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山到汶川,雕刻在心中的記憶……

唐山,汶川,這兩個相隔數千裡的地方,因為一場地震而一“震”成名。

唐山之殤,世人皆痛。

而中國在悲痛中的堅強,同樣讓世人矚目。

32年的砥礪奮進,中國的防震減災能力不斷增強。

唐山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抗震經驗,還有面對災難堅不可摧的力量;唐山帶給世界的,不僅是兩個漢字,還有“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

從唐山到汶川,雕刻在心中的記憶……

4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離我們越來越遠,傷痛逐漸被撫平。

10年前的汶川地震,還在心口隱隱作痛。

汶川地震對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孫柏濤來說,同樣沉痛而深刻。

作為地震工程的科技工作者,孫柏濤研究員第一時間趕赴汶川地震現場,用技術指導救援,科學考察......

唐山之於汶川的經驗,汶川之於唐山的進步,都在他的記憶深處。

兩次地震人員傷亡原因對比

8.0級地震傷亡<7.8級地震

1976年7.8級唐山大地震造成24萬人遇難,2008年8.0級汶川地震造成6.9萬人遇難,失蹤1.79萬人,這場8.0級的大地震人員傷亡小於7.8級唐山大地震,其主要原因有:

01

汶川地震震中區域人口密度小

1976 年唐山7.8 級地震震源位置位於唐山市下部,唐山市人口稠密, 而汶川地震的震中和發震斷裂發生在龍門山和成都平原的交界處,人口密度小。

02

76年建築物抗震能力差

1976 年的唐山市及周邊地區的建築結構抗震能力很差,地震發生時市區內和周邊地區幾乎所有的房屋倒塌或嚴重破壞。

汶川地震時,我國施行GB 50011-2001《建築抗震設計規範》( 簡稱2001 規範), 城鎮的很多新建建築符合設防標準,農村亦有少量的自建民居建設時有設防概念,如設有抗震效果較好的圈樑和構造柱等抗震建築結構。

03

晚上VS白天,避難能力大打折扣

唐山地震發生在凌晨3 點42 分,人們處在建築物內,且在熟睡中沒有自主避難意識。

汶川地震發生在下午2 點28 分,地震發生時部分民眾在室外,室內的民眾也可以自覺地避難以減少傷亡。

研究建築結構特點

只為更強抗震能力

汶川地震受災區的建築物主要以砌體結構、底框架結構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主,在這次地震中,不同結構類型破壞特點和程度是有很大差別的。

01

砌體結構

從唐山到汶川,雕刻在心中的記憶……

設防砌體結構底層塌損,結構整體傾斜

由於老舊的砌體結構樓板和屋面板大都是預製板,未設防的砌體結構破壞最為嚴重。

而設防砌體結構抗震能力較好,在Ⅸ度區才會出現部分嚴重破壞現象。其破壞特點是底層結構首先破壞,直至倒塌。

02

底框架結構

在汶川地震受災區,還有一定比例的底框架和框架結構,這部分類型結構多數是90 年代後建造的,大都符合7 度或者更高烈度的設防要求。

該類結構一般都是設防結構,其構造特點是底一層或底兩層為框架,上部為設防砌體。

從唐山到汶川,雕刻在心中的記憶……

底框架結構過渡層砌體“坐層”震害

在低烈度區域, 其震損表現與設防砌體結構相差不多,但在Ⅷ度及以上地區就有明顯差異,其震損程度要遠高於設防砌體結構。

若是底層框架部分的剛度大,則過渡層砌體破壞嚴重;若是底層框架部分空曠,填充牆少,剛度較小的話,底層框架部分則破壞嚴重。

03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地震影響區內的綿陽和德陽是我國重工業比較集中的地區,空曠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和排架廠房也是存量較多的結構類型。

從唐山到汶川,雕刻在心中的記憶……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底部柱頭被剪斷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整體抗震能力較好,在Ⅸ度地區出現中等或嚴重破壞,在Ⅹ度及以上地區部分框架結構倒塌。

震害特點是底層框架或剛度薄弱層框架的柱頭出現塑性鉸、斷裂,直至整體結構倒塌。

04

穿鬥木屋架結構

該類結構是西南地區村鎮傳統的結構類型,圍護牆和內隔牆一般為磚砌體或片石砌體。

在低烈度區就出現牆體與木構架柱分離,在高烈度區出現牆體塌損的震害現象。

由於木構架整體性較好,又具有韌性,結構整體倒塌震例較少。

05

框(排)架廠房

排架廠房結構的抗震能力較好,在低烈度區的震損並不嚴重,在Ⅸ度及以上地區排架柱的根部出現斜裂縫、斷裂等震損現象。由於排架廠房的屋面質量較輕,完全倒塌的震例並不多見。

汶川地震後全國上下迅速展開了規模空前的救援和震後恢復重建工作, 不到3 年的時間在災區的原址上,一座座新的城市、鄉鎮和農村重新展現出來,他們比震前的結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功能。

從唐山到汶川,從茫然到震撼。同樣的災難,32年的變遷,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中國政府的領導力和執行力。

災區人民頑強不屈的品德,全國人民乃至世界無私的大愛,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自信心,這種精神將始終激勵我們前行。

內容詳見2018年《城市與減災》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