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鐵路:承載高鐵夢的試驗田

广深铁路:承载高铁梦的试验田

金羊網記者 馬燦

實習生 李梓敏 通訊員 李忠明

廣深鐵路是連接廣州、深圳和香港的重要通道,1911年建成通車,原名廣九鐵路華段。1979年,首趟港穗直通車在廣州火車站開出。2007年“和諧號”動車開始在廣深線進行載客試運行,隨後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和諧號”動車組在廣深鐵路大規模上線運行。目前廣深鐵路列車運行班次達到每10~15分鐘一趟,客流高峰期時達到每5分鐘一趟,初步實現了“公交化”營運。廣深鐵路是我國密度最大的城際交通線路,被稱為中國高速鐵路發展的“試驗田”,對於推動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粵港兩地經濟人文交流合作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威水史

中國首條四線並行電氣化鐵路

廣深鐵路原為廣九鐵路華段,1909年動工施建,1911年全線貫通。1949年,廣九鐵路華段改名為廣深鐵路。見證了百年曆史變遷的廣深鐵路現今全長147公里,為一級鐵路幹線。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下,她煥發勃勃生機。

20世紀70年代末,廣深鐵路僅為一條單線鐵路,來往廣州和深圳的旅客列車相當少。至1979年時,來往廣深的客車仍只有三對。

從80年開始,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後,珠三角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廣深之間流動的貨物和旅客大幅增加,原有廣九鐵路難以滿足運輸需要。於是,在1984年,第二條軌道的建設計劃應運而生。同年,廣深鐵路公司成立,直接隸屬於廣州鐵路局,負責進行營運管理和建設複線的工作。1987年,隨著複線通車,廣深鐵路成為廣東第一條複線鐵路,運輸能力提高70%。

廣深鐵路是中國最早實現在既有線上提速的鐵路試點。由20世紀90年代起,多次對線路進行提速改造,廣深鐵路的提速經驗後來被陸續推廣到三大幹線(京廣鐵路、京滬鐵路、隴海鐵路),為後來的中國鐵路大提速打下了基礎。

1999年6月8日,廣深鐵路三線(普速線)電氣化工程動工,並於2000年9月16日竣工,廣深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三線並行、全線封閉、全線電氣化的鐵路幹線。

2007年4月18日,新建廣深Ⅳ線工程完工,在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當日投入運營,自此廣深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全程封閉、四線並行的電氣化鐵路,實現高速旅客列車與普速客車、貨物列車的分線運行,大大提升了綜合運輸能力,而廣深城際列車的運行密度也因此得以大幅提高。

新徵程

A 肩負“試驗田”使命,實現“公交化”運營

一直以來,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扮演著鐵路“試驗田”、改革“排頭兵”的角色,為中國鐵路做各種探索。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開始將眼光投向高速鐵路。但當時中國高速鐵路開發工作滯後世界水平幾十年,技術差距較大,因此當時的鐵道部決定從國情實際出發,以時速160公里的準高速鐵路作為突破口,為未來發展高速鐵路進行探索和試驗。廣深鐵路具有其它鐵路線所沒有的優越條件,包括不斷增長的運輸需求、地形條件較好、長度適中等,使其成為首選的試驗目標。

從1991年改造工程動工到1994年正式開通,廣深鐵路成為全國第一條準高速鐵路,從廣州到深圳的時速最高達160公里。廣深準高速鐵路原設計為電氣化鐵路,但由於90年代初進行準高速改造時資金不足,故推遲了電氣化的實施。

1997年2月,總投資8億元人民幣的廣深線高速電氣化工程全面開工。1998年5月28日,廣深線高速電氣化工程竣工,同年8月28日正式投入運營。廣深準高速鐵路有80多項科技成果被授予1999年度鐵道部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時速200公里電氣化新技術獲鐵道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此外,廣深鐵路準高速電氣化改造工程還曾榮獲建設部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和魯班獎。

為了讓廣深鐵路更好地適應、滿足珠三角經濟發展的需要,廣深鐵路公司自1996年起開始策劃“公交化”運輸模式。2008年4月,廣深城際鐵路“公交化”營運模式已初步實現。

2015年,廣深鐵路與沿海快速鐵路廈深段的聯絡線竣工,成為廈深鐵路聯絡廣州和東莞兩市城區的一條支線路段。至此,廣深城際鐵路實現了與國家高速鐵路網的對接。

B 經歷多次升級改造,火車站功能不斷升級

火車站是城市的窗口,更是一條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深鐵路的南北兩座火車站,改革開放以來經歷多次升級改造,承擔起越來越繁重的旅客轉運任務。

廣州火車站是廣深鐵路、京廣鐵路、廣茂鐵路、廣佛肇城際軌道等多條線交會的車站,是中國主要鐵路樞紐站之一。1979年,為配合來往廣州和香港的廣九直通車恢復開行,廣州站東側新建了聯檢站作為出入境口岸站,辦理海關、檢疫、外幣兌換等聯檢業務。同年4月4日,中斷了30年的首趟廣九直通車從廣州站開出。如今,根據廣州市的規劃,廣州站計劃於2018年啟動改造工程,將建成現代化的高鐵樞紐。

而深圳站作為廣深鐵路的南端起點,鐫刻了廣深鐵路改革開放以來的光輝印記。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迅猛發展,1988年初,當時的鐵道部批准在車站原址重建深圳新客站,並於1990年6月26日破土動工。

2005年,深圳火車站首創電話訂火車票服務,並於2006年春運在深圳地區投入使用,開創全路現代化售票服務之先河。深圳站更是利用科技手段勇開先河,早在2000年之前就在全路範圍內首創了計算機售票系統、自動售票系統,經十幾年發展,已在全路推廣,實現聯網。

親歷者

深圳車站原職工教育科科長謝紀泓:火車站與城市共同成長

改革開放後,在一句“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的呼喚下,大批外來務工者帶著致富夢想,湧入廣東。人口的增加,隨即帶來了交通的壓力以及鐵路的大發展。如果說交通的發展帶動了城市的發展,那麼深圳火車站就見證了深圳的變遷。

今年63歲的謝紀泓回憶起在深圳車站工作的歲月,不由百感交集。“改革開放的40年,是鐵路與深圳共同成長、逐步壯大的歷程。”他說,1980年前,深圳是東海之濱一個十分簡陋的三等小站。當時的車站候車室僅有300多平方米,一個窗口、二條股道、露天候車室的四條木凳是車站全部設施。

深圳以“深圳速度”實現經濟騰飛的同時,廣深鐵路也迎來了飛躍發展的機遇。採訪中,謝紀泓非常自豪地說,曾代表中國鐵路先進水準的“藍箭”動車組、高速道岔、信息化調度指揮系統等一系列技術與設施都在廣深鐵路率先投入運用……2017年1月,深圳站引進了“票證人自助核驗閘機”系統,進一步提升了客運服務的信息化水平……一個昔日的邊陲小站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日益壯大,並將繼續發展,通往未來。

如今,廣深鐵路沿線城市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將更加緊密。交通的便利,鐵路的暢通,成為交流與合作的基礎。可以預見,無論是廣深鐵路,還是年輕的深圳,將一直像飛馳的列車不斷前行。

總指揮:劉海陵

策 劃:林海利 郭啟釗

閆修彥 朱 帆

統 籌:趙 鵬

設 計:範英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