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北镇踪涵》:耶律倍隐居医巫闾山

天显三年,公元(929年)十二月,耶律倍回上京暂住,耶律德光背着耶律倍诏派耶律羽之,把东丹国南迁到东平郡(今辽宁的辽阳市)。升东平郡为南京,把原渤海国的靺鞨人迁到东平郡及周围的地区。东丹王耶律倍根本不知道这一重大变化,而耶律德光根本也没有征得耶律倍的同意。皇权压顶,这一重要措施,并未征得耶律倍的同意。

耶律倍回到南京,过着受人监视的生活,东丹王及太子之位已经成了虚名。

《辽代北镇踪涵》:耶律倍隐居医巫闾山

耶律德光之所以决策把东丹国迁到东平郡,目地是更好的控制东丹王,他不但把东丹的首府和臣民迁走,而且还放火烧了东丹国的首府建筑。

耶律倍感到无可奈何,从此耶律倍过上无助的生活。

耶律德光虽当上了皇帝,但是也很害怕哥哥耶律倍的实力。所以,在耶律倍活动范围内都安排内线,监视耶律倍的行踪。

《辽代北镇踪涵》:耶律倍隐居医巫闾山

天显四年(929),耶律倍多次朝见耶律德光和母后,但每一次得到的都是冷淡的接待。

皇后述律平和皇帝耶律德光为了让耶律倍彻底放弃做皇帝的想法,公开册封耶律李胡为寿昌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明确了皇位继承人。

耶律倍实在是隐受不了母后与二弟的冷漠之情,为了不让皇帝耶律德光存有戒心,将妻子和孩子留

在东京(当时称南京,现在的辽阳)为人质。自己只带着四十多人来到(辽宁省北镇市)医巫闾山最高峰大望海山上修筑读书堂,并从中原购入大量的书籍超过万卷,成立当时辽代最大的图书馆。耶律倍在这刻苦学习中原文化。冬季大雪封山,不便运送粮食蔬菜,他就把一部分书籍运到观音阁,(当时的观音阁叫清安寺),夏季住大望海山,冬季住观音阁。

《辽代北镇踪涵》:耶律倍隐居医巫闾山

耶律倍在医巫闾山生活期间,结识了当地行医大夫的女儿高云云(也称高美人),经过多次交往产生了爱情,并纳为妃子,在读书堂的北侧又为高美人修建了行宫,又称高美人行宫。耶律倍在闾山以狩猎、写诗、作画为趣。现在医巫闾山大观音阁景区的旷观亭、望海寺、万年松、风井、道隐谷、帝王谷景区的观音洞、藏军洞都有耶律倍留下的足迹。特别是“道隐谷”大石棚的来历与耶律倍第五个儿子耶律道隐有着直接关系。

《辽代北镇踪涵》:耶律倍隐居医巫闾山

本文摘自:《辽代北镇宗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