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兒女》首映:賈樟柯的「江湖」,時代的「兒女」

4個月前,賈樟柯在微博上寫道:“戛納首映式給《江湖兒女》這個孩子辦滿月酒,定檔發佈是成人禮。”


《江湖兒女》首映:賈樟柯的“江湖”,時代的“兒女”



彼時,《江湖兒女》剛從戛納歸來,作為唯一一部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華語片,影片在戛納首映受到國際媒體的好評,影片放映結束,全體觀眾為影片鼓足了七分鐘掌聲。

從那時起,國內觀眾就對《江湖兒女》萬分期待,等待中秋檔的來臨。


《江湖兒女》首映:賈樟柯的“江湖”,時代的“兒女”



4個月後的今天,《江湖兒女》舉行了首映禮,據悉,由於影迷觀眾觀影熱情高漲,首映禮一票難求。

而賈樟柯作品一貫的好口碑也再次彰顯,觀眾對《江湖兒女》的好評佔據絕對優勢,有人評價“這可能是《三峽好人》以來賈樟柯最好的作品”。

犀牛娛樂在觀看完電影后覺得賈樟柯保持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對社會現實和時代變遷的刻畫依然細膩動人,不僅如此,這可能也是賈樟柯電影中最具娛樂觀賞性的一部。在這個9月,《江湖兒女》值得觀眾走進影院觀看。

戛納歸來、首映獲贊

《江湖兒女》成9月“最期待”


今年戛納入圍的影片當中,國內觀眾討論最多的是《小偷家族》、《燃燒》、《江湖兒女》,是枝裕和、李滄東都是影迷們公認的大師級導演,前者一舉摘得金棕櫚,後者拿下場均最高分。

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是與《小偷家族》、《燃燒》站在一條起跑線上的傑作,而賈樟柯的作品也在之前四度入圍金棕櫚,國際知名度極高。法國權威媒體《世界報》就稱讚《江湖兒女》是一部真正的大師級作品,形容賈樟柯是“巴爾扎克式的編年史作家”。

外媒的超高評價釋放了第一波口碑,能在國際上“征服”國外觀眾,說明了好的故事、普世的情感能跨越國界,引發世界共鳴。與此同時,戛納口碑打響了影片的知名度和大眾認知度,爛番茄新鮮度至今還是100%,國內對影片的期待值達到高潮。


《江湖兒女》首映:賈樟柯的“江湖”,時代的“兒女”



趁著國內觀眾的熱切“催檔”,《江湖兒女》也宣佈定檔今年中秋,中秋檔或迎來最強口碑之作。

背後推動《江湖兒女》上映的不僅有華影天下、五洲發行等組成的“五湖四海”發行天團,還有全國400多位院線經理。當然,還有無數賈科長的影迷、觀眾和粉絲。

終於到了萬眾期待的首映禮環節,觀眾們的觀影熱情使得電影一票難求,大家都想提前感受賈樟柯鏡頭下的“江湖”和“兒女”。對於內容優質的電影來說,首映禮是加速口碑擴散的重要方式之一。


《江湖兒女》首映:賈樟柯的“江湖”,時代的“兒女”



首波看完《江湖兒女》的觀眾也給出了良好的反饋,有人評價“喜歡賈導在敘事風格,拍攝跨越17年依舊保持一致性,新生舊有事物穿插其間,足夠精彩”,有人評論“三年裡導演在技術層面和故事層面有挺多思考”,也有人感動於導演對情感的拿捏,“看得我兩度淚下”。這些好口碑將在影片上映之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今年9月陷入了國產片低谷,“無片可看”成為了9月之殤,而《江湖兒女》可以說是9月難得值得一看的電影,況且首映口碑不俗,足夠引發觀眾期待。

賈樟柯的“江湖”

時代的“兒女”


為什麼大家對賈樟柯仍抱有強烈的期待?因為賈樟柯仍然是目前對中國現實社會、底層百姓最具人文關懷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對普通百姓的情感掙扎、心理狀態有著深刻的描繪。


《江湖兒女》首映:賈樟柯的“江湖”,時代的“兒女”



從早期的《小武》、《站臺》、《任逍遙》,到拿下威尼斯金獅獎的《三峽好人》,再到近一點的《天註定》、《山河故人》,賈樟柯沒有丟掉他的導演底色,對處於巨大社會變革時期普通人的命運關注,一直貫穿他的整個作品序列。

到了《江湖兒女》,賈樟柯不僅延續了自己的導演風格和特色,還玩起了“宇宙”概念,將之前電影裡的經典元素涵蓋進來,所以觀眾能看到《三峽好人》裡的三峽大壩,《二十四城記》裡的水杯文化,《小武》、《山河故人》裡的卡拉OK歌舞等。

賈樟柯曾說,“江湖”意味著動盪、激烈、危機四伏的社會,也意味著複雜的人際關係;“兒女”意味著有情有義的男男女女。

在賈樟柯的電影世界裡,江湖是具有強烈“賈氏”風格的“江湖”,坐落於山西小鎮,充滿著真實的市井氣,那是賈樟柯的故鄉情結。

而“兒女”卻是時代變革下命運漂泊的個體生命,“人”是這部影片的核心。它展現的是人在社會變革、時代洪流中的失落和彷徨,是真實社會中形形色色的眾生相。


《江湖兒女》首映:賈樟柯的“江湖”,時代的“兒女”



趙濤在裡面飾演的巧巧經歷世事艱難,從山西到重慶,從武漢到新疆,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山西,時間與空間的位移讓情感的重量更深沉,容易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而張一白、張譯、董子健、徐崢等客串的實力演員,也豐富了整體的人物圖貌,給人驚喜。

賈樟柯的“江湖”,時代的“兒女”,組合到一起形成了一副生動的中國現實畫卷。不管怎樣,還有人去做這件事,都是電影之幸。

《江湖兒女》為中秋檔口碑加磅


內地觀眾成長的速度不斷加快,給了藝術佳作更大的市場空間。從去年的《二十二》、《岡仁波齊》雙雙破億就可看出,觀眾願意為優秀的藝術作品買單。

今年上映的文藝片《小偷家族》,在激烈的暑期檔競爭中取得了9658萬的票房,也給藝術佳作打了一針“強心劑”。同樣是入圍戛納的佳作,《江湖兒女》有著本土優勢,預計會有更好的票房成績。

縱觀今年中秋檔,有賣相的電影不多,大片都擠到了國慶檔,這就給口碑好的優質藝術作品一次絕地反擊的機會,避開了擁擠的國慶檔,可以提前一週收割節假日檔期紅利。


《江湖兒女》首映:賈樟柯的“江湖”,時代的“兒女”



《江湖兒女》作為影迷觀眾都很期待的作品,在一波又一波的口碑推動下,將會帶動中秋檔的大盤,而口碑也成了影片長線放映的關鍵,有望延續到國慶長假中。

從戛納歸來,到中秋定檔,再到首映禮,《江湖兒女》一步一步走來,帶著賈樟柯的初心和觀眾的期盼。待到中秋佳節,江湖再見,兒女團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