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灵甫孟良崮绝笔?

胡乃广




张灵甫是抗日名将,作战勇敢,胆略过人,在解放战争中,其麾下74师一度让华东野战军吃了苦头,必须承认的是张灵甫是个将才,治军有方。



但张灵甫也有几乎每个人都难以克服的弱点,那就是居功自傲,张灵甫在山东战场表现出色,深得蒋介石器重,于是张灵甫开始目中无人,连自己的上级也看不起,把同是83师师长的李天霞更是没放在眼里。由于居功自傲,引起其他将领严重不满,在74师被困孟良崮时,张灵甫虽死守待援,但周边军队都不愿出兵相救,最后只能饮弹自尽。


毒刺剑客


假的。用笔完全不对路,这渣渣水平顶多也就一个司务长,称不上书法。


馋嘴肥猫铲史官


张灵甫的孟良崮绝笔?哎呦!我被恶心到了。

张灵甫身上太多的谎言了!

1,张灵甫有没有上北大。

很多人说,张灵甫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了一年因学费不足退学。这是来自于钟子麟的《张灵甫传》的说法。这个说法有三点硬伤:

  1. 北京大学在1919年到1952年只有史学系,没有历史系,而且,查询北京大学1924年前后的入学就学资料,没有张灵甫或者张钟灵的名字。

  2. 张灵甫家因为什么经济陷入困顿,逼不得已退学,可是到底是因为什么张灵甫家突然变得困难了?钟子麟没有解释,我觉得这是大bug。

  3. 还有,北京大学的学生地位很高的,可是张灵甫从北大退学后投靠的是河南小军阀胡景翼,当了一年多的兵油子,一点长进都没有。如果真的是投笔从戎,为什么不直接上军校去?解释不通。

唯一的可能性是,张灵甫没有去北大读书,最有可能是在北京考试一年多,没有被北大录取,直接回去陕西了。至于他为什么找胡景翼这样的小军阀当兵,最有可能是犯了罪,到军中逃命!

2,张灵甫杀妻,真相如何?

张灵甫在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师当团长,前途无量,吴海兰嫁给他享福,没想到张灵甫一言不合就拔枪,一枪打死了吴海兰。

张灵甫打死吴海兰,直接到胡宗南部队寻求庇护,这和当初投军胡景翼恐怕是一样的性质。如果不是大舅哥到处告状,惊动了女权运动领袖于凤至宋美龄,这件事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张灵甫杀妻,他的解释是吴海兰窃取他的军事文件,可是有拿不出任何证据。当然,还有好事者说吴海兰给他戴了绿帽,当然更没有证据。张灵甫不仅杀了妻子,还给死人身上泼脏水,真是可恶!

3,张灵甫兵败孟良崮,责任几何?

张灵甫带着整编74师,顾盼自雄,不可一世,瞧不起同僚友军,也瞧不起山东野战军。还在山东解放区做下了烧杀抢掠的罪恶勾当,这样的祸国殃民的军队,不灭亡还等什么?

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孤军冒进,被围困在孟良崮,解放军发起总攻之前,他还信誓旦旦和蒋介石保证,死守孟良崮中间开花和解放军大决战。结果战斗一天半,张灵甫逃进山洞,被解放军战士一枪击毙!

张灵甫死不足惜,整编74师3万将士死的冤啊!

4,张灵甫绝笔,真假难辨?

张灵甫绝笔?呵呵!前文提到,张灵甫一直希望中间开花打败解放军,这么狂妄,他会写遗书吗?后来兵败如山倒,逃命要紧,有时间写遗书吗?


张灵甫绝笔,实际上是王耀武伪造的,从笔迹上就能看出来。

(这是盛传的“张灵甫”绝笔)

这是张灵甫的书法作品,看着像吗?懂书法的来说说!


历史知事


中将师长张灵甫苦等的援军迟迟未能赶到,这对近3万74师官兵来说是致命的。在被共军九个纵队20多万兵力包围的孟良崮上,已顽强坚守了三天三夜,体力很快将被耗尽,山上没有水源,先进的美式枪械也因无水冷却,枪膛被打到彻底变形。不仅如此,几天前还在一路追战、逼迫华野全部主力急渡沂河撤出山东的美装74师,军令畅通作战英勇,战斗力之强令人惊愕。但善于谋战的张灵甫万万没有料到,自己以生命为代价缜密制定“中心开花、一战定乾坤”的作战计划里,反包围共军的国军主力中竟出了一路置党国利益于不顾的83师师长李天霞。临战违令的李天霞使“中心开花战术”化为泡影,而华野则在大战之际徒增这个“第十特别纵队”,真是喜出望外。孟良崮的战败对国军而言是致命的,它直接打破了双方的军事平衡和战略布局。从另外一个角度看,74师全军几近覆没,华野付出牺牲15万官兵的代价,令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成为政治意义上的大捷。一位曾受训并毕业于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军方高官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方陆军学院从来没有将孟良崮战役用作战术上的胜战教案”。陈毅元帅曾对被俘74师军官坦率地说:“…你们74师战功卓越,战斗力亦堪为国民党军队之冠。可仍然逃不脱被歼的命运,各位应深深研究其中的原因”,将校们听后一时无语。


mao6211


张灵甫抗日将领,蒋公的爱将,蒋公王牌74整编师长中将军衔,就是原来的74军军长张灵甫,三万两千多人。足够三个普通师的编制。本文力求在人性,人格尊严和信仰上解读张灵甫中将。

分析这份遗书应该是张灵甫的手迹。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张灵甫是爱中华民国的,能以死效忠党国,不成功,变成仁的国民党训在张灵甫身上得到了验证。



当聪明的张灵甫看到战事以去,为国殉职是军人的效忠效义。就这一点,所有的中国人,包括共产党人都得为之敬仰,为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而流泪。


中国共产党人粟裕陈毅指挥的孟良崮战役。连小鬼子投降共产党人都不杀。张灵甫为什么不投降?这么多战浮,共产党人都不杀,更不能杀张灵浦。

张灵甫既然选择了要为党国效忠成仁。无论是与人民为敌的非正义战争,还是他的顽固效忠思想。这些抛开不提,视死如归的中华男儿血性可歌可泣,不是中国人民人人都能做到的。

死都不怕,一份遗书哪能有假?至与妻子王玉“龄”字用了“玲”字。其实也不难解释。“龄”只是年龄的意思,没有“玲”有更深远的意义。可能平常张灵甫也写“玲”而不写“龄”。主要是好写。

王玉龄与张灵浦17岁结婚19岁时,张灵甫就死在孟良崮指挥部的山洞里。1928年生人的王玉龄。生在豪门富贵大户人家。一生守寡,也很苦的,1949年先到台湾又到美国苦读四年,毕业于纽约大学当了五年会计。后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20余年退休。

1973王玉龄在中国政府的邀情下,回国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当时只有她和杨振宁教授能自由在美国来华。

日本在侵占宝岛台湾后利用台湾人民的血汗钱,以台湾政府的名益在日本东京繁华地段购买了【光华寮】【清华寮】日本投降后,这两穜大厦的产权证在日本人手里。到上世纪80年代没有归还中国。

王玉龄得知此事,经过不懈努力周旋以法律的形式将这两穜房产权证复印件交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法律的形式将这两穜价值可观的大厦收回。房产权属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当时日本华裔律师主张将房产交于台湾。王玉龄说,与台湾没有官方关系。,交于台湾是错误的。

在台湾主张两岸和平统一,和分裂祖国的陈水扁等做了不懈的斗争。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王玉龄都是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1997年7月偕老母亲王罗希回到湖南长沙老家直到母亲百岁仙逝。

张灵甫一代为民国献身的国民有骨头的中将,死后国民政府追认妻子王玉龄上将遗孀扶恤待遇。那时在台湾只有十几斤米。苦了张灵甫的儿子和母亲们。

虽然张灵甫死不投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敌。怎么说这样的政治立场也是错误的。就是效忠民国,效忠蒋家王朝也是错误的。但从人性人品和做人的骨气上又是一代天骄豪杰,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成者王侯,败者寇。国民党蒋公的大败北是张灵甫无论无何也是想不通的遗憾。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意可删除图片。历史资料来自网络,真实可靠。文章观点原创。对历史人物功过事非公正,公平的评论是当代后人的历史责任。我们不献媚与任何历史人物,也决不做落井下石的小人,来绯闻绯谤历史人物。公平公正认识历史是辩证论者的法宝。婵去历史的尘埃,让中华闪光的人性照亮前进的征程。是人之初善良的本性。)


张大河创意富有源泉


张灵甫,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时年44岁,死时留下这幅绝笔信。

避开政治不谈,单就字论字,从这纸孟良崮绝笔以及现在所能看到的他的墨迹来看,张灵甫在书法上造诣绝非一般!


1、张灵甫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黄埔军校,少年英才,书法上得到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的指教。其书法所展现出的温文尔雅、优裕从容,即便纵观当代书坛也是难得一见的。

问题中所附的这一《绝笔书》,是典型的北魏碑派书法,楷中寓行,行中寓楷,楷行相间,形神兼备。虽是小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却是举重若轻,刚柔相济,腴润秀劲。在战事非常之时,信笔而书,书法却能达到如此境界,可以想见其平时书法功力之深。


2、网上还能找到张灵甫的一些书法(如上图),从风格上看,脱胎于碑体书法,干净利落而又洒脱不羁、朴质奇崛而又雄逸豪放的艺术特征展露得极为充分。张灵甫所处的年代,时处中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书法承袭清末崇尚碑学之风,变古为新,,碑帖互用,涌现出诸如康有为、沈曾植、于右任等一大批书法名家,张灵甫受碑学书法影响是在情理之中。


3、网上还收集到另一幅张灵甫书写的草书作品(如上图),风格迥异,笔法来源于宋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帖的风韵,结体大开大合,聚散收放,纵横跌宕,从容娴雅。可见,张灵甫不仅对北碑下过很深的功夫,对于黄庭坚草书也能应用自如。

能有如此笔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足令当代很多靠写毛笔字吃饭的人汗颜!网友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漫漫书法路,加我不孤独!


麓风轩



应答,抛开政治不讲,张灵甫北大学生,又毕业于黄埔四期,抗日名将,蒋介石五大主力之首,应该算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本身文化基础扎实,不等于书家都是北大才子,所以并不奇怪,可惜跟错了人,否则最低也弄个上将或大将没问题。


9紫气東来



张灵甫将军是我们陕西长安人,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时年44岁。

张灵甫可以说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美男子,尤其在书法上有较高造诣。


在生前,张灵甫与同是陕西人的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常有交往,并得到了于右任的亲身指点,让他在书法上的进步很大。

清末民初,在书法上推崇碑学,追求魏碑那种宽博、凝厚、稳重的书法美学。碑学书法代表层出不穷,主要有康有为和于右任,沈尹默等人。



在大的审美特征上,张灵甫的书法是跟当时的碑学传统一致的。

关于《孟良崮绝笔》的真假,现在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张灵甫在这次战役中,看到大势已去,无力扭转战局,他要用自杀来赎罪,绝笔信是他自杀前写给上级的遗书。

另一个说法是,张灵甫在战场上已被击毙,为了给上级有个交代,张灵甫的下属模仿他的笔迹写了这封遗书。



哪种说法真实我们不去考查,在此,仅说绝笔信的书法艺术特征。

可以看出,此幅书法以行书写成,同时融入了魏碑宽博厚重的特征,同时,又有于右任那种刚柔相济的书写特征。全篇行云流水,气韵生动,能看出是在短时间内,一气呵成写就的。

整体上,不失一件章法与笔法,情感和意蕴,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书法佳品,它代表了作者理想的书写状态。


鸿鹄迎罡


张灵甫20岁北大历史系,后因无力负担学费而退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与林彪同是黄埔四期同学。

1936年,张灵甫枪杀了妻子被判刑,自行押解到南京,因盘缠不够一路靠……卖字……到的南京监狱。

之后抗战爆发,张灵甫几乎参加了抗日的所有会战,战斗中被打瘸了一条腿,是不折不扣的抗日将军。抗战时期是张灵甫一生的顶峰。

张灵甫酷爱书法,常去到西安城内的碑林临摹碑帖。在抗战之前,张灵甫还没有暴得大名时,求字者就已甚多,很多商户的匾额就是张的字。张曾因书法被于右任称作:“奇才”。

可惜,44岁死于内战。

绝句•祭抗战英雄张灵甫 @老街味道

烽火长安气不平,驱倭仗剑济生灵,

自古英雄任臧否,不掩韩碑矗汗青。


老街味道


这个字能另书法家汗颜?算了不骂你没见识了。看看蒋总统的字再说别的。

张灵甫顶多算作抗日英雄,算不上什么名将,在国军序列里他都算不上抗日名将,要不然作为老蒋心腹,又有那么大的战功,老蒋怎么舍不得给他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呢?

论出名,张灵甫是在苏北战役后,才在国军序列里比较出名。

再说,张粉说他北大历史系高材生,张灵甫求学那年北大都没历史系,他咋上的北大?北大当年学生册里可没有张灵甫或者张忠麟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