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为学生办理银行卡未经本人允许,是否合理?

东友律师事务所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的邀请。

新生录取通知书内的银行卡是合理的,前提是支持其他支付渠道。



笔者零几年读大学的时候,通知书内的银行卡是不需要激活,可直接使用的。严格来说,这样的操作是不合理的。在2018年的新生中,银行卡必须激活才可以预存学费住宿费,学校通过银行代扣费用,在开学后给学生数据。

在发放银行卡之前,学校会与银行签订一份,明确银行的权限。在学生前往银行网点激活的过程中,银行会与用户签订一份代扣同意书,估计不少考生有点懵,签一堆字后不知道签的是什么。这两份协议就是笔者认为附带银行卡合理的原因。

在学费代扣方面,学校会有明确的说法,每年与一个银行签订协议,只要不是唯一的缴费渠道,都是合理的。

其实,前些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附带的是信用卡,或者附带指定服务商的手机卡,这才是违规的不合理操作。相对来说,银行卡提前缴费还是很方便的,毕竟南方9月的秋老虎真的热,排队两三个小时缴费,不划算。

上图是简单的大学报到注册流程,都会支持其他渠道的缴费,只是缴费大厅需要排队。

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帅小西De


当然,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也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国家金融和银行业的规定。所以,现在各校通行的做法是网上迎新。即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会随信附带提示,考生凭借学号、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网上缴费(缴费方式变得多样化,一些高校信息化程度很高的,也接入了支付宝、微信等端口)。这在某种程度上,规避了这种政策风险,也较好地解决了新生入校缴费的问题。当然,对于一些未及时完成网上缴费的同学,学校在迎新现场依旧开辟了现金窗口和刷卡窗口(不过一般高校都不再接受现金缴费,因为这容易触碰红线,有坐收坐支的嫌疑。不接收现金,其实对新生也是一种隐性保护,以免一些考生或家长携带大量现金,遭遇危险。)。对一些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按时缴纳学费的同学,学校在网上和线下都开辟了绿色通道,保障每个新生不因交不起学费而读不了书。

作为折衷,高校一般要求学生在开学后,本人凭身份证号等前往指定银行办理一张银行卡,用作大学四年或研究生期间各类奖助学金发放的专用卡。这既保障了学生的知情权,也便于高校的财务管理。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好的财务结算方式。


“东篱书院”专注研究生教育,欢迎关注交流!


东篱高教


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不敢说从法律角度上来说,这样做是不是合理。

那么从另外一个方便学生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这种做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因为大学生初入学,大部分是来自外地,从未去过学校所在地,学校为了让学生们更方便的办理入学手续,给学生邮寄银行卡和手机卡,可以让学生提前将学费存入其中以便扣取,到时候不必因为人生地不熟碰到取钱和四处奔波的麻烦,是一种为学生考虑的做法,况且学校又能跟银行合作得到一定的好处,对于学校来说也是双赢的结果,对学生来说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因为这种银行卡是不开通其他功能的,需要你修改密码之后才能激活,并不存在风险性,所以,对绝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外地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有好处的做法。

对于像您这样有强烈维权意识的个体,这种做法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合理,您只需等熟悉了当地之后去银行做销户处理,重新办理银行卡即可。


懵懂眼


很多大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会在邮件袋中捡到一张银行卡,有的学校也会在入学通知中,写明将学费存入其中,方便收取。可是这张银行卡的办理并没有通过学生本人的同意,甚至连通知都没有。银行卡的办理不是应该由本人手持自己的身份证到银行进行办理吗?这种学校帮忙办理银行卡的行为是否合法?

中国工商银行一工作人员介绍,银行为企事业单位等“大客户”提供有“绿色通道”。双方签订协议,只要提供办卡人的有效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银行便可提前办理储蓄卡等银行卡,免去一些审核程序,也不会主动询问办卡人的意愿。

公民身份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学校向银行这样的商业机构提供其掌握的学生身份证号码和姓名等信息,不管其动机如何,都构成了民事侵权。另外,学生作为公民有自主选择权,本可选不同银行,但是学校与某一家银行签署协议批量办卡,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违反了《商业银行法》相关规定,属于不正当竞争。无论银行卡是否激活,都是一种典型的强制消费行为,学校和银行双方都应负有责任。


东友律师事务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