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疯子”,向北方开一枪,振起国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初一,苏州郊外的狮子山来了一批吊孝的人。

只见一位中年书生素衣白冠,手持一块白色招魂幡,披枯枝,踏荒草,在那崎岖山径,迅疾地朝山顶攀登,他后面跟着十多位斯斯文文的秀才,虽然文质彬彬,却人人神情激愤,显然,这些人是来狮子山进行招魂活动的。领头的那位中年书生便是朱锡梁。

朱锡梁(1873—1932年)字梁任,号纬军,别号君仇,江苏吴县人。朱锡梁十分热心于研究和保护苏州文物,曾走遍城乡,寻碑访古,出资勒刻《平江图碑》字迹,为不让古夏侯桥被拆毁,他抱住桥柱号啕大哭。平日,他常持十余斤铁杖行走城中,以示抱打不平之慨,因此被时人称为“苏州五奇人之一”。

“朱疯子”,向北方开一枪,振起国魂

此番,与朱锡梁一起到狮子山的有梁柚隐、胡友白、祝心渊、王薇伯、苏曼殊、包天笑等17人,这些人皆是文化界的精英。朱锡梁等人来狮子山,究竟是要为何人招魂呢?

朱锡梁是要“找还国魂,振起国魂”。

原来光绪二十九年十月初一(1903年11月19日),恰逢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朝廷命全国各地大小衙门举行庆典,苏州也不例外,督辕抚堂、府衙县署,无一不张灯结彩,粉饰出一派太平喜气氛围来。

朱锡梁偏与清廷对着干。他特意选择这一天,召集朋友到郊外狮子山举行招国魂活动。

包天笑问他:“为什么要到狮子山?”

“朱疯子”,向北方开一枪,振起国魂

狮子山

朱锡梁说:“我们中国是睡狮,到此时,睡狮应该醒了。如今国势颓危,国事日非,而国人之麻木,愈为可怕、可悲!拿破伦将中国喻为东方睡狮,我们怎能让这个比喻永远存在下去?睡狮不醒,国运难转;民众昏昏,狮无醒日。民众的觉悟,当是国家之魂灵。我们要招回国魂,还有什么地方比狮子山更合适呢?”

他们一行雇了一只小快船,备了祭品,朱锡梁还带了一支后膛枪。

他们拿着“招魂”幡登上了狮子山的山顶,为国招魂。招魂幡设计得很有象征意义:白幡上面画有一头雄狮,作朝天怒吼状,这是一只威武的雄性醒狮,象征着祖国的复兴。黑布制成的幡长5尺,宽7寸,下面分开,为两尖角,中有草书4字:“魂兮归来”,书写日期为“共和纪元第四十六癸卯十月辛亥朔”这里不用清朝年号,而用了周朝的共和年号,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为中国古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署名为“黄帝之曾曾小子”,意为炎黄子孙。

到了狮子山前,朱锡梁一边走,一边哭喊着:“不要脸啊,有那么一帮东西,明明是汉家子孙,却甘做胡虏的奴才,岳元帅在哪里?快来收拾这帮不肖子孙吧!”

骂完后,他放声高唱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到了山顶,朱锡梁便将那面亲手制作的招魂幡竖了起来,狮子山顿时被一派慷慨悲壮、激愤昂扬气氛所笼罩。贡品摆上,纸钱飞起,就在这气氛中,众人放声痛哭。

朱锡梁和泪即兴赋了一首《题招魂幡》诗,诗曰:

归去来兮我国魂,中原依旧属公孙,扫清膻雨腥风日,记取当时一片幡。

吟罢,指挥大家高唱由包天笑作的《招国魂歌》:“吁嗟神圣我祖国,沉沉睡狮东海侧。山头声凄悒,悲风猎猎灵旗墨。奋力鬼雄翔一声,魂兮归来我祖国……”

17名秀才痛哭拜祭,纵酒高歌,反反复复,唱了一遍又一遍,越唱越悲不可抑,越唱越心潮难平。当大家情绪达到最昂奋时,朱锡梁又诵诗一首:

十月之交招国魂,曾曾小子拜轩辕。黄河两岸遗民族,赤县千里奉至尊。纵有胡儿登大宝,岂无豪杰复中原。今朝灌酒狮山顶,要洗腥膻宿世冤。

为国招魂实质是秀才们的主张。以学术、文学来唤起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改造国民品质,振奋革命精神。吴江人金松岑就曾写有《招国魂》:

吁嗟美哉神圣国,沉睡狮醒东海侧。世界平和守不得,是我国民死绥日。十万头颅供一掷,血溅梅花殷红色。古雄若在祭坛结,魂兮归来我祖国。

招魂完毕,朱锡梁高擎后膛枪,朝北方“砰”的放了一枪。这一声枪鸣,犹如寒山钟声,巨响皇皇,余音绕梁,一波一波荡开去,叩击了多少人的耳鼓!清朝国都位于北京,向北方开枪,意味着秀才们向清廷宣战。

官府闻讯,急忙派出捕快,将大逆不道的朱锡梁抓了去。在苏州市民眼里,朱锡梁是个疯子,经常做出“常人所不为”的事情。

当时,苏州填塞锦帆河,拆除锦帆桥(一名夏侯桥),苏州的很多读书人都不以为然,朱锡梁又成为最激烈的一个,他力持异议,抚桥痛哭。这还不算,当工人拆除桥面条石时,朱锡梁站到了桥面,阻挠进行,发誓要与桥偕亡。后来被人连拖带拽,拆桥才继续进行。锦帆河从此成了锦帆路。

清末,苏州疫病流行,满城惊惶,市民们惑于谣言,纷纷到闾邱坊附近梁武帝的妙严公主墓前的水潭里取水治病,很快,就水浑见底,只剩泥浆了,市民却不肯走开,仍然在泥浆中滤那么一点湿湿的感觉,还有无数人正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求取仙水,闹得乌烟瘴气。

“朱疯子”,向北方开一枪,振起国魂

朱锡梁旧居

朱锡梁挺身而出,在水潭前演说:“此水不卫生,有无数细菌,吃了不但不治病反会招病。”他见人群并不听他的,于是动手阻拦前来取水的民众。这一下激起众怒,很多人向他丢砖头石块,还加以恶毒的咒骂,朱锡梁只能狼狈而逃,偏偏人群拥挤,一时又走不脱,除了满耳的骂声之外,浑身上下挨遍了泥沙石块,直到警察来了才为他解了围。

“朱疯子被抓了……”成为其时一件大事。苏州全城沸沸扬扬,不少人为其求情,最后,官府自找台阶,以“该人是个疯子”为由,把朱锡梁放了。

二十多年后,陈去病曾评论说:“盖二十余年前冒死以为此,其肝胆不弱于烈士之怀刃掷弹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