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当我在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它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我说荷兰画家梵高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恐怕现在没有人会反对,而我们提起梵高的时候总会联想到他的标志性画作《向日葵》。就算不懂艺术的人,大概也会在一些公众场合看到过他《向日葵》,向日葵几乎已经成了梵高的代名词。


可是梵高为什么这么喜欢画向日葵,他究竟画了多少幅向日葵呢?知道的人却并不多。了解这些,或许你会发现原来他跟你想的不太一样。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01. 向日葵与原生家庭之殇


在大家以往的印象中,梵高就是个穷困潦倒,又疯疯癫癫的画家。但我们有所不知,其实梵高的家族声名显赫,在他爷爷那代就有好几个成功的画商和军官。最不济的梵高的父亲也是一个神学院毕业的牧师(学习不好是上不了神学院的),母亲则出自著名商贾之家。


可惜的是由于他父亲来到荷兰偏远农村任职,所以家庭收入远不能与他们之前的身份相配父母心有不甘,看不起周围的人和当地学校。尤其是梵高的母亲,自己本身古板抑郁,她不许梵高与周围的孩子往来,给与梵高的也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绅士化”教育。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童年梵高


这使得童年的梵高越来越压抑孤独,也越来越叛逆冲动。同时梵高也失去了培养社交能力的机会。虽然他天资聪明,体力也好,但内心却充满了深深的焦虑和爆发的渴望。


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想必那时候梵高的父母也都懂,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可谓是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坚决“从娃娃抓起”。


但他们不知道,父母的视野和格局,往往比表面的知书达理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原生家庭的启蒙教育,不在于教孩子认识多少字、会弹钢琴还是会画画,而在于培养孩子完善独立的人格与正确的三观。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梵高《露天咖啡馆》


对当时的梵高来说,比起宠溺和各种学校课程,他更需要的是坚定有力的精神支柱和正确的能量导向。然而他那个喜欢读名著,也会弹琴画画的上流社会母亲,却是个刻薄又神经质的女人。


她非但完全不能理解宽容梵高的叛逆,还把所有责任都归咎为当地学校的不堪。他们后来把梵高送到遥远的寄宿制学校,这段经历在梵高的一生中都是个阴影。


童年的孤独与封闭,父母的严格控制与“殷切厚望”,这都在后来逐渐造就了梵高心理的不健全。所以我们认识的梵高,虽然是一副红头发红胡茬农民糙汉的粗犷形象,但他的内心却敏感而纤弱,永远像个单纯忧郁的孩子。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了解了这些,我认为梵高之所以喜欢画向日葵的原因之一,就是源于童年的他处于这样的原生家庭和教育环境,他的注意力和兴趣被无形中从与人交往,变成与大自然的交往。其中黄色的向日葵尤为梵高倾心。


梵高说:某种程度上,我就是一朵向日葵。


向日葵明亮的色彩、热烈张扬的姿态,都是长期在阴郁和压制中的梵高由衷向往的。可以说,它就是黑暗中光明的象征,也成了梵高绝好的寄托。


02. 向日葵与贫穷画家的追梦之旅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学业不佳的梵高到亲戚家的画廊打过工,也尝试过用自己的宗教热情去一名牧师,但因为他的执拗冲动性格,都惨淡收场。直到1880年梵高终于在父亲和弟弟的引导下正式开启了他的绘画生涯。


从巴黎开始,没有收入的梵高就完全依靠弟弟提奥的资助生活长达十年之久。当时的绘画对象可以简单分为人物、风景、静物三个类别。梵高也面临着这三个方向的选择。


显然,按照他的经济条件完全不可能有钱请得起长期模特,所以人物自然是不行了;风景原本是梵高喜欢的,但当时已经有很多画家专攻风景,要想在这一领域出人头地好像也不太容易;那么剩下的就是静物了。


向日葵取材方便随手可得,并且价格低廉不会对梵高的经济有影响,大大的花盘即使枯萎以后依然有其特别的形态。加上它有梵高喜爱的强烈色彩冲击,激发出他的热情与灵感,所以向日葵被梵高视为既符合他作画的需求,又满足他审美与风格体现的标志性花卉。巴黎时期的梵高共画了4幅被剪下的向日葵。(留存下来的)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我想梵高之所以走上绘画这条路,一方面是他需要有释放天性、展示个人才华能力的出口。另一方面,能够尽快摆脱一无所成,靠人接济吃饭的生活也是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毕竟首先要保证自己衣食无忧才有谈其他的资格。家庭熏陶和前期几年的画廊工作经历也让他对绘画积累了丰富的个人见解。


坎坷的生活令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与众不同,它们已经不是安静的植物,而是一团团的火焰,狂放地表现出画家对生命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梵高用单纯炽热的黄色,融合了自然的光彩,更宣泄着作为一个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久久的悸动。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梵高自画像


向日葵高耸独立,梵高从它身上看到了自己,它们同样拥有孤独的灵魂与热情骄傲的内在。他也渴望像向日葵那样有一片肆意绽放的天地,不卑微不迎合,可以任性只做最特别的自己。


所以有时候我很恍惚,梵高与向日葵,是谁成就了谁?或许他们真的就是一体。


03. 向日葵与画家的情感世界


离开巴黎后的梵高来到他艺术生涯巅峰时期的所在地:普罗旺斯的小镇阿尔勒。


这片有着迷人薰衣草的地方还有梵高的最爱:大片大片金黄色的向日葵,铺天盖地。这冥冥之中似乎就是画家梵高的应许之地。梵高在这里留下了他一系列最经典的画作,也经历了他惊心动魄的情感起伏。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梵高说:我们都一样孤独,内心也一样的骄傲、热情,就像普罗旺斯阿尔勒的向日葵。


在这里,梵高为迎接他仰慕和期待已久的画家高更到来,怀着激动与兴奋画下了几幅瓶装的向日葵。与在巴黎画的散落的向日葵不同,此时的向日葵因为新的环境与同居生活的来临,更加明媚艳丽,充满生机。


在我看来,向日葵被安放在瓶中也代表了当时梵高格外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其中他画的14朵向日葵更是受到了高更的盛赞,被认为是他见过画得最好的向日葵,突破了传统的外形,完全表现了其神。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14朵向日葵(15朵)


无论梵高与高更后来因为种种专业意见或者生活习惯不同,引发的种种激烈矛盾,高更的赞誉都给了梵高极大的创作动力。他像一棵期待光明已久的花朵,终于得到了阳光的垂顾,灵感勃发。


他那副最经典的“14朵向日葵”实际数量却是15朵,那就是因为高更的到来,梵高又给它们增添了一朵的缘故。向日葵,就是他情感的最好传达。


在梵高写给提奥的信中曾说:

“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我要给这些画配上最精致的涂成橙黄色的画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一样。”

从这里我们可以察觉到,梵高其实对宗教也有着坚定的信仰。他虽然没有做成牧师,但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据考,他的画作中为什么只有12与14朵向日葵,也是源于基督教的典故。他用12棵向日葵来表示基督 十二门徒,他将他设想的画室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2人,一共14人。而13则是达芬奇那副著名的《最后的晚餐》成员数,耶稣就是在那顿晚餐后上了十字架,所以13是需要回避的数字。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梵高的向日葵不但是他本身的象征,也代表了他虔诚的信仰。他用他的向日葵画作代替自己的祷告,献给他心目中主宰一切的神,也把他自己献给了神。因为这些向日葵画作,他的神不再抽象,而是大朵大朵的色块图案,虽然姿态各异、桀骜不驯却又纯净虔诚。阿尔时期的梵高前后留存下7幅《向日葵》 。


向日葵是梵高的独特的情感,也是他的最高信仰象征。


04. 向日葵与梵高,永远追求阳光的特质


纵观梵高的一生,他家世虽然不错却生长在农村,天资聪明却没能受到适合的教育,加上潜移默化的美术启蒙,所以他学历不高、性格孤僻,客观来说情商也很弱。但如此种种如同天意一般,都成就了这位只能通过狂野粗放的画作,来宣泄火一样炽热的感情的画家。

梵高用向日葵向世人展现了自己强烈的艺术气质,和鲜明的个性。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向日葵》在法语中的意思就是“落在地上的太阳”,用梵高自己的话说,他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和贫病交加的,但他更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为自己正名!


我们感谢梵高、欣赏他的向日葵,是因为纵然他的一生似乎都在被命运捉弄,他也焦虑不安、甚至精神错乱,抑郁愤怒。但他从未因此放弃他极致的情感和不懈的艺术追求。


别人绘画是用颜料,而他的画作却是全部生命渴望的释放。


他正是那朵永远追随太阳的向日葵,即使被耀眼的光芒灼伤灼痛也毫不退缩,哪怕跌落尘埃,也依然保持着太阳的形状!


这就是梵高与向日葵,不分彼此的不朽乐章。


“疯子”梵高,你为什么偏偏找上了向日葵?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他的火,然后快步走过去,生怕慢一点他就会被淹没在岁月的尘埃里。


我不是美术专业,并不能更透彻欣赏梵高的画作,以上仅仅是个人对梵高与向日葵的浅薄理解。


谨以此文致敬永远的梵高,(我也临摹过他的作品,虽不成画,但求能时时用他的精神激励我的余生。)更愿你我都可以穷已一生,去发现和保护好自己心里的那团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