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本文作者:米景扬,陈少梅女婿,在北京荣宝斋工作40多年,历任荣宝斋编辑、副编审、副总经理等职。60年代还曾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古画复制工作。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陈少梅(1909-1954),原名云彰,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出生于湖南衡山(今衡东县)的一个书香世家。

半个世纪弹指而过,一些当年倾动画坛的人和事已逐渐为人淡忘,许多享誉一时之作,也悄然被尘封在无情的岁月里。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很少有人宣传的陈少梅及其作品,非但没有被历史湮没,反而在时间的流逝中显露出来。2004年初,天津文物公司主办的迎春文物拍卖会上,在拍陈少梅的《二十四孝图》时,高潮迭起高潮迭起,起价60万元的拍品,以打破常规的竞价迅速攀升,最后由一位收藏家以561万高价购得,创下天津文物拍卖史上书画拍卖的最高纪录。在2004年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少梅先生的两件1950年画的各约4平尺的山水条幅,均以192万港币成交……

丹青铸史,艺显千秋。少梅先生去世近半个世纪后其作品的重新“升值”,再一次生动地证明: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下面仅就所知,谈谈我对少梅先生绘画艺术的认识。

巍巍衡岳,地杰人灵。正如陈少梅的父亲陈嘉言《端午祭屈子即席》诗中所言:

济济衣冠拜一堂,骚人自昔出吾乡。

楚天极望家山远,湘水长流文字香。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坐落在陈少梅美术馆旁的“陈氏五杰”塑像

陈氏为衡东望族,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和革命史中名家辈出,举其大端即有:

少梅的大伯陈毓光(1844-1913)是光绪癸未进士,官至兵部主政。少梅的堂叔陈鼎(1854-1904)官至军机处行走,支持维新变法,戊戌时与谭嗣同等六君子同被绑赴刑场,险遭杀害。

少梅堂叔陈范(1860-1913)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鼓吹民主革命的报纸——《苏报》之馆主;《苏报》所刊邹容《革命军自序》等反清文章,在国民革命史上影响巨大,“《苏报》案”也曾在海内外引起轰动。

少梅堂姐陈撷芬(1883-1923)是著名女革命家,笔名楚南女子,创办中国首家《女学报》,留日期间与鉴湖女侠秋瑾改组“共爱会”,被推为会长。

少梅堂姐陈衡哲(1890-1976)是中国最早留美并取得硕士学位的女性,中国新文学运动第一位女作家,1917年开始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西洋史教授,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少梅大姐陈云凤(1870-1946),是革命烈士夏明翰的母亲。她的丈夫夏绍范为清资政大夫,她被敕封诰命夫人。她在协助丈夫整理《东游笔记》等书稿时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明翰投身革命,祖父要将明翰沉塘,被她救出,她也搬出夏府,投身儿女们的事业,完成了“从诰命夫人到革命母亲”的转变。1922年,她被衡阳妇女界一致推举为县议员,在就职典礼上她说:外侮内忧“非共产主义莫可医也”。她的四个子女——明翰、明衡(女)、明弼、明震——先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衡东陈氏一族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文化史上之建树,由此可见一斑。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陈少梅父亲“铁面御史”陈嘉言

少梅的父亲陈嘉言(1851-1935),字梅生。光绪八年(1882)解元,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京畿道监察御史、江南道监察御史、福建漳州知府等职,诗文书法名闻南北。他曾撰文赞颂同盟会首义烈士刘道一及其妻烈妇曹庄(文见《衡山正气集》),可见他颇具民主思想。1914年他受聘国史馆编纂,时袁世凯阴谋称帝,遣人以2万金请他写文劝进,被他严辞拒绝,旋被举为首届国会议员(事见熊希龄《梅生太史行略》)。晚年梅生先生主持衡阳书院,支持何叔衡、毛泽东办自修大学,支持外孙夏明翰等亲属的革命活动。

深厚的文化沃土,必然造就卓尔不群的超凡之材。少梅幼承庭训,攻习诗文书画;其后画品高标古雅,倜傥不群,内涵深刻,正是得益于他深厚博雅的家学风范。

少梅15岁加入金北楼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张延教席于北京;18岁与金北楼之子金开藩等共组“湖社画会”,成为“湖社”骨干;21岁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23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北洋画报》率先予以介绍,誉为“名手”。从此他定居天津,课徒鬻画,世之睿识真赏者无不推崇他的人格画品,遂声名鹊起,闻于天下。

陈少梅先生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敬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于南北宗巨擘大匠之作,自少至壮虹汲鲸饮,潜修默练,追本溯源,博采众长。他从明人唐寅、仇英得秀雅劲逸之趣,从浙派戴进、吴伟取滂沛生动之致;再溯源而上,取法南宋李、刘、马、夏诸家精髓;注入倪云林简淡蔚然、高古深秀的气韵及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的风神。他“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范曾《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少梅·〈序言〉》);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早在1935年巢章甫先生就在《北洋画报》撰文称:

画家陈少梅先生,英年力学,名震平津。……人物、仕女,并皆绝佳,山水更兼南北二宗。并世作者,殊不多睹也。值此艺术消沉之际,正复异彩当空,光芒万丈,盛可知也。

少梅先生作画十分注重气韵。1939年5月14日他曾拈“气韵与笔墨”为题与朋友漫谈绘画,他说:

中国绘画最重气韵。倪云林作画,寥寥几笔,画稿亦常常不换,可是很好,就因为有气韵。画有雅俗之分,即在于气韵之有无。……必作画之人先不俗,画才能雅。作画讲气韵,不能只在画中寻求,个人平素修养,非常重要。(见《沽上艺文·陈少梅谈画》)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纪念陈少梅诞辰一百周年

陈少梅绘画气韵高古,超凡脱俗,正源于他道德高尚,人品雅洁。这段谈话可谓陈少梅绘画最好的注脚。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少梅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走出书斋,面向社会,尝试用传统笔墨反映现实生活,创作了一批自标新格的作品,如《浴牛图》、《丛林远岫》、《燕山秋色》、《颐和园玉琴峡》、《江南春》、《小姑山》等等。这些推陈出新的力作,洋溢着时代气息,反映了他对“如何促进优秀的民族绘画遗产进一步发展”的思考和成就。

让人万没想到的是,1954年中秋节前夕,少梅先生骤然病逝,年仅45岁。这样一位中国画坛难得的天才巨星,在他如日中天之盛年,突然陨落,令举世扼腕,“这又岂是陈少梅先生个人的不幸而已呢!”(启功《陈少梅画集·〈序言〉》)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陈少梅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陈少梅的名字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美术家和美术爱好者对他推崇有加。从董寿平先生“艺显千秋”的盛赞,启功先生“百身何赎”的叹惋,范曾先生“集宋元画法而言,南有黄宾虹,北推陈少梅”的评价,以及广为流传的“现代唐伯虎”美誉等等,不难看出少梅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陈少梅作品

陈少梅先生是一位非常全面的画家,他能工、能写,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精。

南宋临安周围及雁荡等名山,到处都有大劈面的巨石。擅长写生的南宋画院画家马远、夏,创造了以“大斧劈皴”为主要技法的北派山水,用笔纵横高简,没有半点儿含糊,七百多年来,学者寥寥。陈少梅先生的山水画,远观之骨气崭岸,近求之采藻严密,体势雄健恢弘,可见他全面并创造性地吸收了马、夏水墨山水画的丰富技法,又深入研究了明代唐寅及戴进、吴小仙等“浙派”风格,继承了北派山水的优良传统。然而其气韵清雅雍容,含英咀华,则又近乎五代董源、巨然,宋之李成、范宽等“南宋”巨匠。其作品独有的淡雅和清逸,洗却人间烟火,扫尽骛逐庸凡,正是中国文人画家力倡的“士气”,延续典型的南宋画风。因此少梅先生的山水画所体现的正是北宗为体、南宗为用、北骨南风、互为表里,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

陈少梅先生作画,喜用“六吉棉连”宣纸,请天津著名裱画师傅范殿元用极淡的矾水一过,使薄如蝉翼的六吉棉连变得半生不熟。这为他创造独特面貌的绘画作品,提供了特殊的物质基础。

他对历代名家的技法有着深入的研究,用笔爽利俊发,略无滞碍,且喜用中锋,所谓“中锋转折,万毫齐力”,行笔力透纸背。他曾经说过:笔的使转,宋元以上皆用中锋,起笔藏锋于内,转折处笔亦转折。用中锋才能笔笔成立体,显得古厚而不致平扁无力。(见《沽上艺文·陈少梅谈画》)他用墨雅洁清脱,皎然不滓——这是他的画总是笔墨结实耐看的重要原因。

他画山石,以中锋画轮廓,峭拔方硬;趁墨色未干,大笔皴擦,干湿浓淡一挥而就,取得山石、坡岩、峰峦坚实的质感和立体效果;画树木主干,笔墨苍劲,枝条穿插,自然秀美,松针和各种夹叶皆能根据季节、土质、环境等不同而相应变换,极少雷同;画溪流水纹,用笔生动流畅;画山水中的人物,多喜作策杖高士和随身小童,笔墨奇简而栩栩如生。他40年代的山水画以水墨为主,到50年代初期,喜画浅绛和重彩山水。他渲染的功力深厚,作品于苍润淡远中显出明亮、清雅与恬静。

陈先生喜与朋友清谈,但手中从不闲着,谈艺中不断研磨加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可见一位艺术家创作的艰辛与自得。

陈少梅画人物用笔非常讲究。他曾经说过:画人,用线条的粗细托出人物,成为立体。用起驻笔的轻重表现力量所在。如画衣袖,古人袖口宽,近腕处用笔重,其下端自能飘起……轻重之外应知选择。如衣纹在衣服上实际很多,画时则只选择其最主要的几笔,不必要的衣纹,务必简去。凡一笔能表示的不要用两笔。……用笔还须知变化,入衣袖之纹须用几笔合起来表示,笔与笔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所谓用笔的变化,即谓线条组合上的变化。”(见《沽上艺文·陈少梅谈画》)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陈少梅作品

陈少梅的人物画题材非常广泛。以文人、高士、仕女、婴戏以及道释形象如观音、达摩等为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人学士灿若繁星,轶闻趣事亦丰富多彩。陈先生以极大的热情表现他们(如老子、陶潜、李白、杜甫、苏轼等),如观瀑、临流、赋诗、听琴、偷桃等主题,无不以他独特的表现手法尽收笔下。如著名的《西园雅集图》,描绘了北宋文人苏轼、黄庭坚、王晋卿、李公麟等16人聚会于王诜西园的故事。这是一幅四尺整纸的大幅立轴,创作于1945年,先生时年36岁。画面以鸟瞰的构图,将二十多个人物,分成五组,分别活动在松柏蕉竹、清溪巨石、浅苔绿草之境,或吟诗、或作画、或听琴、或论道、或题壁……表现了文人逸士志在山林的情趣。人物以中锋勾勒,大小虽不过寸许,而各个风神飘逸、气韵超然,服饰冠履变化各异;动态则一人一神,一人一情。秀丽工致的笔法和刚劲的小斧劈皴交互使用,形成秀逸清劲的格调。作品用色亦极讲究,以绿色为主基调,而仕女上衣的朱砂红,又达到“动人之处不须多”的整体效果。全幅画作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和诗情雅趣,画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是展现少梅先生人物画风格及其艺术成就的代表作。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陈少梅作品

仕女画极易画俗,画面红红火火是一些仕女画的通病。而少梅先生的仕女画,展卷一看,清雅超凡之气迎面而来。堪称精品的《金陵十二钗》是少梅先生仕女画的代表作。它以纤细的线条勾画仕女的面部,只用淡赭渲染明暗,显得立体而清俊;衣纹则挺拔有力,刚中有柔,生动地表现出丝绸织物的质感。景物的描写紧密结合文学作品的内容。翠竹、红梅、梧桐、绿蕉、枯木等的处理,尤其是姿态各异的太湖石的描绘,达到炉火纯青的效果,可谓前无古人。在色彩的处理上,重彩与水色的对比运用,亦有独创之处。以《迎春》一幅为例,整个画面以水墨和草绿为主色调,而仕女衣领上的两道石青色,大大丰富了画面的变化,突出了人物,推开了景物。它是陈先生仕女画独特风貌的典型体现。

少梅先生还有一些粗放风格的人物作品,不孜孜于细节,而专注于人物神情的捕捉和意境的表现,笔墨奔放,沉着爽利而充满激情,最能体现少梅先生的笔墨功夫。这类作品如《东方朔偷桃图》、《钟进士醉酒图》、《卖饼儿》等,皆为传神妙品。启功先生曾高度评价这些作品所表现的腕底功力云:“运毫何殊运斤,著墨既是明人”、“其纸不过三十年,其笔则三百年。”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陈少梅作品

扇面难画。纸扇上有一层胶,而金笺扇面又极光滑,没有经验是很难驾驭的。很多名家,一辈子不敢碰扇面。而陈少梅的扇面画却在现代画坛中享有盛誉,这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少梅的扇面多次创出拍卖天价的事实,即可见一斑。少梅先生在光滑的扇面上能如在宣纸上一样施展其精妙的笔墨技巧,工笔、写意皆得心应手,枯笔、飞白亦表现自如。他善于利用扇面这一特殊的形式,精心布局,巧妙构图,咫尺空间也能表现恢弘、复杂的场面。仅举他的《桃花源图》为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笔调清新流畅,描写逼真,使读者如临其境的好文章。要把文中渔人所见画成一幅画,还要压缩在小不盈尺的扇面上,其表现手法、布局构图等等的难度,可以想见。《桃花源图》扇面一打开,所见并非一片桃林,渔人舍下的小舟安排在扇面右下角的板桥边,巨大的山岩挡住去路,暗示“山有小口”;扇面的左上角则“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正面上方的大块空白,则表现“良田、美池”,把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形象地再现了出来。

少梅先生的其他扇面画,如山水、梅竹、仕女、高士等,无不匠心独运,构思巧妙,细笔精绘,亦为近现代扇面画别开生面。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陈少梅作品

陈少梅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不仅重视大幅作品的创作,也喜欢画小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似乎从不闲着。他平时用一种日本美浓幛子卷纸,裁成盈尺,画了很多山水小品,供课徒之用。这些小品笔墨精妙,显示出其深厚的功力。综观他的作品,不论大小繁简,都给人以严肃认真、匠心独运之感,这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大师所不可缺少的。

少梅先生也喜欢画梅、兰、竹、菊及花鸟、墨荷等。他画梅、兰、竹、菊多与山石泉瀑相结合,清脱潇洒,境界幽静秀美,自成面貌。画梅主干勾皴一次成形,老辣苍劲;勾花自如随意,冷逸孤傲,一如他所题“几片冰魂,千秋古雪”的意境。他画墨竹,爽劲挺健,俊逸多姿,风神卓绝。他的花鸟画如《墨荷》、《双清图》、《喜鹊登梅》等,挺拔秀丽,清气盈纸,同样体现了他深厚的笔墨功力。这既是画家内在气质和精神品格的自然流露,也为他的人物、山水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与夫人冯忠莲合作的双幅梅花巨幛《东风第一枝》,老干的皴擦与枝条的穿插,不落俗套,给人以老树新枝的清新感觉。1990年中央文史馆代表团访问香港,这幅《东风第一枝》一起赴港展出,好评如潮,并在电视台节目中介绍

少梅先生注重写生。20世纪40年代兵荒马乱,交通工具极其落后,但他的足迹踏遍北京西山各地,画了很多速写。他经常告诉学生:“冬天的树枝,树叶都落去了,穿插走势看得清楚了。不同的树,枝条生长的姿态各不相同,必须深入观察,不断动手。”他画秋林题材,红叶秋树,枝条穿插极为繁杂,但层次分明,繁而不乱。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生计关系,他创作了几本连环画,如《孔十爹》、《相思树》等。为此,他到远郊去画羊群,到工地去写生,到棉田里画棉花……而《江南春》、《小姑山》、《颐和园》等精品的成功创作,也都是与他深入生活、注重写生分不开的。

目前,陈少梅先生作品造假者很多。一棵树、一块石,有时摹临得有些形似,但一看落款,马上就露了马脚——因为少梅先生的书法是很难摹拟的。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陈嘉言书法作品

少梅先生题画的书法,着字不多,而笔笔耐人寻味,可与画面的气息相映衬。

他的字早期得益于其父陈梅生先生。梅生老书学二王,舒展端丽,俊逸潇洒,名重一时;鉴湖女侠秋瑾曾有《上陈先生梅生索书室联诗》云:

如雷久闻右军名,问字愁难列讲庭。

欲乞一联绮丽笔,闺中曾读养鹅经。

把他和王羲之相比,可见他书名之盛。少梅先生在父亲的指导下,打下了深厚的帖学根基。

后来少梅又写“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倪字横平竖直,入笔、收笔都很有特点。启功先生曾经分析说:

元代书画家倪瓒书法学六朝人,僻涩中独具古媚的风格,后世恽寿平、僧渐江等都学过他,并不能十分相似,足证不易模拟。(启功《陈少梅画集·〈序言〉》)

少梅先生对倪瓒书法情有独钟,亦下过临摹苦功,几张倪字的照片,四角都已磨圆,不知摹临了多少日、学过多少遍,所以终能得其真髓,再现倪字的神妙处。

少梅先生晚年又参学米字,索求其气象。几本珂罗版的米字帖,用朱砂笔在上面圈圈点点,亦不知临了多久。故少梅书法灵活瘦硬、沉着飞翥,自成面貌,与其画相得益彰,并称绝伦。

陈先生擅写蝇头小字。如《琵琶行》扇面,竟将白居易《琵琶行》全诗六百余言,悉录于小不盈尺的扇面之右上方,字字神完气足,清晰精彩,使扇面书画合璧,堪称奇珍。这些都足见他法书功力的深厚。

《荣宝瑰梦》陈少梅先生的绘画艺术

图:坐落于衡东武家山公园的陈少梅美术馆

我还收藏有少梅先生1947年写给王作求先生的三封信,行、草相间,洋洋洒洒,笔走龙蛇,酣畅淋漓,美不胜收,亦为近世罕见。从兹可见,少梅先生在行草方面取得的成就亦非同凡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