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論語的現代智慧》當仁,不讓於師

曾仕強儒道易行

弘揚道統易學文化,傳播聖賢智慧,踐行中國式管理!

曾仕強:《論語的現代智慧》當仁,不讓於師

當仁,不讓於師

原文

子曰:“當仁①,不讓②於師。”

主旨

孔子勉勵弟子力行仁道。

註釋

①“當仁”是把行仁當做自己的任務。②“不讓”是不因為尊師的緣故而有所禮讓。

今譯

孔子說:“遇到行仁的事,即使是師長,也不必謙讓。”

曾仕強:《論語的現代智慧》當仁,不讓於師

引述

平時我們對於師長,當然應該恭順謙讓,才是合適的禮貌。只有在實施仁道的時候,必須勇往直前,不能由於禮讓師長,而有所耽誤。

孔子提倡尊師重道,對師長要尊敬,對仁道必須重視。他這一句話,後來簡縮為“當仁不讓”。表示在重道方面,暫時可以不必推讓。就算對老師,也不是失敬。

自我要求

(一)仁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東西,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即使想讓,也無法做到。仁不是外在的,不能像器物那樣,推給別人,讓來讓去。

(二)仁是上天用來考驗我們是不是求取上進的。包括師長在內,每一個人都應該盡力去做,沒有禮讓的必要。更不可推讓,好像讓別人去接受考驗,自己卻逃避開來一樣。

(三)行仁是好事,如果大家都推來讓去,豈不是都不想做好事?那算什麼禮貌?簡直是輕視自己,也看不起別人。爭相做好事,總沒有錯。

曾仕強:《論語的現代智慧》當仁,不讓於師

建議

除了行仁之外,還是必須禮讓。不能用當仁不讓做藉口,卻把仁糟蹋了,用來掛羊頭賣狗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