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風流多情,但始終未棄正室,死後轟動一時,僧妓自願爲他送行

袁克文,民國四公子之一,是民國有名的書法大家,崑曲名家,他是民國風雲人物袁世凱的次子,是天津青幫幫主,他的一生可謂是風湧傳奇,而最為傳奇的莫過於他死後青樓女子為他送行。

袁克文自幼便是天才兒童的存在,自幼聰明過人,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他六歲便會識字,七歲已會讀詩經,十歲已是精通詩詞歌賦,不僅如此他對戲曲也有一定的研究,演戲也是非常在行,尤其是對崑曲的研究,他在各方面都頗有建樹,可謂是個不折不扣的全才。

都說優秀的人就是搶手貨,16歲那年袁世凱帶著袁克文去給慈禧太后賀壽,慈禧太后一眼便相中了袁克文,覺得他風流倜儻,才華橫溢,還是個崑曲行家,自是對他非常滿意,便有意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他。要知道當時的清朝雖然已經沒落,但是想要和皇室聯姻還是非常困難,若非袁克文是個非常優秀的人物,慈禧也不會放下皇家的面子親自向袁世凱說親。

一生風流多情,但始終未棄正室,死後轟動一時,僧妓自願為他送行

當時的袁世凱早已經有了稱帝僭越的野心,自然不想受慈禧把控,便以袁克文已經訂下婚事拒絕了慈禧的要求,然而事實上袁克文根本出就沒有訂下親事。回到天津後袁世凱便心急火燎地為袁克文尋找合適麼的人家,害怕將來被慈禧查到,犯下欺君大罪。就這樣袁世凱幫袁克文挑選了劉尚文的女兒劉梅真,而劉梅真也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就連國母宋美齡對她的書法作品也是珍愛有加,就這樣這對才子佳人走到了一起。

都說興趣是一對夫妻和睦的基礎,袁克文和劉梅真兩人都是才華橫溢,雖是匆匆結婚卻也不妨礙他們的恩愛生活,婚後兩人經常在一起研究琴棋書畫,劉梅真作詩,袁克文便幫她磨墨,袁克文買詩集,劉梅真便為他抄錄。可謂是羨煞旁人,然而袁克文他骨子裡紮根的便是放蕩的情懷,絕對不會任何一切而束縛自己的自由。

兩人恩愛不久後,袁克文便經常流連風月場所,都說優秀的男人每個女人都愛,袁克文的身邊自然是不缺乏紅顏知己,俏麗佳人,在妓院他經常是一擲千金,和他在一起的青樓女子便多達十幾個,至於那些一夜定情的女子更是數不勝數。雖然袁克文風流多情,但是對於他的正室妻子他還是存在情義的,當時結識了一位紅顏知己花元春,便想要娶她進門,但是劉梅真極力反對,袁克文也只好作罷。

一生風流多情,但始終未棄正室,死後轟動一時,僧妓自願為他送行

同樣是父母包辦婚姻,同樣是婚後風流出軌,但相比舊時代那些有權有勢的男子對於正室視若無睹的態度,往往背地裡不聲不響地就納妾,與別人同居,而袁克文在納妾方面沒有一意孤行,顧及正妻態度,也算是對正妻保留情義,有這樣風流底線的男人在當時非常少見。

有些人註定要歸於佛門,有些人卻註定屬於紅塵,並非他是放浪多情,只不過他的內心是追求無法束縛的自由,這不是藉口,而是事實。袁克文雖然多情,但是他卻不是個泛情,視情為物的人,他在風月場所所結交的都是那些才貌雙全的藝女,他並非僅是說為了美貌而和女子在一起,他追求的是心中的快樂與滿足。

一生風流多情,但始終未棄正室,死後轟動一時,僧妓自願為他送行

他可能是民國第一個提倡自由戀愛的多情公子,他不會強迫女子和他在一起,兩人在一起純粹只是因為彼此心有彼此,甚至他和很多分手的青樓女子還成為了知心好友,經常往來。在袁克文的心裡,他會愛上另一個女人,絕對不是對自己的原配厭倦了,只不過在茫茫人海中遇上了對的人,他多的是發自內心的真情,絕非是淫念。這大概也是他能和眾多的青樓女子好聚好散,即使在分手後依舊是知心好友的緣故吧。

一生風流多情,但始終未棄正室,死後轟動一時,僧妓自願為他送行

他註定是活在超脫世俗的存在,他雖然風流卻也是性情中人,他放蕩不羈,不拘世俗,在他的眼裡只有灑脫他唯一想要的,這大概也是他能夠做到揮金如土,視錢無物的所在吧。1931年袁克文因疾病逝世,他一生慷慨仗義,死後自是轟動一時。當時青幫上下幾千弟子都來為他送行,甚至還不乏受過他資助的僧侶,而更為壯觀的是那些曾經和他在一起的青樓女子都自願為他穿衣帶麻,不遠千里為他送行。

能夠讓世人眼中最是無情的青樓女子都來為他送行,可想而知袁克文的非凡,他絕對不是靠錢財才讓眾多女子在自己身邊,而是真正用自己的情懷,內心去打動她們,在她們眼裡,他已是她們生命當中走過的無法忘懷的存在。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