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教育丨談談公衆生態環境素養(光明日報)

近期,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的通知》,提出:通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公眾生態環境素養顯著提升……那麼,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新時代,我們該如何認識公眾生態環境素養?為什麼要提升公眾生態環境素養?如何顯著提升公眾生態環境素養?

公眾生態環境素養是指公眾素養在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是公眾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公眾生態環境素養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概念,涉及生態環境的知識素養、倫理素養、情感素養、意志素養、行為素養等,但究其實質,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公眾對生態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的認知水平和程度,即“知”;二是指公眾的環境保護行為取向和具體行動,即“行”。毋庸置疑,公眾生態環境素養更多強調的是公眾對生態環境的知行合一、一以貫之。

提升公眾生態環境素養,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形勢使然。古語云:上下同欲者勝。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守護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不僅需要頭腦清醒的政府、稱職的領導、有責任感的企業,更需要每一個具有現代文明意識的公民積極參與。然而,調查發現,許多生態行為不良的當事人,並非沒有愛美之心,而是認為細枝末節無礙大局,並以社會分工為藉口,荒謬地認為自身的不良行為反而為環保工作者提供了“任務”,創造了“工作機會”。可見,提升公眾生態環境素養在現階段尤為必要,它事關奪取汙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勝利,事關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實效,事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顯著提升公眾生態環境素養,基本路徑包括: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增強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思想決定行動,只有摒棄思想認識之“霧”,才能清除生態環境之“霾”。為此,黨員領導幹部和人民群眾必須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自覺端正生態環境保護態度,積極行動起來履行職責。態度決定一切,生態環境保護態度直接決定了生態文明建設前途。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每一個人積極行動起來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政府來說,行動要體現在執政理念的轉變上;對企業來說,行動要體現在社會責任的擔當上;對公眾來說,行動要體現在生活方式的轉變上。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那麼寧靜、和諧、美麗的自然生態景觀就會永駐人間。

三是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調查發現,能力不足是制約公眾生態環境素養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生態環境治理能力的重要因素。為此,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學校、軍隊等,特別是生態環境保護部門,應不斷加強公眾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技能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公眾生態環境保護能力,為顯著提升公眾生態環境素養提供堅實保障。

四是儘快落實生態環境行為規範。心動不如行動,公眾生態環境素養不僅要內化於心,更要外化於行;缺少具體行動或未能踐行,公眾生態環境素養就無從談起。因此,必須儘快落實生態環境行為規範,當務之急是儘快更好地踐行《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在關注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分類投放垃圾、減少汙染產生、呵護自然生態、參加環保實踐、參與監督舉報、共建美麗中國等十個方面下大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