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2018年的錢比以前更難賺了?這一點你還不知道嗎?

進入2018年,很多人發現錢比以前難賺了,實際上是賺錢的邏輯變化了。

現在的中國,進入了更高層次的“資本經濟”的時代。

什麼是“資本經濟”時代呢?簡而言之,它就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加了一根“槓桿”。經濟上多了這一根槓桿,其活動空間和靈活性都大大增強,這也叫“資本思維”。今後的中國人必須深刻理解和運用“資本思維”這個工具。

資本思維

要想學會“資本思維”,必須先來深刻理解一下什麼是“資本”。“資本”僅僅是指錢嗎?不是。資本是對資源的“支配權”,通過資源支配帶來更多的支配權叫“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和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資本運作”的社會價值。

為什麼2018年的錢比以前更難賺了?這一點你還不知道嗎?

從經濟層面講,今後社會上只有三類人:

第一,資源者。他們是資源的最直接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

第二,配置者。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

第三,資本家/投資人。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卻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遊戲。同時,風險投資者就屬於此類人。

所以,資源名義上都是資源者的,實際上都是資本家的。看一個人能量多大,關鍵是他能配置多少資源。

為什麼2018年的錢比以前更難賺了?這一點你還不知道嗎?

按照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角色扮演,今後的個人如何獲得財富?無非只有三條渠道:出售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資源者(普通人)

“資源者”通過出售自己資源生存,也就是資源者的技能,即:時間+體力,這也是社會上分佈最多的人群。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出售自己本身換來財富。然而普通人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練水平。

這時一個普遍的做法就是讀書,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所以,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人,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價值;要麼通過愛思考、會做人、大量實踐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配置者(企業主)

這種人不是資源的直接擁有者,他們往往通過腦力去設計資源的配置,通過優化資源去賺錢,企業家就屬於這一類。

為什麼2018年的錢比以前更難賺了?這一點你還不知道嗎?

在奴隸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人力”(即:奴隸);封建時代的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土地”,而資本時代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是“資本”,資本的本質就是資源的配置。

從定義上來講,企業家是從事資源的組織、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的人。企業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上不設限。但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資源配置承擔風險,下限就是破產。

為什麼很多人想去創業呢?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努力攀爬到第二類人。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經濟都實現了自由,從而實現人格上的自由。

資本家 / 投資人(幕後掌握)

這個社會的財富,看似是屬於分散的“資源者”的,實際上卻是歸“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質上,更多的是屬於資本家的!

資本家的定義是:以資本運作為業的人。

“資本家”跟“企業家”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宏觀思路,企業的產品是各類消費品等,而資本家的產品就是各個企業。通過投資、入股、併購、重組的方式,將一個企業的未來把控到自己手中,孫正義投資了馬雲,成全了阿里巴巴,馬雲就是企業家,而孫正義就是資本家。孫正義手裡有N個馬雲,成了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專門坐在老家做投資操縱他的佈局,他也是資本家。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第3種人賺的錢就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錢比第1種人多。因此,第1種人在努力進化到第2種人,而第2種人在拼命進化到第3種人。

每個人都在玩命探索的方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原因就只有兩點:你的頭腦有多聰明?或者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

為什麼2018年的錢比以前更難賺了?這一點你還不知道嗎?

那到底怎麼樣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

第一步,你要進行資本積累,你願意打工也好,願意自己做產品也好(有的人就自認為在創業了),先完成資本積累。

第二步,善用資本,用資本賺錢。怎麼用資本賺錢?問你們個問題你們就明白了。如果你家開了個小飯店,每個月能賺1萬,但是需要個廚師。你自己炒菜水平很高,如果自己當廚師,飯店每月淨賺1萬;如果僱傭一個廚師,每月花8千,飯店淨賺2千。你怎麼選擇?

答案:僱一個廚師!這樣你只要能用每月一千利息的貸款,再盤下一個飯店,那個飯店也能淨賺一千了。而你,只需要這樣盤下100個飯店,每個月就能淨賺10萬,而你這時,卻在國外旅遊,成了第3種人。

以後問自己怎麼成為第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僱一個廚師”。如果能用資本去賺1塊錢,也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

另外,聰明和資本,如果你只具有其中一點,記得,要找只有另一點的人去合作,他們也在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