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在研究「以家庭爲單位搖號」和「以停車位爲條件搖號」方案

北京外埠車管理新政發佈後,有市民表示,不少北京市居民買車上外地牌照是因為家庭有“用車剛需”但長期搖不上號迫不得已而為之。而現在有的一家有好幾輛車還在參加搖號,還有很多外地人也有北京牌照車,調控政策是否還有完善的空間?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正研究“以家庭為單位”、“以停車位為條件”等小客車搖號政策。

北京市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機動車快速增長來得早、來得快,人口基數又大,為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控制機動車總量是必然選擇,目的是實現機動車的合理、有序增長。該政策實施以來,對於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大氣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普遍遵守。

“搖號政策”確實讓很多市民暫時無法擁有私家車,但也正是由於大多數市民遵守小客車調控政策,願意為了公共利益而減損個人利益,約束自身行為、做出自我“犧牲”,才保證了北京城市的有序發展和正常運轉。如果對於少數市民以登記外埠號牌來規避調控政策的行為不加以有效控制,既影響到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對於絕大多數遵守政策的市民來講也是不公平的。

近年來,市政府廣泛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對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不斷進行優化,已經先後修訂了3次。目前,對於增量部分,“以家庭為單位搖號”和“以停車位為條件搖號”等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方案都在積極研究中;對於存量部分,正在重點研究燃油小客車通過碳交易平臺轉讓並變更為新能源小客車的可行性,既盤活存量,增加市民獲得指標的途徑,又同步實現機動車能源結構的優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