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东方反法西斯第一枪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勾起了多少沉重的过往,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写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是为白山黑水燃起的抗日烽火而歌唱。历史是现实的向导,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再思“九一八”,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更是对现实与未来的冷静思考,是为了让历史照亮未来前行的路。

日寇铁蹄踏沈阳 山河破碎国土殇

1931年9月18日夜晚10时20分左右,关东军所属独立守备队驻柳条湖分遣队河本末守中尉,率七八名部下,在中国军营——沈阳北大营外六七百米的柳条湖(沈阳与文官屯之间)铁路段,点燃了预先安放在铁轨下的炸药。随着一声爆炸巨响,一段31英寸的铁轨和几块枕木,顿时变成碎片飞到空中。以爆炸声为信号,各守备队日军按计划分别向沈阳城中国驻军发起进攻。23时46分,日本特务花谷正少佐以其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名义,向旅顺关东军司令部发出第一份电报,诬称:中国军队在沈阳北部北大营西侧破坏了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日中两军正在冲突中,云云。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参谋长三宅光治、参谋长石原莞尔等人接到电报后,一致认为,此时是日本“诉诸武力,解决满蒙”的“绝好机会”。当即决定,按预定计划,迅速将主力集中到沈阳,先发制人,“惩罚中国军队”,占领东北三省。

九一八事变:东方反法西斯第一枪

由于张学良对日本发动军事进攻的战略意图严重误判,当事变发生后又缺乏有力的指挥,在日军的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1931年9月19日晨,关东军攻占北大营,占领沈阳城,然后向沈阳以北和东南两个方向进攻。至9月25日,关东军侵占辽宁、吉林两省大部,占领了长春、吉林等30余座城市和12条铁路。10月3日,关东军以辽、吉两省为基地,开始向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方向进攻。黑龙江省代主席兼代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率当地驻军顽强抵抗,展开江桥抗战。激战至11月18日伤亡惨重,被迫撤退。日军随即占领齐齐哈尔,并攻占黑龙江省大部。

九一八事变:东方反法西斯第一枪

12月下旬,日军主力两个师团、六个混成旅团兵分三路进犯锦州。1932年1月初,日军夺取锦州。蒋介石下令东北军一部撤至关内。2月初,哈尔滨失陷。吉林省和黑龙江省政府也不复存在。至此,在短短四个多月内,整个东北三省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全部沦陷,沦为日本的占领地,3000万同胞沦入敌手。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神州群英多义勇 披肝沥胆谱春秋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其“大陆政策”,吞并“满蒙”,征服“支那”、称霸亚洲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严重侵略步骤。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肆意挑衅,国民政府一味妥协退让不抵抗;危难关头,是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抗日救亡的号召,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和中国人民一道进行殊死抗争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独立自主,依靠民众。“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不是奋起抗争,而是诉诸国际联盟,鼓吹“以公理对强权”,幻想“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国际联盟尽管不愿日本独占东北,要求限期撤兵,但它并非为了维护国际正义,而是企图利益均沾、实行共管,这实际上纵容了日军侵华行径。

九一八事变:东方反法西斯第一枪

日本无视国际联盟“裁决”,一意孤行,乃至退出国际联盟,为所欲为肆意侵略。国民政府为避免与日本侵略者的冲突,不仅对爱国将士的抗日斗争不予支持,对波澜壮阔的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也极力压制。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则对爱国将士英勇斗争掀起的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绥远抗战等给予了各种形式直接间接的支持和援助,同时还号召支持各界组建了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等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团体,组织领导了“一二·九”运动等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