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初一歷史第一次月考檢測卷(附答案)

2018-2019年度

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次月考

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單選題(共20題;共60分)

1、假如你是距今約7000年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

部編版初一歷史第一次月考檢測卷(附答案)

2、(2017•深圳)北京人遺址是研究遠古人類的寶貴資料。圖中北京人遺址所在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關於傳說中炎帝的發明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教民開墾耕種 ②種植五穀 ③製作樂器琴瑟 ④建造宮室 ⑤製造船隻 ⑥創造文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⑤D、④⑤⑥

4、“華夏兒女政通人和俱興奔騰三江六川,炎黃子孫國強民盛兩旺馳騁五湖四海。”這副對聯中暗示華夏族的主體是( )

①炎帝部落 ②蚩尤部落 ③黃帝部落 ④堯部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5、(2017·懷化)黃河與長江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國黃河流域的農耕居民代表是( )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大汶口人

6、(2017·黃石)西周時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嚴等級:天子為最高等級,下面依次為諸侯、卿大夫和士,都屬於統治階級,壓迫著廣大平民和奴隸。這種等級制度的形成是因為( )

A、禪讓制B、世襲制C、郡縣制D、分封制

7、(2017•青島)《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2016年第1版)中寫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考古發現包括:10萬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種野獸化石,還有大量灰燼……其中最厚的灰燼可達4米。灰燼中有很多石頭、骨頭和朴樹子等。”材料說明北京人( )

①會製造石器 ②會種植粟 ③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8、下列哪一古代人類遺址,把我國的人類歷史推進到大約170萬年前( )

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山頂洞人遺址D、半坡遺址

9、在遠古一個晴朗的下午,兩個北京人捕獲了一頭梅花鹿。在分給大夥前,他們要採用哪種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 )

部編版初一歷史第一次月考檢測卷(附答案)

A、石制工具B、鐵製工具C、棍棒D、硬質土塊

10、中國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鎮,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實,早在幾千年前,有個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燒製大量的彩陶,你知道是哪個地方嗎( )

A、元謀B、半坡C、北京D、河姆渡

11、(2017·東營)某同學繪製了一幅我國原始居民生活場景的想象圖,下列內容與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

①生活在黃河流域 ②種植水稻 ③住幹欄式房子 ④挖井飲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四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主要氏族部落有( )

①黃帝 ②炎帝 ③蚩尤 ④三苗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農具,對其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部編版初一歷史第一次月考檢測卷(附答案)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②③①

14、小明正在修補一本殘舊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在書中有這麼一段話:“禹死後,啟繼承父位,從此……制代替……制,……天下變成……天下。”你知道殘缺部分是什麼嗎( )

A、禪讓制,選舉制;家,公 B、世襲制,禪讓制;公,家

C、禪讓制,世襲制;公,家 D、選舉制,禪讓制;公,家

15、香港某中學歷史教材《新理論中國歷史·中四上》中提到:“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統治地位,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材料中的“諸侯”產生於( )

A、世襲制B、分封制C、郡縣制D、奴隸制

16、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是( )

部編版初一歷史第一次月考檢測卷(附答案)

17、“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周易》中這段話所描述的“宮室”最早應出現在什麼時候( )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元謀人D、北京人

18、傳說中,植五穀,嘗百草,制歷時,興貿易,開創了我國原始農業文明的始祖是( )

A、燧人氏B、神農氏C、軒轅氏D、伏羲氏

19、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有關黃帝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建造宮室、車船,製作兵器、衣裳

B、妻子嫘祖發明養蠶抽絲技術

C、讓部下發明文字、曆法、算術和音樂

D、中華原始醫藥學的創始人

20、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聯盟首領”與“奴隸制國家國王”雙重身份的是( )

部編版初一歷史第一次月考檢測卷(附答案)

二、材料分析題(共3題;共60分)

21、閱讀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他們)已經創造了一種木構房屋(如下圖)。這種住宅十分別致,基礎全系樁木構築。鋪設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樑、敷椽、蓋頂……

——《七千年前的奇蹟》

部編版初一歷史第一次月考檢測卷(附答案)

材料三: 彩陶精美,畫紋亦多珠。或則呈人面,或則呈雙魚。農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護壕深二丈,其廣亦相如。何奈遺址中,獨不見文書。

——郭沫若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農作”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據材料分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他們”應該屬於哪一個原始居民?房屋屬於什麼類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對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說出判斷的依據。“農耕既普及”中描繪的原始居民耕種的是什麼農作物?

(4)從上述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中,你能得到什麼啟示?

22、中國古代曾創造出許多制度,制度的創新也影響著社會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

材料一 罷兵西歸……封諸侯,班賜宗彝……於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

材料二 如圖。


部編版初一歷史第一次月考檢測卷(附答案)


(1)兩則材料反映出西周實行什麼政治制度?周天子為什麼要實行這樣的制度?

(2)周天子分封的對象主要有哪些人?他們對周天子有哪些義務?

(3)結合以上兩則材料,說說這種政治制度在當時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23、閱讀下列材料:(14分)

禹,通常被尊稱為大禹,與堯、舜併為傳說中的古聖王,又相傳為夏王朝的開國君主。禹父即治水無功的鯀,於帝堯的時代被起用,帝舜時被放逐。禹於舜時為司空,治理水土,其主要工作是治水,繼續其父未竟的事業。禹受命治水,他發奮治好水患。禹這個人聰慧機敏,勤懇踏實,言行一致,又能身為表率。他走遍天下,“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攆(攆是一種登山用具,置於盾下,上山前齒短,後齒長;下山前齒長,後齒短)”,踏勘水情地勢,規劃治水大計。禹治洪水採用的方法,大約是接受其父失敗的教訓,以疏導為主。如孟子所說,“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不是用人力去與大自然對抗,而是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給洪水找出路。

請回答:

(1))禹生活在什麼時期?

(2)通過材料的介紹,請你說一說他是用什麼辦法治水成功的。

(3)通過材料,你總結一下他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通過他治水成功,給你哪些啟示?(可從治水成功的原因,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兩個角度去思考)

(5)直至今天,水旱災害仍是困擾人類的一大難題,作為青少年,應如何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D

二、材料分析題

21、【答案】(1)反映了我國原始農業生產的出現;人民眾多,禽獸不足。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幹欄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依據是材料中提到了“彩陶”;粟。

(4)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國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創造出豐碩的勞動成果,對社會的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演進奠定了基礎。

22、【答案】(1)分封制;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2)宗親、功臣;他們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進獻貢物,服從周王調兵等義務。

(3)西周通過分封制,鞏固了統治,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範圍。

23、【答案】(1)生活在原始社會末期。

(2)他吸取父親失敗的教訓,用疏導的辦法治服了洪水。

(3)他勤懇踏實,與群眾同甘共苦,有堅強的毅力和恆心,還有創新的思想等。

(4)告訴我們解決問題要有創新思想,不能墨守成規,要有堅強的毅力等。也啟示我們要與自然和諧相處,順應自然,改造自然。

(5)我們要節約資源、植樹造林,保護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

部編版初一歷史第一次月考檢測卷(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