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國際:高彈性低估值的優質火電標的

全國佈局的優質電力公司,18年中報業績有所修復。

華電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4年,其主要業務為發電、供熱和煤炭,中國華電集團持股佔比達46.84%,是公司第一大股東。公司控股裝機容量達4928.49萬千瓦,資產遍佈全國14個省或市,公司39%的火電機組位於山東省,其餘火電機組則多分佈在湖北(12%)、浙江(10%)、寧夏(9%)、安徽(9%)和河北(7%)等地區。公司機組多處在用電負荷中心和電力供需較好的地區,且大機組佔比較高,600兆瓦及以上的裝機比例約佔51%,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達415.37億元,同比增長13.34%,煤炭價格仍然維持在高位,2018年上半年秦皇島5500k末煤平倉價均價約為650元/噸,較2017年均價625元/噸高出約25元/噸。但發電量快速增長以及上網電價同比提升對沖了一部分煤炭成本的上漲效應,同時帶來了盈利能力的小幅修復,2018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9.86億元,同比提升565.63%,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12.4%和2.91%,同比提升了1.86個百分點和1.93個百分點。

利用小時數持續上升,定價機制改革促盈利迴歸

隨著電能替代、居民需求和信息產業的用電規模持續擴大,未來中國用電量增速仍能夠保持穩定。在水電增量不到10%,核電發展低於預期和風光無法負載基核的能源供給結構下,煤電的重要性應得到提升,機組利用小時數將持續上升。公司機組所處區域市場電佔比較高,2017年以來,煤電市場交易電價呈持續上升的趨勢,2018年2季度,大型發電集團煤電市場交易平均電價為0.3322元/千瓦時,同比回升4.07%。“基準+浮動”的定價機制改革使電力企業獲得了自主定價權,有望破解煤電企業始終面臨的“市場煤”和“計劃電”的矛盾,使電價能夠和上游成本聯動,推動電力企業盈利修復。

供需改善,運力寬鬆,煤價中長期下行

我們預計2018-2020年煤炭產能淨增加在1.3億噸/年,預計18年新增消費量1億噸,同時進口煤額度目前仍然充足,隨著新增產能的逐步投放,未來供給增速有望提升,同時多種調控手段防範煤價的大幅波動,整體煤炭供需格局正在持續改善。運力方面,2018年計劃新增鐵路貨運2億噸,其中煤炭運量同比增加1.5億噸;蒙華鐵路預計明年投產,其具有運輸距離、運輸時間和運費上的優勢,可緩解華中地區煤炭供應緊張局面,降低華中地區煤炭運輸成本,提高煤炭運輸能力。隨著供需格局的持續好轉以及運力方面的預期寬鬆,我們認為煤炭價格將中長期進入下行趨勢,煤炭價格迴歸綠色區間確定性強。

高彈性低估值,分紅比例或提升

公司電價和煤炭價格變動的業績彈性位列主要火電公司中的第一位,利用小時數改變所產生的業績彈性位於第三位,公司整體的業績彈性排名板塊前列。華電國際估值處於低位,一方面是華電國際的市淨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是華電國際目前處於歷史上的估值底部。分紅方面,公司近6年連續分紅,且分紅比例保持在40%左右,2019年全部機組投產後公司暫無新建機組計劃,資本開支將大幅減少,預計公司後續將採用收購的方式持續擴大公司業務規模,或提高分紅比例,將在手現金回饋股東。

盈利預測與估值:

我們預測公司2018年-2020年能夠實現歸母淨利潤20.57億、35.32億和45.95億元,實現EPS為0.21元、0.36元和0.47元,對應目前PE為19.04、11.09和8.52倍。

公司歷年分紅率約40%,預計2018-2020年現金分紅為0.08、0.14和0.2元/股,對應股息率為2.02%、3.5%和5%。

煤價有望中長期下行,電力供需改善至利用小時數提高,未來火電行業盈利迴歸合理區間確定性強,華電國際作為全國性的優質火電龍頭公司,業績彈性強,估值位於歷史底部,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電價下調的風險、煤炭價格大幅上漲的風險。

本文源自證券市場紅週刊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