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做皇帝後,想出一個「餿主意」,差點毀掉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期間創造“貞觀之治”,開創了唐朝繁榮昌盛的局面。不過李世民在即位後不久,曾想出一個“餿主意”,如果按照他的想法實行的話,唐朝將被他親手毀掉!那麼李世民想出的是什麼昏招,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貞觀元年七月說起,剛剛繼承皇位不久的李世民,一心想把國家治理好,於是他向宰相蕭瑀詢問享國長久之策。蕭瑀的身份十分特殊,他不僅官拜宰相,而且是隋煬帝的小舅子,還是李世民的表姑父。對此蕭瑀是這麼回答的:

李世民做皇帝后,想出一個“餿主意”,差點毀掉唐朝

“臣觀前代國祚所以長久者,莫若封諸侯以為盤石之固。秦並六國,罷侯置守,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年餘四百。魏、晉廢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實可遵行。”

簡而言之,蕭瑀是勸李世民復古西周,實行分封制。沒想到蕭瑀的回答,深得李世民的心思,“太宗然之,始議封建”。所謂分封制,就是天子將土地分賞皇室子弟和功臣,諸侯們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的統治權。西周就採取的這種制度,秦始皇統一後,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加強中央集權。

李世民做皇帝后,想出一個“餿主意”,差點毀掉唐朝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也曾分封諸子,結果導致後來的“七國之亂”。過往的歷史已經證明分封制將不利於王朝的統治,甚至可能導致分裂,但李世民卻對分封制“情有獨鍾”。當李世民剛提出分封的主張後,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以魏徵、李百藥為首。李世民因此不得不暫停分封行動。但並沒有放棄分封的想法。

貞觀五年,唐朝北定突厥,國內連年豐收,形勢一片大好,李世民下詔進行分封。他在詔書中是這麼說的,“皇親宗室及勳賢之臣,德行可稱,忠節顯著者,宜令作鎮藩部,宣條牧民。貽厥子孫,嗣守其政,非有大故,無或黜免。”也就是說,除了皇親宗室外,功臣也被列入分封的範圍內。

李世民做皇帝后,想出一個“餿主意”,差點毀掉唐朝

不過這次依然沒有能夠實現,但李世民並沒有死心,到貞觀十一年六月,他直接下詔分封諸王功臣,以李元景為首的十一位親王、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十四位功臣,被封為刺史,“子孫代代承襲”。李世民還在詔書中說,“今刺史者,古之諸侯也”。但沒想到這次李世民又遭打了于志寧、馬周等人的反對。

李世民被迫取消冊封親王為世襲刺史,不過沒有停止冊封功臣,但出於他意料的是,功臣們居然集體上書反對!侯君集、長孫無忌等人紛紛上書,表示“不願冊封”。在功臣們看來,把他們放到外地做刺史,與貶官流放沒什麼差別,而且“後世必嬰其禍”。至此李世民才不得不徹底放棄分封計劃,“公等乃復發言怨望,朕豈強公以茅土耶!”

李世民是個理想的“復古主義者”,但分封制已經不適合現實的需要,應該說放棄分封是正確的,避免了唐朝陷入分裂與戰亂的局面。

參考資料:1.《舊唐書》;2.《新唐書》;3.《資治通鑑》;4.《唐大詔令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