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3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这个锅究竟谁来背?

九一八事变之前的一段时间,在东北的很多涉日事件中,国民政府都要求张学良不要扩大事件,不要扩大影响,而且国民政府,蒋介石也不止一次给张学良发电甚至面谈告知对日本的挑衅要慎重应对,对于日本的挑衅,采取忍让态度已经成为国民政府的对日方针,对于张学良来说,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懂。这方面的例子相关史料一查一大把。我们不可能因为九一八事变当日张学良下过不抵抗的命令,就把东北丢失的责任全推给他,也不能因为没有看到蒋介石在九一八当日给张学良下过不抵抗命令的证据就断然否定与国民政府与蒋介石无关。

九一八事变,3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这个锅究竟谁来背?

蒋介石

可以说,张学良的九一八当日不抵抗的这个果是因为九一八之前国民政府对日采取妥协的因造成的,凡事有因才有果。正因为九一八之前国民政府已经把对日妥协的方针既定才有后来张学良因循守旧,故而不抵抗。诚然,这不能成为张学良不抵抗的理由,但也不能把责任都推给他,国民政府,蒋介石也不能一点责任没有,相反,作为政府,国家领袖,由于既定方针,国民政府蒋介石反而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九一八事变,3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这个锅究竟谁来背?

蒋介石与张学良

在一个,面对外敌侵略,让自己的手下不抵抗,对于国家领袖来说是很有政治风险的,所以作为以阴谋手段擅长的蒋介石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风险,所以他也不可能以手令电文这种会留有把柄的东西去下命令,完全可以打个电话就可以了。当然,这只是我厚黑的猜测,不过也不是没可能。很多人说,张学良是军阀,东北军是他的私人军队,南京是指挥不动的,这个本就有待商榷,诚然,东北军听令于张学良,但是,只要张学良听蒋介石就够了。想一想之前的中原大战,张学良不同于桂系军阀,不同于冯玉祥阎锡山这些老油条,如果张学良不心想南京也不会改旗易帜。在一个,张学良在中东路事件中被蒋介石出卖,留下了不信任的阴影。所以他知道,如果私自抵抗,输了肯定要被南京卖掉,而打赢,他是没信心的,他和日本人接触,知道中日之间的差距,何况让他只靠东北一地,只靠东北军去抵抗日本无异于以卵击石,对于自己几斤几两,他是心里有数的。何况作为一个军阀和官二代,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地位,事态的影响,再加之南京的国策方针,都会影响到的判断和决策。这无可厚非。

九一八事变,3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这个锅究竟谁来背?

东北兵工厂

有些人说什么既然作为军人就要有血性,有杀父之仇都不报,国仇家恨不敢报,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要是在张学良那个地位,可能还不如他。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考虑事情的方式就不同,引出的决策和结果也就会不同。所以对于这种事,结合之前国府的对日政策,张学良做出误判很正常,在一个,有中央处理,他也少担责。有顶雷的,他自然乐得轻松。​

九一八事变,3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这个锅究竟谁来背?

晚年张学良

九一八之后,吴佩孚到北京,张学良在车站迎接,吴佩孚骂张学良,张学良无奈的说到:南京的命令,我也没办法啊!这个真假我不好判断。但是九一八发生以后呢,日本用了三个多月才占领整个东北,这三个月,国民政府蒋介石可曾往东北调过一兵一卒?可能对日打过一仗?可曾支援过东北抗日军民一枪一弹?反而提出攘外必先安内,还说出,只要日本能保证国内本土十八行省建制完整,则国民政府可以同意对日让出东北这个可是证据确凿。所以,九一八,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张学良,南京,蒋介石也不是毫无责任,而应该是国民政府,蒋介石承担主要责任,张学良承担次要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