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朝陽北塔

遼朝(907—1125)是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建立的草原王朝。佛教是遼代最核心的信仰,其遺留至今的佛教藝術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尤以佛寺與佛塔著稱。遼寧朝陽別稱“龍城”(北塔出土有隋唐時期“龍城紫塞”殘碑),是古代遼西地區的戰略要地,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朝陽北塔是目前所知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塔建築。

朝陽北塔從十六國時期前燕建築宮殿開始到遼代最後一次大型修繕為止共700餘年,歷經三燕(337—436)、北魏(386—534)、隋代(581—618)、唐代(618—907)及遼代,共五世修建。此後歷代未經大型修繕。1984至1995年間,朝陽北塔開展維修保護與考古發掘工作,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這是中國佛教遺址考古的又一重大收穫,被譽為繼法門寺後最重要的佛教塔宮考古發現,出土了大量北朝、隋唐的泥塑、石刻和遼代重要的金銀器、瓷器、水晶、瑪瑙、琥珀、玉器等諸多佛教供器,對研究遼代文明、中西交流及佛教藝術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鑑於此,為展示朝陽豐富的歷史文化與遼代文物藝術,深圳博物館聯合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舉辦此次北塔出土文物展,這是北塔出土文物首次大規模集中赴外展出。此次共展示北塔所出三燕至遼金時期文物近140餘件(組),集中了出土的各類精美文物,既講述朝陽北塔的歷史變遷,又展現北塔出土文物獨有的歷史與藝術價值,揭示文物所蘊含的豐富的社會生活與文化互動信息。展覽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以北塔建築遺址文物展示北塔的發展歷史;第二單元以遼代北塔天宮及地宮文物為核心,展示遼代佛教供養與文物藝術。

前世今生:朝陽北塔的歷史變遷 

朝陽北塔始於十六國時期前燕、後燕、北燕的和龍宮殿。北魏時期,著名的文明太后馮氏為北燕王馮弘之孫,馮氏聽政期間廣興佛事,又心繫故土,在孝文帝太和年間“立思燕佛圖於龍城”,為先祖祈福。隋文帝時又敕建為安葬舍利的梵幢寺塔,唐玄宗時奉詔改建為開元寺塔,遼代重修並更名延昌寺塔,此後歷代沿用。

據考證,朝陽北塔最初為三燕時期的木結構宮殿建築,北魏時改為土木結構樓閣式佛塔,隋唐再改築為樸素的密簷式磚塔,最後遼代修建成雕飾繁複的13級密簷式磚塔。以北塔為主體的塔寺建築,自北魏太和年間到遼代滅亡,一直都是皇家敕建寺院與中國遼西地區名剎,雖金代以後逐漸衰落,但瞻禮佛塔的法事活動,歷代綿延不絕,至今仍是朝陽地區最具標誌性的佛教建築。

人面紋陶構件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三燕,高16釐米,殘寬27.7釐米,厚2.4釐米,朝陽北塔建築遺址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人面紋陶構件在魏晉十六國時期遺址中屢有發現,常與筒瓦、板瓦共存,應為建築構件中的正當勾,即貼於建築屋頂正脊與瓦壟交接處。

泥塑禪定佛像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北魏,殘高15.5釐米,寬12釐米,厚5釐米,朝陽北塔建築遺址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北塔出土北魏佛像以泥塑為主,包括佛、菩薩、弟子、蓮花化生、金翅鳥等多種,顯示出北魏早期古典佛像樣式,受西域、涼州與雲岡造像風格的多重影響,體現了剛健優美、拙樸遒勁的審美格調。此件泥塑佛像身著通肩袈裟,跏趺坐結禪定印,反映了中原文化與外來文明的融合。

泥塑菩薩立像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北魏,殘高16.7釐米,寬12.2釐米,朝陽北塔建築遺址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此類持蓮蕾菩薩是早期最流行的菩薩形象之一,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格,北方中原地區亦見大量鎏金銅持蓮菩薩像。

石雕天王像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唐代,殘高58釐米,寬47釐米,厚21釐米,朝陽北塔建築遺址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現存北塔內核主體仍是唐代遺存,除內部磚結構外,遺址周邊出土隋唐文物主要是蓮瓣紋瓦當與蓮瓣紋石礎。北塔出土唐代石雕天王像共四件,三件殘,一件基本完整,屬寺院常見的四大天王像組合。天王均為著鎧甲的武士形象,具有典型現實主義風格特徵,肌肉勁健,顯示出盛世氣韻。

石雕佛坐像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北魏,殘高35釐米,殘寬47釐米,殘厚21釐米,朝陽北塔建築遺址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這是北塔出土唯一一件北魏時期石刻佛像。該佛像著右袒佛衣,偏衫搭覆右臂,雙跏趺坐,左手施與願印,右手施無畏印,顯示佛陀的慈悲願力,具有北魏早中期拙樸的外來風格特徵。佛像兩側原有脅侍,現僅存足部。

遼代佛塔的供養世界 

作為北方草原帝國的遼在繼承唐代佛教遺產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創造,尤以密教與華嚴教最盛,在其掌控的區域修建了大量寺塔建築。朝陽北塔即遼代延昌寺塔便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13層密簷式佛塔之一,隸屬遼興中府。

舍利是佛教神聖的供養物,主要包括真身舍利、影身舍利與法舍利等,瘞埋舍利是北朝、隋唐、遼宋時期重要的佛事活動。作為存放舍利的佛塔建築,遼代興宗重熙年間重修後的延昌寺塔以三重塔宮即天宮、中宮及地宮為核心,由僧俗各界以大量金銀珠寶等器物營造出莊嚴的舍利供養世界。這些供養物為研究遼代文明與佛教藝術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天宮文物最精彩 

北塔天宮位於第12層塔簷中部,由門道、甬道與宮室組成,宮室內置一方形石函。天宮雖曾遭雷擊火燒,遺物缺失、位移現象嚴重,但仍有眾多珍貴的佛教文物面世。天宮石函內,以鎏金銀塔、經塔、盛藏銀棺的七寶塔等為主位南北排列,兩側放置各式供奉器物,當時應嚴格按一定的佛教儀軌進行佈置。天宮的整體設計,以存放於金舍利塔中的佛舍利為核心,器物的擺佈與圖像的配置將天宮構築成供奉舍利的神聖空間,尤其是反映七寶供養的七寶塔,以密宗曼荼羅圖像為主題的鎏金銀塔、金銀經塔、金舍利塔,置於天宮供養的各類玉器、瑪瑙、水晶、玻璃器等,透露出僧俗對佛教密宗的崇敬,也是極具代表性的遼代文物精品。

鎏金銀塔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高60.3釐米,底寬19.6釐米,朝陽北塔天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該塔為六角形三重簷式。第一層塔身六面分別鏨刻釋迦牟尼與密教五方如來,第二層為與六佛對應的梵文“種子”字,第三層為梵文“六字真言”。重熙十二年(1043)藏入天宮石函中,塔內置鎏金銅舍利瓶(內藏水晶珠)、題記銅板與陀羅尼銀經卷,表明該塔是作為影身舍利與法身舍利的存放容器。五方佛即五智如來是密教修行的最高主尊,象徵五種大智慧,代表了密教的根本思想。

金銀經塔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高39釐米,底徑12.8釐米,朝陽北塔天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經塔塔身由四重金片與銀片製作的圓筒套裝而成。最外層金鏨刻密教法身佛大日如來與八大靈塔,第二重銀鏨刻觀音、文殊與普賢即華嚴三大菩薩,第三重金鏨刻大日如來與八大菩薩,第四重銀素面。

大日如來即毗盧遮那佛是密教信仰核心主尊,遼代密教與華嚴信仰相結合。八大靈塔是遼代密教廣為流行的圖像題材,借用了印度八塔的概念,同時具有佛頂尊勝陀羅尼般消除業障和破地獄的功能。

七寶塔(★世間唯一★)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高約1米,寬約46釐米,朝陽北塔天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內置木胎銀棺、金舍利塔與瑪瑙舍利罐等復原圖

七寶塔置於天宮石函後半部,內置木胎銀棺、金舍利塔與瑪瑙舍利罐等,外加石函共五重。由臺座、塔身、塔簷、剎頂組成,各部分構件表面覆以十多萬個以水晶珠為主要材料串綴而成的飾件。七寶塔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件以佛教“七寶”飾物打造而成的供養佛塔,採用包括水晶、金銀、瑪瑙、琥珀、珊瑚、琉璃、珍珠、玉石、貝殼等多種寶物材料,充分反映了七寶供養的佛教內涵。

木胎銀棺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高17釐米,長33釐米,寬13.5~20.5釐米,朝陽北塔天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棺內原置金舍利塔,木板已燒燬,現存四塊銀片與邊緣銀釘。銀片上圖案可分為四組:第一組為佛陀涅槃場景,天人、僧徒作哀慟狀,旁邊為護法天王;第二組為三身佛即法身毗盧遮那佛、報身盧舍那佛與化身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蓮座上;第三組為帝后禮拜供養未來佛彌勒圖,二脅侍弟子立於兩側;第四組為手持寶劍的護法天王像。

銀經卷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局部,遼代,通長362.2釐米,寬11.3釐米,朝陽北塔天宮經塔內出,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銀捲上雙線刻密教梵漢文佛經咒語,包括《法舍利真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等佛經。末尾刻《法舍利偈》:“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該經卷具有重要的佛經文獻校勘價值,其反映的佛教思想問題也值得關注。根據相關學者研究,將佛經作為“法舍利”安置在佛塔中,體現了遼代“末法”觀念將“藏經”和“舍利供養”相聯繫,反映以經典“具現”佛陀之實存的佛教思想。

金法輪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通長6.6釐米,朝陽北塔天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輪是古印度神話中的神兵利器。佛教以“轉法輪”比喻佛說法圓通無礙,轉動不息,能破除眾生的煩惱。北塔天宮出土的金法輪鑄造精緻,法輪上飾三股金剛杵,下墜掛五股金剛杵與金剛鈴,是頗為獨特的遼代密教法器。

瑪瑙舍利罐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口徑2.2釐米,腹徑4.2釐米,底徑2.6釐米,朝陽北塔天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唐宋時期,以玉石、金銀為材質的器物常用於佛事活動中。考古發現的遼代玉質佛教用具則集中於興宗、聖宗二朝。該瑪瑙罐質地精良(可能源自中亞),藏於金舍利塔內,出土時罐內藏有兩粒舍利與五顆鎏金珍珠。據傳此舍利是指釋迦牟尼真身舍利。

玉飛天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長4.5釐米,寬3.4釐米,朝陽北塔天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玉雕飛天始於唐代。遼代玉飛天面相與冠帽都具有更多契丹族特徵,多采用側面、側身雕刻,手臂似託舉供養物,披帛彎折勁健。此玉飛天為七寶塔莊嚴飾物。

水晶熊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朝陽北塔天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天宮出土的圓雕水晶動物包括蝶、魚、龜、鳥、鳳等多種,都為小型物件,且有穿孔,有的尚存銀絲、銀釘等,推測是系掛或穿釘於七寶舍利塔上,寓意向往美好,祈願吉祥。水晶熊是朝陽北塔天宮出土的水晶動物中數量最多、造型最複雜的雕刻藝術品之一,源於契丹習俗中對熊的崇拜。這是民族崇拜與佛教信仰相融合的產物。

地宮與塔簷出土文物 

北塔地宮位於塔心室下臺基座內,考古勘察時已發現盜洞,內部殘存少量遺物,石函等物已遭破壞。地宮內立有一石經幢,幢身刻寫佛經咒語,並記錄了地宮的再葬時間為重熙十三年(1044)四月八日。經幢與南壁之間磚地面下築有長方形磚室,用以放置石函。

哪吒太子故事石函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長51釐米,寬33.5釐米,高41.5釐米,朝陽北塔地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石函函蓋刻一方塔,塔身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末尾題“都提點前上京管內僧錄宣演大師賜紫沙門蘊珪記”。函蓋側面刻六飛天,內部亦刻飛天。石函四面雕刻哪吒護法故事,上書“大聖那(哪)吒太子”。據相關密教儀軌,哪吒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眷屬五大太子之三太子,佛典載哪吒常捧塔隨天王天界巡邏,護衛佛法。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哪吒鬧海故事圖像,哪吒身著鎧甲,左手託寶塔,指揮夜叉部眾追殺興風作浪的和修吉龍王。龍王腿部顯示中了夜叉所射之箭,展現了哪吒護衛佛法的勇猛。

定窯白瓷狻猊爐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遼代,通座高20.8釐米,底徑12.5釐米,朝陽北塔地宮出土,朝陽市北塔博物館藏

白瓷是遼代佛塔地宮所出最多的瓷器品種,這與遼宋時期北方白瓷的興盛密切相關。北宋定州白瓷聞名當時,大量銷往遼地。工匠流散與瓷業技術北傳也促成了遼地白瓷生產的興起與繁榮。朝陽北塔出土遼地白瓷反映了宋遼之間的文化傳播與相互影響。

狻猊爐流行於晚唐五代及遼宋時期,主要作為佛教供養香具。獅子是佛法勇猛威嚴的象徵,焚香時煙氣自獅嘴中舒緩散出,香韻悠長,如故宮博物院藏北宋李公麟《維摩演教圖》中場景。此白瓷爐以蹲坐於覆蓮圓座上的狻猊作為出香,爐體缺失,內有出香通道,造型飽滿有力,極具神韻。遼代狻猊爐今見有數件,其中遼寧瀋陽新民遼濱塔塔宮出土一件銅蓮花座狻猊爐,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一件定窯白瓷狻猊爐蓋,皆極精美。

狻猊

即獅子。佛教以狻猊形象作為爐蓋的香爐稱為“出香”,又名獅子出香。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載高麗青瓷:“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為蹲獸,下有仰蓮以承之,諸器唯此物最精絕。”

物華天寶——遼寧朝陽北塔出土文物展

即日起—10.7

深圳博物館

文·圖|黃陽興,深圳博物館古代藝術研究部主任、研究館員

此文感謝朝陽市北塔博物館提供圖片

一窺唯一的“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就等你來!

本文刊載於《典藏·古美術》中文簡體版2018年9月刊。原標題:《品“五世同堂”的佛教寶藏,深圳博物館“物華天寶——遼寧朝陽北塔出土文物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