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瞧不起這種打窩方式,效果是真的好!

打窩,在垂釣這項運動中,肯定是不可少的一步,窩要是打得好,一旦發窩了,爆護那就是分分鐘的事;要是打差了,不僅“吃蛋”回家,老婆那邊不好交代,還有可能死窩,毀了一個好釣位,當然了,這種情況只存在釣大魚長期大量打窩的釣點。

別瞧不起這種打窩方式,效果是真的好!

釣魚圈中的李大毛老師和小崔老師大家都不陌生,也流傳著這麼一段話:大毛所到之處,水位必漲三尺。意思就是大毛老師窩料捨得打;小崔提倡少打窩,勤補窩,造成全國玉米價格上不去,農民苦不堪言。不過當然了,這也只是一個玩笑,只是帶有調侃之意,並無惡意了!

別瞧不起這種打窩方式,效果是真的好!

大毛老師魚釣的好,窩也打得好,不過真要像大毛老師那樣打窩,也不是所有釣友都能玩得起的,畢竟大毛老師排節目都是有廠商贊助的;小崔老師經常黑坑作釣,他的那種打窩方式對於養殖型魚來說效果那肯定沒話說,當實際運用到野釣場所的時候,窩子還是少了一點,很難留住魚群。所以針對這兩種打窩方式,我自己研究出一種打窩方式,實際運用中效果非常棒!

別瞧不起這種打窩方式,效果是真的好!

有一次在我們當地的水庫作釣草魚,裡面的草魚是老闆純喂草長大的,收費是150一天。第一次去的時候,我是大量的打窩,因為我認為水庫草魚食量大,個頭平均都在8斤左右,我用大窩才能把魚留住,3斤煮熟的玉米,2斤谷芽,加2斤菜籽餅,一斤麵粉,咚咚咚的就全打了下去。過了不久,窩裡面全是泡,密密麻麻的中小顆粒泡泡翻了上來,很明顯就是大群草魚進窩了,可讓人不解的是,就是不開口,剛開始我以為是鰱鱅鬧,後來問老闆,他說裡面沒啥鰱鱅,草魚居多,那就更加肯定了我的想法,是草魚!那為什麼就是不開口呢?後來餌料味型換了好幾次,玉米也試了,線組也換細了,到最後就釣了一條慘淡收場!

別瞧不起這種打窩方式,效果是真的好!

不甘心,認為可能是那天魚活性不好,過了幾天又去了,當時也是臨時決定,所以沒啥準備,就帶來一點幹玉米和谷芽,畢竟這是南方魚最喜歡的。這心急還真是吃不了熱豆腐,把打窩器忘帶了,這玉米打出去可都是散的呀,急中生智,也是沒辦法了,只能從地上抓了幾把泥土放進去,別說,握團性還真好,咚咚咚的又打了下去,不過畢竟都是固態的窩料,誘魚肯定慢一些,一直到下去才來魚,不過這一來可都是一群,下午4個小時,一直處於連竿狀態,一下午就釣了7條魚,60多斤,可算是過足癮了。

別瞧不起這種打窩方式,效果是真的好!

後來我也分析了原因,可能就是那幾團泥巴起了效果,泥巴混合玉米穀芽打下去,水下面的魚處於一種不停找食吃的狀態,因為魚必須把泥巴拱開才能吃到食物,它不像傳統的打大窩方式,讓魚敞開來吃,結果就是魚一吃飽就走了,沒有留魚性可言。而混合泥巴打窩的這種方式,不僅留魚久,而且不招鰱鱅,畢竟裡頭是沒有霧化型餌料的,鰱鱅也不會蠢到來吃泥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