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靈甫孟良崮絕筆?

胡乃廣




張靈甫是抗日名將,作戰勇敢,膽略過人,在解放戰爭中,其麾下74師一度讓華東野戰軍吃了苦頭,必須承認的是張靈甫是個將才,治軍有方。



但張靈甫也有幾乎每個人都難以克服的弱點,那就是居功自傲,張靈甫在山東戰場表現出色,深得蔣介石器重,於是張靈甫開始目中無人,連自己的上級也看不起,把同是83師師長的李天霞更是沒放在眼裡。由於居功自傲,引起其他將領嚴重不滿,在74師被困孟良崮時,張靈甫雖死守待援,但周邊軍隊都不願出兵相救,最後只能飲彈自盡。


毒刺劍客


假的。用筆完全不對路,這渣渣水平頂多也就一個司務長,稱不上書法。


饞嘴肥貓鏟史官


張靈甫的孟良崮絕筆?哎呦!我被噁心到了。

張靈甫身上太多的謊言了!

1,張靈甫有沒有上北大。

很多人說,張靈甫上了北京大學歷史系,學了一年因學費不足退學。這是來自於鍾子麟的《張靈甫傳》的說法。這個說法有三點硬傷:

  1. 北京大學在1919年到1952年只有史學系,沒有歷史系,而且,查詢北京大學1924年前後的入學就學資料,沒有張靈甫或者張鍾靈的名字。

  2. 張靈甫家因為什麼經濟陷入困頓,逼不得已退學,可是到底是因為什麼張靈甫家突然變得困難了?鍾子麟沒有解釋,我覺得這是大bug。

  3. 還有,北京大學的學生地位很高的,可是張靈甫從北大退學後投靠的是河南小軍閥胡景翼,當了一年多的兵油子,一點長進都沒有。如果真的是投筆從戎,為什麼不直接上軍校去?解釋不通。

唯一的可能性是,張靈甫沒有去北大讀書,最有可能是在北京考試一年多,沒有被北大錄取,直接回去陝西了。至於他為什麼找胡景翼這樣的小軍閥當兵,最有可能是犯了罪,到軍中逃命!

2,張靈甫殺妻,真相如何?

張靈甫在胡宗南的天下第一師當團長,前途無量,吳海蘭嫁給他享福,沒想到張靈甫一言不合就拔槍,一槍打死了吳海蘭。

張靈甫打死吳海蘭,直接到胡宗南部隊尋求庇護,這和當初投軍胡景翼恐怕是一樣的性質。如果不是大舅哥到處告狀,驚動了女權運動領袖于鳳至宋美齡,這件事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張靈甫殺妻,他的解釋是吳海蘭竊取他的軍事文件,可是有拿不出任何證據。當然,還有好事者說吳海蘭給他戴了綠帽,當然更沒有證據。張靈甫不僅殺了妻子,還給死人身上潑髒水,真是可惡!

3,張靈甫兵敗孟良崮,責任幾何?

張靈甫帶著整編74師,顧盼自雄,不可一世,瞧不起同僚友軍,也瞧不起山東野戰軍。還在山東解放區做下了燒殺搶掠的罪惡勾當,這樣的禍國殃民的軍隊,不滅亡還等什麼?

張靈甫在孟良崮戰役中,孤軍冒進,被圍困在孟良崮,解放軍發起總攻之前,他還信誓旦旦和蔣介石保證,死守孟良崮中間開花和解放軍大決戰。結果戰鬥一天半,張靈甫逃進山洞,被解放軍戰士一槍擊斃!

張靈甫死不足惜,整編74師3萬將士死的冤啊!

4,張靈甫絕筆,真假難辨?

張靈甫絕筆?呵呵!前文提到,張靈甫一直希望中間開花打敗解放軍,這麼狂妄,他會寫遺書嗎?後來兵敗如山倒,逃命要緊,有時間寫遺書嗎?


張靈甫絕筆,實際上是王耀武偽造的,從筆跡上就能看出來。

(這是盛傳的“張靈甫”絕筆)

這是張靈甫的書法作品,看著像嗎?懂書法的來說說!


歷史知事


中將師長張靈甫苦等的援軍遲遲未能趕到,這對近3萬74師官兵來說是致命的。在被共軍九個縱隊20多萬兵力包圍的孟良崮上,已頑強堅守了三天三夜,體力很快將被耗盡,山上沒有水源,先進的美式槍械也因無水冷卻,槍膛被打到徹底變形。不僅如此,幾天前還在一路追戰、逼迫華野全部主力急渡沂河撤出山東的美裝74師,軍令暢通作戰英勇,戰鬥力之強令人驚愕。但善於謀戰的張靈甫萬萬沒有料到,自己以生命為代價縝密制定“中心開花、一戰定乾坤”的作戰計劃裡,反包圍共軍的國軍主力中竟出了一路置黨國利益於不顧的83師師長李天霞。臨戰違令的李天霞使“中心開花戰術”化為泡影,而華野則在大戰之際徒增這個“第十特別縱隊”,真是喜出望外。孟良崮的戰敗對國軍而言是致命的,它直接打破了雙方的軍事平衡和戰略佈局。從另外一個角度看,74師全軍幾近覆沒,華野付出犧牲15萬官兵的代價,令孟良崮戰役的勝利成為政治意義上的大捷。一位曾受訓並畢業於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軍方高官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方陸軍學院從來沒有將孟良崮戰役用作戰術上的勝戰教案”。陳毅元帥曾對被俘74師軍官坦率地說:“…你們74師戰功卓越,戰鬥力亦堪為國民黨軍隊之冠。可仍然逃不脫被殲的命運,各位應深深研究其中的原因”,將校們聽後一時無語。


mao6211


張靈甫抗日將領,蔣公的愛將,蔣公王牌74整編師長中將軍銜,就是原來的74軍軍長張靈甫,三萬兩千多人。足夠三個普通師的編制。本文力求在人性,人格尊嚴和信仰上解讀張靈甫中將。

分析這份遺書應該是張靈甫的手跡。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張靈甫是愛中華民國的,能以死效忠黨國,不成功,變成仁的國民黨訓在張靈甫身上得到了驗證。



當聰明的張靈甫看到戰事以去,為國殉職是軍人的效忠效義。就這一點,所有的中國人,包括共產黨人都得為之敬仰,為這種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精神而流淚。


中國共產黨人粟裕陳毅指揮的孟良崮戰役。連小鬼子投降共產黨人都不殺。張靈甫為什麼不投降?這麼多戰浮,共產黨人都不殺,更不能殺張靈浦。

張靈甫既然選擇了要為黨國效忠成仁。無論是與人民為敵的非正義戰爭,還是他的頑固效忠思想。這些拋開不提,視死如歸的中華男兒血性可歌可泣,不是中國人民人人都能做到的。

死都不怕,一份遺書哪能有假?至與妻子王玉“齡”字用了“玲”字。其實也不難解釋。“齡”只是年齡的意思,沒有“玲”有更深遠的意義。可能平常張靈甫也寫“玲”而不寫“齡”。主要是好寫。

王玉齡與張靈浦17歲結婚19歲時,張靈甫就死在孟良崮指揮部的山洞裡。1928年生人的王玉齡。生在豪門富貴大戶人家。一生守寡,也很苦的,1949年先到臺灣又到美國苦讀四年,畢業於紐約大學當了五年會計。後在美國航空公司工作20餘年退休。

1973王玉齡在中國政府的邀情下,回國受到周總理的接見,當時只有她和楊振寧教授能自由在美國來華。

日本在侵佔寶島臺灣後利用臺灣人民的血汗錢,以臺灣政府的名益在日本東京繁華地段購買了【光華寮】【清華寮】日本投降後,這兩穜大廈的產權證在日本人手裡。到上世紀80年代沒有歸還中國。

王玉齡得知此事,經過不懈努力周旋以法律的形式將這兩穜房產權證複印件交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法律的形式將這兩穜價值可觀的大廈收回。房產權屬北京中央人民政府。當時日本華裔律師主張將房產交於臺灣。王玉齡說,與臺灣沒有官方關係。,交於臺灣是錯誤的。

在臺灣主張兩岸和平統一,和分裂祖國的陳水扁等做了不懈的鬥爭。無論從哪個方面看王玉齡都是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的。1997年7月偕老母親王羅希回到湖南長沙老家直到母親百歲仙逝。

張靈甫一代為民國獻身的國民有骨頭的中將,死後國民政府追認妻子王玉齡上將遺孀扶恤待遇。那時在臺灣只有十幾斤米。苦了張靈甫的兒子和母親們。

雖然張靈甫死不投降,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為敵。怎麼說這樣的政治立場也是錯誤的。就是效忠民國,效忠蔣家王朝也是錯誤的。但從人性人品和做人的骨氣上又是一代天驕豪傑,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成者王侯,敗者寇。國民黨蔣公的大敗北是張靈甫無論無何也是想不通的遺憾。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異意可刪除圖片。歷史資料來自網絡,真實可靠。文章觀點原創。對歷史人物功過事非公正,公平的評論是當代後人的歷史責任。我們不獻媚與任何歷史人物,也決不做落井下石的小人,來緋聞緋謗歷史人物。公平公正認識歷史是辯證論者的法寶。嬋去歷史的塵埃,讓中華閃光的人性照亮前進的征程。是人之初善良的本性。)


張大河創意富有源泉


張靈甫,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中將軍銜,曾任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1947年5月16日於解放戰爭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死時留下這幅絕筆信。

避開政治不談,單就字論字,從這紙孟良崮絕筆以及現在所能看到的他的墨跡來看,張靈甫在書法上造詣絕非一般!


1、張靈甫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黃埔軍校,少年英才,書法上得到國民黨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的指教。其書法所展現出的溫文爾雅、優裕從容,即便縱觀當代書壇也是難得一見的。

問題中所附的這一《絕筆書》,是典型的北魏碑派書法,楷中寓行,行中寓楷,楷行相間,形神兼備。雖是小字,看似信手拈來,其實卻是舉重若輕,剛柔相濟,腴潤秀勁。在戰事非常之時,信筆而書,書法卻能達到如此境界,可以想見其平時書法功力之深。


2、網上還能找到張靈甫的一些書法(如上圖),從風格上看,脫胎於碑體書法,乾淨利落而又灑脫不羈、樸質奇崛而又雄逸豪放的藝術特徵展露得極為充分。張靈甫所處的年代,時處中華民國時期。這一時期的書法承襲清末崇尚碑學之風,變古為新,,碑帖互用,湧現出諸如康有為、沈曾植、于右任等一大批書法名家,張靈甫受碑學書法影響是在情理之中。


3、網上還收集到另一幅張靈甫書寫的草書作品(如上圖),風格迥異,筆法來源於宋四大家之一的黃庭堅,有《李白憶舊遊詩卷》、《諸上座帖》等帖的風韻,結體大開大合,聚散收放,縱橫跌宕,從容嫻雅。可見,張靈甫不僅對北碑下過很深的功夫,對於黃庭堅草書也能應用自如。

能有如此筆墨,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足令當代很多靠寫毛筆字吃飯的人汗顏!網友們覺得呢?歡迎留言討論!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漫漫書法路,加我不孤獨!


麓風軒



應答,拋開政治不講,張靈甫北大學生,又畢業於黃埔四期,抗日名將,蔣介石五大主力之首,應該算是一個很優秀的人才,本身文化基礎紮實,不等於書家都是北大才子,所以並不奇怪,可惜跟錯了人,否則最低也弄個上將或大將沒問題。


9紫氣東來



張靈甫將軍是我們陝西長安人,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戰役中戰死,時年44歲。

張靈甫可以說是一位才貌雙全的美男子,尤其在書法上有較高造詣。


在生前,張靈甫與同是陝西人的書法大師于右任先生常有交往,並得到了于右任的親身指點,讓他在書法上的進步很大。

清末民初,在書法上推崇碑學,追求魏碑那種寬博、凝厚、穩重的書法美學。碑學書法代表層出不窮,主要有康有為和于右任,沈尹默等人。



在大的審美特徵上,張靈甫的書法是跟當時的碑學傳統一致的。

關於《孟良崮絕筆》的真假,現在爭論不休,有人說是張靈甫在這次戰役中,看到大勢已去,無力扭轉戰局,他要用自殺來贖罪,絕筆信是他自殺前寫給上級的遺書。

另一個說法是,張靈甫在戰場上已被擊斃,為了給上級有個交代,張靈甫的下屬模仿他的筆跡寫了這封遺書。



哪種說法真實我們不去考查,在此,僅說絕筆信的書法藝術特徵。

可以看出,此幅書法以行書寫成,同時融入了魏碑寬博厚重的特徵,同時,又有于右任那種剛柔相濟的書寫特徵。全篇行雲流水,氣韻生動,能看出是在短時間內,一氣呵成寫就的。

整體上,不失一件章法與筆法,情感和意蘊,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的書法佳品,它代表了作者理想的書寫狀態。


鴻鵠迎罡


張靈甫20歲北大歷史系,後因無力負擔學費而退學,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與林彪同是黃埔四期同學。

1936年,張靈甫槍殺了妻子被判刑,自行押解到南京,因盤纏不夠一路靠……賣字……到的南京監獄。

之後抗戰爆發,張靈甫幾乎參加了抗日的所有會戰,戰鬥中被打瘸了一條腿,是不折不扣的抗日將軍。抗戰時期是張靈甫一生的頂峰。

張靈甫酷愛書法,常去到西安城內的碑林臨摹碑帖。在抗戰之前,張靈甫還沒有暴得大名時,求字者就已甚多,很多商戶的匾額就是張的字。張曾因書法被于右任稱作:“奇才”。

可惜,44歲死於內戰。

絕句•祭抗戰英雄張靈甫 @老街味道

烽火長安氣不平,驅倭仗劍濟生靈,

自古英雄任臧否,不掩韓碑矗汗青。


老街味道


這個字能另書法家汗顏?算了不罵你沒見識了。看看蔣總統的字再說別的。

張靈甫頂多算作抗日英雄,算不上什麼名將,在國軍序列裡他都算不上抗日名將,要不然作為老蔣心腹,又有那麼大的戰功,老蔣怎麼捨不得給他一枚青天白日勳章呢?

論出名,張靈甫是在蘇北戰役後,才在國軍序列裡比較出名。

再說,張粉說他北大歷史系高材生,張靈甫求學那年北大都沒歷史系,他咋上的北大?北大當年學生冊裡可沒有張靈甫或者張忠麟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