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李世民、朱元璋是如何招攬人才的?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創業之初實力平平,如何成功?用人之道,如何招攬人才?三個因素很重要!

漢民族統領的王朝,漢朝、唐朝、明朝在開國之初有太多的相似性;從實力看,這三朝開國者實力都不是最強的,劉邦實力和能力都不如項羽,李淵父子實力在各路反隋大軍中也不算突出,朱元璋四周都是強敵可以說是處於“地利”的絕境;在他們爭霸的過程中都先後有人充當出頭鳥,被架到火烤才使他們贏得韜光養晦的機會。

秦末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首先稱王,劉邦不得不俯首稱臣,隋朝末年,宇文化及、李密、竇建德、王世充都先後稱帝,紛紛引來強敵環伺,最後被李淵父子摘取勝利的果實;元朝末年混亂程度與三國時期極其相似,韓林兒、張士誠、陳友諒、方國珍都曾率先亮出實力稱帝,最後讓朱元璋笑到最後。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與自己超前謀略,隱忍的性格,準確的自我定位等諸多因素有關,他們把漢民族中庸文化發揮的淋漓盡致,創業之初不爭先,不出頭,知道韜光養晦,後發制人;知道小不忍則亂大謀,也知道如何逢天時、佔地利、爭人和。從劉邦、李世民、朱元璋成功之路上看,天時、地利他們在絕大多數時間內都不佔優勢,唯一能夠佔有優勢的是人和,就是對人才的利用;那麼他們是怎樣招攬人才的呢?

用人唯才,英雄不問出身,劉邦創建西漢偉業離不開西漢“三傑”蕭何、韓信和張良,也離不開陳平和彭越;其中韓信、陳平都是項羽的人,陳平個人品德不好,劉邦在手下人奉勸下大膽啟用陳平,就是看中他的才能而容忍他的品德,對於韓信想要當“假齊王”劉邦想翻臉,後來被張良一腳踢醒了;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劉邦最終能容忍一個臣子與自己共享天下可見其忍耐力,劉邦是市井之徒,屠夫樊噲,賣布的灌嬰都能得到他的重用。

李世民雖然出身顯赫是一個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但是他用人之道絕對不在劉邦之下,他用人不限貴賤,不拘一格降人才,屈突通不僅死忠於隋朝還是李淵的冤家對頭,最後還是被李淵招降,委以重任,而為李世民立下汗馬功勞的秦叔寶、程咬金都曾是瓦崗軍主力選手。

朱元璋起點最低,接觸的人大多都是出身卑微,但是他非常講義氣,自己在當和尚的時候,還不忘把廟裡的食物投出去給徐達、湯和吃,可見朱元璋多麼善於籠絡人心;朱元璋用人根本沒有太多的講究,只要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就行,胡大海智勇雙全,朱就立即任他為先鋒官,只要誰有用,朱元璋就掏心掏肺地加倍對他好,因為他知道千里馬拉犁不如黃牛,千金之劍砍柴不如笨斧,如稱徐達為“布衣兄弟”,常遇春病逝後他親自扶靈柩,會見劉伯溫、宋濂等儒士時都主動放低自己身份。

廣開才路,委身求賢,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三顧茅廬求諸葛亮出山的事情,其實這種求賢若渴表率在歷朝歷代都有,秦朝末年,陳平先後投奔魏國,又投奔項羽,簡直就是和呂布一樣的三姓家奴,但是劉邦知道其能力後果斷委以重任,劉邦知道韓信能量後,特意大擺儀式拜其為大將;李淵收降屈突通,李世民招降秦叔寶、程咬金都是自己委身求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過來的。

朱元璋通過鄧愈獲得了謀士儒士朱升,他還建立禮賢館來招待天下儒士,當有人推薦劉伯溫、葉琛等謀士時,朱元璋當即派人去禮聘,隨著朱元璋知人善任的名聲在外,越來越多的人才都被招至麾下,成為他問鼎天下的基礎。

擇人任勢,用人不疑;歷朝歷代的開國者,不僅有籠絡人才的能力,委身求賢的魄力,更要有擇人任勢,用人不疑的定力,無論是三姓家奴的陳平,還是有異心“假齊王”韓信,英布、彭越都是敵對方投降將領,劉邦都是用人不疑;李世民對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的使用堪稱是用人不疑的典範,特別是當尋相叛唐後,有人擔心尉遲敬德有可能效仿,勸將其斬首,而李世民說,若尉遲敬德要走,願以金寶相送,以報一起共事之情,實際上這是李世民籠人的手段,從此尉遲敬德更加忠心不二。

朱元璋為了獲取降將陳兆先的信任,特意留下五百元軍將士讓其和陳兆先一起為自己守夜,也就是說直接把自己性命交給了剛剛被俘獲的元軍,這招直接震撼了陳兆先河五百元兵降將,最終死心塌地地位朱元璋賣命。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他們出身不同,事業起點不同,但在他們成功的經驗中無不滲透著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特別是在識人、選人、用人上,他們在建立團隊過程中,英雄不問出身,都能委身求賢,都能用人不疑,這些是他們成功的共同點。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是如何招攬人才的?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是如何招攬人才的?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是如何招攬人才的?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是如何招攬人才的?

劉邦、李世民、朱元璋是如何招攬人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