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創業板,一對蹺蹺板——每周看市2018-3-31

本週市場擺脫了恐慌氣氛,開始企穩反彈,急先鋒是創業板,本週大漲10%,上證指數則只微紅了0.5%,作為大盤藍籌代表的上證50指數更是下跌了2.5%。

上證50和創業板可以說是對冤家,鬧分家不是一天兩天了,去年,上證50牛掰的不行,一路長陽,創業板則萎靡不振,一路盤跌。《紅樓夢》裡說,家裡的那點事,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今年2月份開始,風向變了,創業板堅挺了起來,上證50則開始跌跌不休。

主板創業板,一對蹺蹺板——每週看市2018-3-31

兩個指數蹺蹺板的行為,可以說是市場風格轉換,但說到底,還是沒錢。如果是大牛市,個股會普漲的,現在的蹺蹺板行為,說明還是存量資金博弈。

投資市場上,人們最常乾的事是事後諸葛亮,等行情走出來了,總會找到理由。創業板既然漲了起來,原因當然可以講出很多:

1、經過去年的下跌,許多中小創股票跌出新低,存在較強的反彈動力。

2、國家加大科技興國的投入,以計算機、通信、電子、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股,集中在中小創中,所以創業板更強勢。

3、特朗普貿易戰,矛頭指向的是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凡是敵人害怕的,就是我們要乾的,所以科技股就該漲。

4、為迎接獨角獸上市,海外BAJT的迴歸,科技股題材股自然升溫。

5、創業板成長性更高。

……如此種種,還可以再羅列下去。

主板創業板,一對蹺蹺板——每週看市2018-3-31

那麼,去年講的價值投資還要不要?茅臺、格力、美的、平安這些業績增長30%以上的,算是沒有成長性嗎?

選站隊,我還是站績優藍籌股這邊。

現在股票數量3500只,存量資金博弈下,個股分化不可避免。有業績,有成長性的股票最終總會跑贏市場。題材炒作大多是短期行為,不值錢的股,就算吹到天上,還是要遵循地球引力,迴歸地面。中國在資本市場上保持開放的態度,價值投資的理念只會越來越強化,畢竟這是通行的國際準則。要我說,主板還是創業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個股。

另一個就是感覺市場競爭下,贏者通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各個行業的集中性都在提高。市場份額佔比大的公司,越容易擊敗對手,抗風險能力也強。央企的改革,大體上是合併,組成更大的公司,以取得競爭優勢。互聯網江湖中,騰訊常用的策略就是等,看到哪個應用火起來,就迅速出手,或收購,或作出同類產品,利用用戶粘性高的優勢一舉碾壓。如果說大盤股就沒有成長性,我不認同。

再說一下目前火熱的科技股,不是不想買,而是水平低,不會挑。中國經濟要轉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搶佔科技制高點,當然是正確的國策。可是具體到A股的上市公司,就很難選擇了。區塊鏈、芯片、5G……哪個都有十足的噱頭,公司一大把,估值都不低,最後真能創新成功的一定只是寥寥幾家,大部分會淪為魚腩部隊。魚龍混雜中,真沒那個慧眼。

短期說,資金流向創業板,此消彼長,藍籌弱,創業強,市場對新科技熱情高漲,周線形態上創業板一陽包兩陰,上攻形態無疑。

主板創業板,一對蹺蹺板——每週看市2018-3-31

週末再多翻翻創業個股的基本面,找找具體標的,用小倉位試試水。


操作計劃:目前滿倉績優股。如果大盤反彈力度較好,考慮減倉部分成長性差的績優股,用小倉位試試創業板。總體上還是要堅持價值優先的原則。

期市:市場從美國加息、貿易戰的陰影中走出,開始躍躍欲試的上攻。在看好的品種中,上攻10日線,做一次買入,下週如果收市站上5周均價,考慮開較大的倉位做多。

主板創業板,一對蹺蹺板——每週看市2018-3-31

主板創業板,一對蹺蹺板——每週看市2018-3-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