正是2014年大幅度的環保拆遷,導致了2015年初,已經抬起來的豬價,活活被壓下去了,這是過度去產能了。結果2015年下半年,豬價大漲,以至於2016年,2017年價格都出現大漲。可見過度去產能的問題,在上一個週期的確出現了。因此,上一個週期是一個特殊的週期。體現在長達33個月的盈利期。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由於宏觀上,再不會出現類似於環保拆遷的激烈動作,所以,很大可能,本次週期的高點在2019年提前到來,當然,按照慣例,很可能在2021年春天,再次進入谷底。當然,這些只是猜測,歡迎大家就各自的觀點,充分辯論。

操作建議

南方會出現一定幅度的超漲回調,因此,現在出手也未必是壞事。而北方完全是疫情的影響,隨著疫情漸漸遠離,各地大漲的概率在集聚。品種好的,體重小的,可以不用急著出欄了。大家要明白,最不能預測的就是疫情,所以,必須想辦法踩著疫情的發展節奏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