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你的體重就是自己社會階層的宣言!

作者簡介:語樹,家有倆寶的80後媽媽,愛烹飪、愛旅遊。學到研究生才發現,最大的興趣是做全職太太。曾在高校任教,目前一家四口旅居美國。

在日本居住了7年後,我們一家搬到了美國。剛開始,孩子們對美國人的身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他們從前的生活中,從未一次性的出現過如此多的胖子,而且胖得還很離譜。

在美國,你的體重就是自己社會階層的宣言!

比方說,在我們的認知中,一個要穿XL或則2XL衣服的人是胖子,而美國這些胖子可能要穿5-6XL的衣服。女兒甚至問我,那些人是不是相撲。我告訴孩子,他們不是相撲,只是有些胖而已。

時間長了,我就明白了,這些美國人為什麼會胖成這樣。按照他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我只能說,你們不胖,天理難容啊!

美國為什麼有那麼多胖子?

1

高糖高油高卡路里的三高飲食

來了美國,我們才知道什麼是甜,那誘人的餅乾和甜點,一口咬下去,幾乎感受不到其他的味道,腦子裡就只有一個字“甜”,甜得讓你幾乎懷疑人生,美國的糖是不要錢嗎?

我第一次去costco購物,想買麵粉,搬了大概20公斤的一袋貌似麵粉的東西到購物車上,旁邊同行的朋友提醒我,你看清楚是什麼,真要買這個?我定睛一看,那20公斤的一袋東西哪裡是麵粉,居然是一袋糖。

我們家500克一小包的糖可以吃上好幾個月,這動輒幾十公斤的糖,美國人民是如何吃下去的,簡直不可想象。就連很多美國朋友自己也承認,他們對於甜的域值很高,一般的甜度無法滿足。

除了大量的甜食,美國人還好油炸食品,每次參加一些大型的戶外活動,現場都會有路邊小食售賣,可我幾乎不會買給孩子們吃,因為除了用來燒烤的合成類肉食,譬如香腸,漢堡肉,就是一些油炸食品,上面還會加上大量的糖和奶酪,看一眼都覺得自己胖了兩斤肉。

在美國,你的體重就是自己社會階層的宣言!

再有就是零食了,來美國之前,我從不知道,這世界上居然還有鼓勵孩子們吃零食的學校。家裡的兩個娃兒,去了兩天學校就吵吵著要帶零食。我開始很疑惑,上學哪能吃零食。孩子們卻告訴我,可以的,美國的小朋友們都吃!

我又問,哪有時間吃?孩子們說,隨時都可以吃,不管是在老師上課的時候,還是自己學習的時候,想吃就可以吃。

我這時才恍然大悟,當年在日本學語言時,全班同學都很守規矩,只有美國同學總是在課上,在老師的瞪視下,在全班同學的側目中,坦然無比的大口吃著薯片和甜甜圈,靜靜的教室中充斥著她“咔呲,咔呲”的嚼食聲。

原來,這都是從小培養的。從小養成的習慣會陪伴人一生,美國學校除了教授知識,還在培養未來的胖子們。

2

不愛動

來美國之前就知道美國人離不開車,可並不知道到了什麼程度。我們居住的小鎮上沒有人行道,無論去哪裡都要開車。小鎮唯一的超市離我家步行15分鐘,按我從前的習慣,這樣的距離,一定會走著去採購。

可是,在這裡行人要麼和呼嘯而過的汽車共用馬路,要麼就得在綠化帶上深一腳淺一腳的前行,再加上人們見到行人時的驚訝態度,我走了兩次就放棄了。

每天早上送孩子去坐校車,走過去1分鐘不到吧,鄰居也會開車載著家裡的孩子到站點等待,做到了校車和自家車的無縫對接。

不愛動和肥胖其實是相輔相成的,越不愛動越胖,越胖越不愛動。很多體型如山似的美國人,若是突然開始運動,他們的身體根本無法負荷,反而會出現其他的問題。

一次去美國的DMV遞交材料,收材料的小哥看起來非常年輕,頂多20來歲,可他連走過來收材料再走回去坐下,這一個簡單的動作做起來都氣喘吁吁,看他吃力的將一身肉的自己放回座椅,我都禁不住擔心他會隨時昏厥過去。

為了解決這些大胖子們的走路問題,一種小小的電動代步車出現了。很多超市都貼心的準備了這種代步車,讓胖子們開著車進行採購。

3

越窮越胖

在我們國家,傳統思想上,胖似乎不是一個特別貶義的詞彙,孩子胖是可愛,男人胖是富態,女人胖了是豐滿。而且,胖似乎代表了生活的富足。可在美國,胖子們大都是窮人。

在美國,你的體重就是自己社會階層的宣言!

很多窮人吃不起優質的食物,他們只能靠大量的糖,碳水化合物來滿足自己,至於肉類,窮人更是買不起有機產品,他們吃的都是些香腸之類的合成肉,不僅充斥了大量的下腳料,更富含了多種食品添加劑。

可是,很多窮人沒有意識到他們吃的東西是不對的,甚至於意識到了也不願意改變,他們需要這些垃圾食品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哪怕傷害自己的身體。

我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節目,主持人在街上隨機採訪一些大胖子。很多人不認為胖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還有一些人明知道自己的健康受到了威脅也不願意改變。當主持人問到,你認為自己這樣下去能活到多大歲數?很多人都回答,50歲吧,55歲吧......

一個40多歲的被訪者甚至說:我的哥哥是個醫生,我看到他一生都在飲食控制上掙扎,可他死於癌症。從那以後,我就告訴自己,絕對不會控制自己對食物的渴望。按照他的邏輯,如果有一個不吸菸的人死於肺癌,那麼其他人就都可以拼命吸菸嗎?在我看來,這不過是在為自己的不節制找藉口。

對這些胖子來說,如果不能從食物中得到滿足,那活到100歲又有什麼用?不得不說,缺乏健康意識和意志薄弱,才是這些人發胖的根本原因,而美國的教育在這方面並沒有起到好的作用。

學校鼓勵吃零食,提供的午餐同樣充斥了大量的垃圾食品,炸薯條、冰激凌、蛋糕、餅乾、漢堡、披薩......奧巴馬伕人致力推行的健康飲食計劃飽受詬病,官員們認為成本過高,而學生們認為太難吃,大家在吵來吵去的時候,都沒有關注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食物對學生們身體健康的影響。

為什麼美國的富人多為瘦子?

和窮人們的肥胖相比,美國的富人們多為瘦子。中上層的人們,對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狀態非常看重。很多富人有自己的營養師,可以科學的搭配飲食。沒有營養師的中產們也都非常的剋制和努力。

在美國,你的體重就是自己社會階層的宣言!

我先生工作的實驗室裡的很多美國人,偌大的塊頭,午餐就是一盒加了少許煮雞胸肉的蔬菜沙拉,連調料都不放。我雖鄙視垃圾食品,可也無法忍受讓自己天天吃一堆草和沒味道的肉。這些中產對食物的剋制力,就像胖子們對甜食的渴求一樣,震驚了我。

除了在食物上的剋制,這些中產們也非常注重體育鍛煉,街跑、健身房、滑雪......

我們的鄰居中,有一個老太太,孩子們都已經長大離開了家。她自己和一隻狗住在一幢大房子裡,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帶著狗去跑步。60多歲的人,身材依然保持的很好,穿著短褲時,腿上的肌肉結實分明,比我這個30來歲的人還要壯。 鄰居中還有一個肌肉男,每天都能看到他戴著耳機跑步的身影,一到週末就開始往他的皮卡上綁划艇和衝浪板。問起來時,他還會很熱心的向我們介紹,什麼地方適合衝浪,哪片水域最好。看著他滔滔不絕的樣子,從未玩過這些東西的我真是覺得自己弱爆了。

就這樣,在嚴格的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的幫助下,美國的中上層人士,大都保持了不錯的身材。就像美國的一句廣告語:“你的體重就是自己社會階層的宣言”。

事實上,貧富差距並沒有那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教育的缺失以及窮人們對自己的自我放棄。對於生活在這裡的我們,我既擔心孩子們會被這裡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同化,也會擔心自己的身材走向。

亞洲人天生的身材讓我們看起來就比很多美國人瘦小,很容易就忽視了體重的增長;而胖子充斥的國家,我們也永遠不必擔心買不到合適的衣服,再加上無孔不入的垃圾食品,發胖之路,就在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