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他黑了瘦了,喝粥做菜你一樣是離不開他!

在潮汕雜鹹中,鹹菜和菜脯並稱“雙巨頭”,

既然瞭解過了鹹菜,

這次就來給大家來說說菜脯。

菜脯,即為蘿蔔乾,

因蘿蔔在潮汕俗稱"菜頭",故稱"菜脯"。

別看他黑了瘦了,喝粥做菜你一樣是離不開他!

這次挑爺挑的是饒平高堂的菜脯,

高堂地處黃岡河下游的沖積平原,

土質鬆軟、排灌方便,

因盛產蔬菜尤其是白玉蘿蔔而著稱。

這裡的蘿蔔色澤純白、

肉厚皮薄、香甜清脆。

不錯!

這樣的蘿蔔才能做出爺想要的菜脯。

別看他黑了瘦了,喝粥做菜你一樣是離不開他!

吳叔的蘿蔔園

來到吳叔的菜脯廠的時候,

他正在檢查曬著的菜脯,

此時的菜脯只能算是半成品。

蘿蔔要變菜脯,

“早曬、午翻、晚壓”

這三道工序每天就都要按順序來上一遍,

如此反覆30天,就該請菜脯入甕了。

一層菜脯一層鹽在甕裡碼放好,

用一層鹽封頂,再過上一段時間,

等到菜脯在甕中慢慢變“老”,

菜脯才算做好。

別看他黑了瘦了,喝粥做菜你一樣是離不開他!

給菜脯翻身的吳叔

醃好菜脯有一股專屬的鹹香味道,

丟一塊菜脯在嘴裡咀嚼,

聽著菜脯在口中清脆的響聲,

特別滿足!

嚥下後,口中竟然還能品出一絲清甜。

就是這個味道!

聽我這麼說,吳叔眼睛一亮,

露出自豪的表情,說:

做菜脯,我可一直都堅持要做出傳統的味道。

舊時的人們,總把食材想方設法的儲存起來,

而生長在海邊的潮汕人,

鹽就成了他們最易保存食材的法寶。

這樣的機緣巧合,

讓菜脯開始出現在潮汕人的餐桌上。

自打挑爺記事起,

菜脯就已是餐桌上的常客。

它是最受歡迎的送粥小菜之一,

也是成就各種美食的重要佐料,

是生病沒胃口時一碗老菜脯粥,

是夏日消暑的一碗冬瓜菜脯湯,

還有那道菜脯炒蛋,

已經成為最經典的潮汕家常菜。

恰逢最近荔枝上市,

爺一時沒忍住,吃了大量荔枝,

引起胃腸不適,吃些了菜脯,

不適的症狀就緩解了大半。

別看他黑了瘦了,喝粥做菜你一樣是離不開他!

粥和菜脯是最佳cp

這個從小陪伴著潮汕人的味道,

承載著人們各自的回憶。

就算遠離家鄉,只要品嚐到菜脯的鹹香味,

就能在味蕾上有些許慰藉。

通過食物的味道,連接起記憶中的某個瞬間,

這就是食物賦予人們的另一種意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