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可以不出色,但不可以不努力

孩子,你可以不出色,但不可以不努力

因為工作原因,曾錯過晨晨幼兒園的第一次運動會;今年是第二次,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再錯過。

孩子,你可以不出色,但不可以不努力

很佩服園裡的組織工作,把一場幼兒運動會按照正式運動會的規格進行。開幕、單項及團體賽、閉幕、頒獎一個環節都不少,甚至還有大量諸如裁判員培訓、賽場佈置之類的前期工作,而這所有僅是由教職工和家委會志願者們完成的,算得上慈溪幼兒界的一個典範。

晨晨在運動會前夕開始跟我嘀咕不想去運動會。這讓我覺得很奇怪,運動會對於孩子們來說競技的意味並不濃重,更多的是好玩,可晨晨卻表現出心事重重的樣子。細問之下,原來她被挑選參加團體賽,但在一次練習的時候從“小獨木橋”上掉了下來,有點疼,最主要的是速度慢了很多。於是心理壓力就很大,不想上“小獨木橋”,不想參加運動會。

小朋友的心思有時候並不像我們大人以為的那麼簡單。他們也會好面子,有榮譽感,也會因此而產生心理負擔。我嘗試著去鼓勵晨晨:沒事的,不用怕,你可以走過“小獨木橋”的。但很顯然這樣的鼓勵是沒有多大效果的,她依舊會嘟囔著說不要去幼兒園,不要去運動會。

後來我索性說:你可以慢慢地走“小獨木橋”,那不就不用擔心掉下來了嗎?她說:不行呀,老師說要快點的呀!那麼我告訴她:你可以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走得快,但也要保證自己不要掉下來。如果你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只能走這麼慢了,爸爸依然會覺得你很棒,老師也會覺得你很棒!

“真的嗎?”小傢伙半信半疑,“沒有獎牌也可以嗎?”

“當然可以!獎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努力了。”

小傢伙最後表示會抓緊時間再好好練習一下的。

孩子,你可以不出色,但不可以不努力

我們很難去揣測老師的肯定、獎牌的分量在孩子的心裡佔據了多重的位置,但我覺得我們也該適時地去讓孩子放鬆一下心態。成功固然很重要,但成功的獲得其實也有很多偶然性和客觀因素。我們所能控制的其實只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盡力了,結果就不要太較真了。


看著晨晨在賽場上疾跑,嫻熟地跨越各種障礙,她的表現比我預期的要出色得多。我也很擔心她再次從“小獨木橋”掉下來,擔心她怯場,但是並沒有,最後還獲得了團體銀牌。

有時候我也會反思,是不是不自覺地會對孩子的要求太高、要求太多。想想自己小時候,跑步總是倒數幾名,為什麼現在卻要去要求孩子跑得飛快?我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為什麼現在孩子還那麼小就要教她加減法?那些你要求孩子去做的事,是不是她真正想要做的事?

“凡事盡力就好”,這不是一句那麼容易做到的話。生活的快節奏讓我們不知不覺中習慣了積極進取,下意識地去爭取更多的資源和利益。這種下意識,也下意識地體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並不一定要做到最好,可以是“第二”、“比較好”、“還可以”、“過得去”……只要她努力了,進取了,就可以給予肯定。你不那麼糾結於結果,孩子就沒那麼累,你自己也就沒那麼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