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芳的“沾衣十八跌”是怎么回事,太极拳里有这种功夫吗?

朴太铉


闫芳的“沾衣十八跌”是怎么回事?太极拳里有没有这个功夫?

客观的说,“沾衣十八跌”这种功夫是存在的,但以假太极拳大师闫芳为代表的、具有表演性质的“沾衣十八跌”是假的。

这种功夫并没有传说当中的那么神秘,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只要碰到修炼这种功夫的人身上穿的衣服,就会被反弹力摔出去。

其核心实质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和反关节,也就是擒拿。

很多人误以为太极拳里面没有擒拿的功夫,实际上太极拳实战技术里面涉及到擒拿和反关节的动作有很多。由此可知,擒拿并不是某一门某一派所独有的独门秘籍,只不过在某些门派里面的叫法不同罢了。

深入学习太极拳并且掌握太极拳实战功夫精髓的高手在运用“四两拨千斤”和太极拳里面的擒拿术时,由于运用的极其熟练和发力的极其短促,客观上形成了“沾衣十八跌”的视觉特效。

要想学习这种功夫,并不是你能找到德艺双馨的老师就能解决的,如果老师觉得你这个人的品德、品质有问题,也是不会教给你这种功夫的。



朴太铉


我觉得是存在的。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瑰宝,根据道家的阴阳学说演化而成,自武当山张三丰之后传入民间加以改良和演化,便成为了人人可以练习的一项武术运动。因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全身发力,所以这对于普通来说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修身养性,领悟天人合一的道理。


因为太极拳在中国民间极具代表意义,导致了此项武术高手辈出、人才济济,而太极门派之多样和复杂,更给了更多太极高手选择和练习的余地,著名的有杨氏太极、陈氏太极和孙氏太极等,但是唯一不变的便是以柔克刚和以气运身的精髓。随着武术的进步和太极要旨的不断革新和演化,更诞生出于孙禄堂、孙存周、朱利尧、王战军、陈小旺和闫芳这样的大师级高手。

当然随着现代搏击的发展,有许多人也展出来质疑传统武术和太极拳的实战能力;虽然太极拳以内功心法为主,但是就实战来说还是不输于泰拳、散打和自由搏击等现代搏击运动。在以后发制人的理念主导下,太极也演化出了42式和24式等高能发力技巧,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左揽雀尾、上步七星等,包括“沾衣十八跌”均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就闫芳本人的修为来说,我还是相信她是有十分的功夫底子的,单从视频来说闫芳造假则属于断章取义了。

要评价闫芳的太极实战水平应该综合评价,以免出现偏颇。


关注头条号武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武侠。


武侠小王子李言


从闫芳的描述来说,本意是可以理解的,但太极拳终究讲究不偏不倚,过犹不及。显然其学生的反应有点过火了,或者说让人诟病了。老师给学生喂劲,是让学生体会对方劲路和化解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翻跳退滚!这与太极拳沾粘连随的打手原则相违背,作为一名指导老师不加以及时制止学生这种屈意奉承的行为,反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是违背太极拳中正平和之本意的,是一种浮夸行为,贻笑大方,招人诟病,纯属咎由自取!



Xjm423



浩然之气40


这不是太极拳独家功夫,它其实就是打法中夹的擒拿和摔法,好多拳法中都有此技,只是叫法不同。关健技法是借力打力,也就是四两拨千斤,这种打法在现代搏击中很少见到,擂台上多是硬碰硬,不是不想用,而是用不上,这需要相当水平的基本功,比如,眼力,手法,身法,步法等,这不是一日之功,二人交手,身进不来,逃不出,避不开,这都是基本功不到家,传武要求练套路就是练基本功,对打是实战训练,你讲的沾衣十八跌是一种战法战术,是高级把头,要有相当水平后才用的上,一般水平教你也用不上。


观音159956217


王宗岳《太极拳论》所记载的“耄耋御众”的史实就是所谓的“沾衣十八跌”的体现,亦即太极拳功夫的写照。闫芳的太极推手功夫虽然还算不上“沾衣十八跌”的太极拳技击功夫,但太极推手与太极拳技击规律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顺势而为。闫芳凭借娴熟的顺势而为太极推手功夫,使众弟子沾之即跌,有力地证明了闫芳的确得到了李经梧的真传。

很多人,包括很多太极拳同行不认同闫芳推手的真实性,并不是闫芳推手违背力学常识,属于造假,而是质疑闫芳推手真实性的人的认识违背了力学常识,不懂太极拳力学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