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周家班的演出

一張八仙桌,20根嗩吶,八位來自安徽靈璧菠林村的鄉間漢子,猝不及防地,為北京人帶來一場令人震撼的,真正來自江湖民間的音樂會。

他們就是“周家班”,都是傳承600多年的周氏家族的兄弟子侄,剛在家鄉收割完麥子,帶著黝黑的膚色和田野泥土的氣息,來到北京這座有著300年曆史的正乙祠古戲樓。當聲聲嗩吶吹響,猶如一面“音牆”迎頭撞來,喜悅蒼涼,酣暢淋漓,元氣充沛,人生悲歡萬般滋味似乎都被這樂聲引領著,在心間震盪不已。觀眾們震驚於他們如此自由自在、天生天養、飽滿靈動的音樂氣質,有別於我們聽過的任何一場精心編曲優美華麗的廟堂之音。

正如策劃並主持這場《周家班中國元氣》吹打專場音樂會的楊浪先生所說:“我們很難獲得這樣的音樂感受,因為它和百姓的呼吸俯仰連在一起。”

民間家族音樂傳承的奇蹟

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正明

這八條漢子都是誰?大班主周本明先生向大家介紹,這個樂隊包括了他的哥哥、弟弟、徒弟和侄子,他們是周家班第五代傳人周本祥、周本玲、週中華、周本付、周本金、張素榮,第六代傳承人周計永。大哥周本祥已近七十高齡,滿身絕活兒,是周家班目前技藝傳承最圓滿的老藝術家。

北京人可能不太瞭解他們,可是在蘇魯豫皖一帶,周家班名聲赫赫。由歷代大班主引領的周家班,遠宗周文王,近宗宋儒理學奠基者周敦頤,數百年來傳承不斷,人人以樂為生,年年迎生送死,祭天祀祖,盛世亂世始終不渝。

截止目前,周家班全族上下男女老幼親系傳承樂手百餘人,徒系傳承樂手約計千人,橫跨蘇魯豫皖,成為華東、中原漢民族音樂不可多得的珍貴活化石。周家班所傳承的中國民間吹打樂藝術,以其所居住的地區命名“靈璧菠林喇叭”,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文獻記載,嗩吶這種樂器在中國流傳已久,明代嗩吶曾用於軍中。傳說明代將領戚繼光曾把嗩吶作為軍樂,每逢作戰,排嗩吶陣于軍前吹打以壯軍威。由於嗩吶吹奏樂曲大多節奏明快,易與大眾產生強烈的樂感共鳴,故而在民間廣泛傳播,用於婚、喪、嫁、娶及節慶等。

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楊浪老師主持音樂會

靈璧嗩吶藝術的廣泛普及,據說與明中晚期的朱元璋九世孫朱載堉有關,朱載堉熱愛民間音樂,廣泛流傳於中原地帶的幾十個嗩吶曲牌如《叫句子》、《凡字調》、《百鳥朝鳳》、《抬花轎》、《大開門》等等,都是是朱載堉整理保留下來的。明代黃河兩次決口,使得黃淮地區流離失所的災民,輾轉遷徙,有的落戶靈璧,有的外出學藝。嗩吶便成為災民們謀生的手段,每逢過年過節、迎神賽會、男婚女嫁、舉喪祭祀等習俗,均有嗩吶鼓吹,鑼鼓敲打,而周家班就是其中最負盛名的樂隊,甚至流傳著“周家班不到,男不娶女不嫁”的說法。

縱貫周氏家族七代,作為一個家族樂隊,在全世界都很罕見。如此眾多的族人,從事著鼓吹樂這同一行業,既以民間吹奏樂為生,也以此為家族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家族觀念淡薄的今天,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蹟。

這次進京的周家班8位成員,每一位其實都是“班主”,他們平時種地務農,鄉中有婚喪慶典時便組班表演。所謂“大班主”是指在一定時期,為了引領和推動整個周家班而主動積極作為的人物,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正是這樣的人。

“盛世悅民,亂世保身。擁一技之長,不懼榮辱浮沉。”幾百年來他們一代代秉承著這十九字班訓,這是周家班先祖的囑託,也是周家班一貫的風骨。

樂隊打擂臺能吹七天七夜

正乙祠戲樓大幕拉開,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周本明以一曲《萬年紅·凡字調》開場,隨即他又以小銅喇叭主奏了《迎生·慶賀令》。兩首曲子一個音色渾厚、大氣磅礴又變化無窮,一個音色嘹亮、嫵媚婉轉又撩人心絃,樂聲中有十里八村的呼喝嬉鬧,有嬰兒出生的那一聲啼哭,濃厚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接著是《打棗》,一首充滿世俗的歡樂的曲子,表演者張素榮先是用嗩吶模擬了各種鳥兒齊鳴,接著又是雞鳴狗叫,彷彿把觀眾帶到了一處農家小院,用不同樂器模仿人們的歡聲笑語,展示了祖孫三代人在院子裡打棗的生活畫面,不言一語,但詼諧的曲調,誇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卻讓在場每一個人都捧腹大笑。

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百鳥朝鳳》電影海報

隨後,各種鳥叫聲響起,其間還伴有小孩啼哭、公雞打鳴、狗叫、貓叫、豬叫、青蛙叫……充滿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的田園景象彷佛近在眼前。這是周家班演奏的《百鳥朝鳳》,整首曲子演奏持續了10多分鐘,兄弟們吹到興頭上多有即興發揮,越發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據說,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演奏這首曲子時,可以持續一小時以上都不重樣兒。

咔戲,全中國沒有幾個人會了,大哥周本祥老先生從七、八歲開始學習嗩吶,幾十年的功底造就了他一身的絕技。樂器在他手上彷彿生了羽翼,可變幻出千種姿態,他能用嗩吶,扣上碗,再用極複雜的震顫運氣,吹出豫劇《秦香蓮》唱段,小生、旦角、花臉等模仿得聲韻極似,最後包公那一聲“開鍘”震撼人心。而“咔戲”這種絕活,是通過聲帶振動帶動口中所含的嗩吶哨片發出聲音,當他在舞臺上“唱出”一段皖北柳琴戲“拉魂腔”時,技驚四座。

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最精彩的還是周家班的對臺戲,這次演出的《十樣錦 對棚》便是重現鄉間嗩吶班子打擂臺的盛況。“打對棚”俗稱“打擂臺”,在民間的紅白喜事上,常常會遇到一家辦事,同時請兩三家吹打樂班,或者兩家人同一天辦事的情況。這時,各個樂班同時演奏,哪邊能留住觀眾便是勝了,不敗,才能保住家族的榮譽。因此,民間藝人就不得不亮出十八般武藝來打擂,這也練就了周家班一身的絕活兒,除了演奏技藝外,魔術、雜技什麼都要學,這便是民間音樂江湖中殘酷的競爭,表演也因為這競爭而格外精彩,高潮迭起,酣暢淋漓。“歷史上,周家班從未嘗過敗績。最近一次在山東的‘對棚’足足打了七天七夜。”周本明自豪地說。

音樂中蘊含人生悲喜大智慧

楊浪先生在解說中告訴觀眾,不妨想象自己是在田間地頭,身邊是十里八村的鄉親,孩子歡鬧,老人微笑,一起感受這音樂中表達的人生況味。

作為傳統的禮儀之邦,禮與樂,幾千年來早已融入中國人的生活當中,逢年過節、迎神賽會、婚喪嫁娶、祭祀慶豐等等這些大事,都少不了嗩吶班子吹奏的“民間旋律”。

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年近六十的大班主周本明從小就跟著家族人走南闖北去吹奏和表演。在他心中,周家班絕不僅僅是別人口中的“喇叭班子”,民間藝人們以嗩吶、笙、笛子和管子為主,兼有鑼鼓等樂器演奏的動人旋律是“真正能撬動人身體靈魂的音樂”,其中蘊涵著人生悲喜的大智慧。“嗩吶的音色,加上它特殊的演奏技藝,讓你喜時喜不自禁,悲時悲鳴絕倒,這是其他任何音樂都無法代替的。”周本明說。

例如這次演出的嗩吶名曲《雁落沙灘》,這是在辦喪事時一首為逝去的老人演奏的曲子。音樂通過嗩吶來模仿大雁的叫聲,形象地表現出大雁的美麗姿態以及昂揚的生命力。民間相傳大雁有“五德”,《雁落沙灘》以此來讚美老人“仁、義、禮、智、信”等高尚的品德。在民間信仰中,生命是可以輪迴的,因此,他們的音樂也包含了對生命的美好祝福。這便是一部中國的哲學,也是民間的音樂哲學。

周本明說:“家鄉的百姓,恐怕一輩子都離不開嗩吶,孩子滿月請嗩吶慶賀,喜結良緣請嗩吶賀喜,年老送終有嗩吶送靈。可以這樣說,這裡的人一出生聽到的第一種聲音就是嗩吶演奏;離開人世前,聽到的最後一種聲音也是嗩吶演奏。”

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這樣直指人心的音樂,源於周家班的吹打樂是從人生儀式的悲喜中凝練而出的。他們的音樂喜中帶悲、悲中有喜,不僅在別離中調節情緒、表達祝福,同時還傳達出中國傳統哲學中“向死而生”“生命輪迴”的大智慧。

這便是嗩吶演奏的精髓。周本明介紹,在周家班的代代傳承中,父輩教的是心法、基礎,而每個人的內心感受卻各不相同,因此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表達,甚至每個人的每一次演奏都不同。“這是一種源於自然的演奏,其民族文化的核心就在於應時應景,在不同時期不同情境下,能通過音樂去表達內心的感受。”為什麼這音樂如此鮮活、如此充滿生命力,大概就是因為,這是演奏者發自內心對於生命意義的狂歡和釋放。

在世界舞臺吹響“中國元氣”

像所有的傳統非遺文化一樣,即使曾經如此炙手可熱的周家班,經歷了百年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也逐漸面臨傳承難的困境。過去的民間音樂都是沒有曲譜樂譜的,完全靠師傅們一代代的口授心傳,中間又經歷過戰亂的洗禮,現在完全保留下來的東西更是少之又少。

周家班祖輩們曾經留下的300多首經典的傳統曲目,到現在只剩下了幾十首。而且,嗩吶音樂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由於經濟利益的驅使和其他藝術形式的擠壓,民間傳統的嗩吶音樂一天天在走下坡路,年輕人學習嗩吶者逐年減少,從業者數量銳減,技巧、絕活水平也大幅度下降。這讓大班主周本明很痛心疾首:“藝術最終還是靠人來傳承,如果沒有後繼力量,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我們現在正努力培養第七代、第八代傳人,雖然環境不同了,心境也不那麼純粹了,但培養下一代的艱鉅任務仍要繼續。”

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然而,做一名嗩吶藝人不是簡單的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而是一場西西弗斯式的修行,是拋棄凡塵裡的庸碌,堅守一生的信念,是人的靈魂與一件器樂恆久綿長的苦戀。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裡,錘鍊出一名真正的嗩吶藝人絕非易事。

大班主周本明是周家班的靈魂人物,也是兄弟們中間為數不多走出鄉村進入都市的人。他五歲開始學藝,隨父親“上活 ”,練就了一身硬功夫。十五歲考入安徽省藝術學校,畢業後開始了走南闖北的人生,經歷相當複雜。他曾在安徽、海南等地從事過演藝事業,後北漂來京,被聘入中央電視臺做欄目製片人,2008年退出央視後他開始經商。雖然身份不斷轉換,但是他一直心繫周家班,努力設法弘揚嗩吶音樂。

周本明曾自述,在掙了很多錢後,突然一種強烈的衝動,動搖了他在經商的道路上繼續前行的意志。隨著年歲的增長,他開始考慮更加重要、更加深刻、也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作為一個嗩吶人,一個嗩吶家族的傳承者,我的骨子裡植入了嗩吶的基因,血液裡流淌著先人的遺訓。”嗩吶音樂家們的高超技藝,那些優秀的曲目,是無可爭議的文化財富,周本明覺得,這麼好的東西一定要傳承下去,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和欣賞。於是,他回到家鄉,帶領周家班開始了艱難的巡演之路。

為了促成周家班出國巡演,周本明賣掉了自己的別墅籌集錢款。2017年,周家班在歐洲演出引起轟動,《“中國元氣周家班”吹打樂專場音樂會》先後在德國Rudolstadt音樂節、瑞典馬爾默夏日舞臺、愛爾蘭第44屆國際傳統音樂學會世界大會、德國萊比錫民族誌博物館、英國WOMAD音樂節和比利時SFINKS音樂節舉辦了7場音樂會和一場工作坊,這場音樂會最後被大英圖書館收藏,周家班也被歐洲媒體評價為“來自中國的先鋒團隊”,所到之處,歐洲觀眾皆為如此“古老的中國爵士樂”所征服。這讓周本明和周家班信心倍增。

割完麥子就奔美國 周家班鄉間嗩吶吹徹悲歡人生吹響中國元氣

周家班這次進京在正乙祠戲樓演出,同時也是舉辦赴美巡演發佈會,此次巡演將歷時一個月,橫跨美國七個州,巡演規模達到17場。周家班的老少爺們將登陸美國最大的芝加哥世界音樂節、最高藝術殿堂肯尼迪藝術中心,還有望進入哈佛大學演出。

周家班走上世界舞臺,展示最純粹的中國民間藝術,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正如第一個讚譽周家班是“最具中國元氣的聲音”的國際著名華裔作曲家瞿小松所說:“元氣,是最根本的生命力,是走遍世界都能觸動人心的力量。”

楊浪老師表示,美國巡演結束之後,10月中下旬周家班還將再度來京,在正乙祠戲樓正式演出,更多的北京觀眾會從他們的演出中看到生命輪迴的美好與惋惜,藝術傳承的興衰與嘆息,以及技藝堅守的尊重與敬意。

說明 : “京味兒”是北京晚報資深記者張鵬的頭條號專欄,全部為原創文章,內容以名人專訪、北京故事、人物特寫為主。如使用請事先聯繫作者,微信號zp5357976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