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或者法官。设计一个坏人故事,(世界)也许就变得黑白分明,但我认为不这样做,反而会让观众将这个问题带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反复思索。

那样的想法基本上至今仍未改变,我总是期盼看电影的人回到日常生活时,对日常生活的看法能有所改变,能成为他们改掉用批判性眼光看待日常生活的契机。”

——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在国内上映已有一周。

是枝裕和,又一次带我们去看那些底层人士,教我们去理解,社会中的压力如何挤压精神上的生存空间。

但又不同于那些描绘底层人民生活的影片,它没有刻意强调生活的苦涩,反而散发出一种日常的家庭温馨与快乐。

尽管这些细小的幸福某种程度上也是“偷”回来的,但是枝裕和更想让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世界和人生中存在的灰度。许多人的选择,只不过是在与生活的种种压力和不得已,做出的无奈妥协之举罢了。

如这期《八分》道长所说,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让我们了解到人类生活的灰度。“它并不是为了麻痹我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让我们无法下道德判断,而是要让我们在做任何判断的时候,能够多一重理解力。”

1

我们之所以晓得做道德判断,分得清是非黑白,通常不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学到了一套非常深奥的伦理学原理,也甚至不一定是我们的父母、老师给我们耳提面命,教导我们如何明辩是非。

往往我们这种道德思考与感知能力,是来自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童话故事、寓言、动画片、电视剧、电影,通过这些内容,我们潜移默化地学懂了一套道德判断的方法。更早几代的人则可能是透过戏曲来学习的。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这些大众的、通俗的艺术作品,常常能够提供给我们一套简单、黑白分明的,关于人的判断方法,比如说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好人会有好报,坏人会有恶报。

但是很有趣,我们通常又都觉得这些东西是给小孩看的,人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我们人类所处的现实太过复杂了,实在不是那些简单的戏剧模式可以涵盖的。

因此一个小孩总会看电影看到一半,问问大人这里面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有时让我们觉得很可笑。

傻孩子,这个世界哪有那么简单,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人类身上存在的灰度是非常宽阔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样的电影能够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灰度——那就是《小偷家族》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这部电影,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今年获得戛纳影展最高荣誉——金棕榈奖的剧作。

在他之前上一个得到金棕榈奖的日本导演,就已经要数到21年前的今村昌平,当年得奖的影片是《鳗鱼》。

再之前那已经是黑泽明时代的事了,换句话说,是枝裕和是日本历来第三位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日本导演。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2

《小偷家族》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本来这部电影拍摄底层社会的一些边缘人,完全可以拍成另一种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东西。

比如拍这么一些穷人、这么一些被社会排挤出去的边缘人,尽管生活困苦潦倒,可是他们依然要做好人好事,最终好人有好报,终于获得成功的这样一部电影,按这种套路就是一部最主流价值观的电影了。

或者再退一步,它也可以拍成另一种通俗剧的套路,那是一种叫做poverty porn的俗套。

什么叫poverty porn呢?这是英文中的一种说法,如果直接中文翻译,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贫穷色情片(注:另一种翻译为「穷情影像」)。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贫穷色情片」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想想看,色情电影一般认知中是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它诉诸的是我们最直接的、本能的感官反应。

同样的,「贫穷色情片」也是类似,这类影片要拍那些低下阶层,拍那些非常穷苦的人,但它并不是拍他们如何凭着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最后终于获得成功,如果那样就太过主旋律了。

这类影片是怎么样的呢?他们专注于拍那些贫穷困苦或低下阶层的惨况,让我们看到之后有一种本能反应,这种本能反应就是我们的同情心。

「贫穷色情片」能够刺激起我们的同情心,一种廉价的同情心。

因为,在贫穷色情片里被拍摄的那些人,往往生活很穷苦、很糟糕,也许最后也不一定得到什么好报,但是至少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上有些人活得太惨了。

这种电影不具批判性,却运用非常浓重的色彩去描绘那些生活困苦的人,往往我们看完这种电影之后,事后莫名其妙的会觉得自己的良心上得到了某种满足或安慰。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因为虽然我们似乎什么事都没做,但就凭着只看了一部电影或纪录片,感觉自己又关怀了社会一把,证明我也是一个尚有良心的人,懂得同情低下阶层的处境,这就是所谓「贫穷色情片」的作用。

但《小偷家族》却不是这样。

《小偷家族》拍的是一群日本社会底下最边缘、最底层人的故事。他拍的这些处在底层状态的人,这个家族里面的人,还不只是我们通常在荧幕上看到的那些底层社会人群的模样。

3

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人呢?他们穷则穷已,惨则惨已,可偏偏他们还是罪犯。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这个「罪犯」还不光是这个片名的「小偷」两个字所能够涵盖的,他们犯下的错误包括了,比如偷偷骗骗,骗取一个死去的老人的退休金,偷超级市场里面的东西;又比如参与到色情产业,展现自己的裸体给那些宅男看,还有偷拐人家的小孩,甚至还有犯下杀人的罪行。

像这样一群真的犯了重大罪行的人,虽也穷苦,但我们会同情他们吗?听起来不太可能,然而这部电影却让观众对这样一群人也产生了一种同情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起来,是枝裕和有一部电影跟这部电影有点相似,那就是早在2004年拍出来的《无人知晓的清晨》,或者也有翻译成《无人知晓》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那部电影里的男主角,是一个当年才14岁的男孩子,叫柳乐优弥。柳乐优弥凭借这部电影,获得当年戛纳影展的影帝,也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影帝,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打破这个记录。

《无人知晓》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呢?在这部电影里,也是一个很古怪的家庭,有这么一位妈妈,她跟不同的男人生下了四个孩子,后来她又爱上了另一个男人,决心要追求自己浪漫幸福的新生活,就把这四个孩子丢到一边不管了,让他们自生自灭,于是这整个家庭就变成纯粹由四个孩子组成的一个家庭。

如果我们这样听下来,我们一定会谴责这个妈妈太狠心、太坏了。令人惊讶的是,是枝裕和在这部电影里却没有对这个妈妈做任何道德批判,相反的,他让我们发现这个妈妈其实是一个很天真的人,她只是想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所以《无人知晓》这部电影出来之后,当年也被许多人批判指责,认为它太没有道德价值观了。

4

这让我想起,是枝裕和曾有这样一部描述自己拍电影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的书,书名非常直接,就叫做《我在拍电影时思考的事》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这本书里有一段话常常被人拿出来引述,这句话叫做:

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神也不是法官。

坏蛋或许是用来让故事或者事件变得更容易理解,但如果不用坏蛋这个角色,是否反而可以让观众把这个电影当成自己的问题,带回日常生活中呢?

这句话怎样理解呢?我们用《小偷家族》里一个很具体的处境来阐释,就能够明白了。

在电影里,有一个小女孩——由里,她其实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被这个罪犯家庭拐走的一个孩子。

可是拐走孩子这件在我们看起来十恶不赦的事,在这部电影里却让我们看到更丰富、更立体、更另一面的东西。

原来这个小女孩,是一个很可怜的小女孩,在她原本合法的家庭里,父母对她家暴虐待,有她这个孩子也跟没她差不多,将她丢在一边不管不顾。

因为她实在太可怜了,所以这一家人就决定把她带回去照顾。带回去之后他们真心的爱护她,而这个小孩也真的觉得自己好象得到了一个家庭的温暖,十分快乐,直到整件事被警察揭穿,前来抓人为止。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当然这些警察也不是坏人式的脸谱角色,他们非常尽责,但是当他们询问这个小女孩的时候,将所有的重点都集中在她是如何被人拐走这件事上,在媒体去报道、去采访这件事的时候,也是就寻着这样一个路线去谈。

因此,从媒体的角度、从警察的角度,这件事看起来是非黑白是很分明的,拐走她的人就是坏人,而小女孩原本的父母却是无辜的受害者。

但是从我们观看这部电影的视角,我们看到的是一对生了孩子不仅不管不顾,还要家暴她的父母,以及拐走了小女孩反而给了她家庭温暖的这样一个罪犯家庭。请问这样对比,你还能够说得出谁究竟是好人、谁是坏人吗?

5

真正的艺术作品总是让我们了解到人类生活的灰度。它并不是为了麻痹我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让我们无法下道德判断,而是要让我们在做任何判断的时候,能够多一重理解力。

这种理解是带有同情心的,是一种同情的理解,坏人是否就是全方位的坏,坏到底呢?好人又是否就是全方位的好,好到底呢?

一个犯下重大错误的罪人,他之所以犯下某些罪行,是不是有一些我们并不知晓的理由?除了犯下那些罪之外,他每一天的生活里是否仍然有一些很基本的良善时刻呢?

梁文道谈《小偷家族》:傻孩子,这个世界是灰色的

所以,《小偷家族》是拍给大人看的电影。

它不符合我们的主流价值观,用我们日常的话,可以说是“三观不正”。

但是三观非常正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就是那种你看了之后马上就能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的电影——这种电影,还好,不用轮到是枝裕和来拍。

还好,我们在中国还能看到这样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