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贊臣育兒新概念:新生寶寶關鍵的第1周護理備忘,照著做就行

不管孕期看過多少本書,當寶寶呱呱墜地後,新手爸媽們還是免不了手忙腳亂。寶寶為什麼老哭?怎麼洗澡,怎麼換尿片,怎麼護理小肚臍……哎呀呀問題太多了!

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新手爸媽們快快pick這份新生兒護理備忘錄,幫你們順利度過充滿磨合的第一週吧。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新生寶寶關鍵的第1周護理備忘,照著做就行

備忘錄之一:黃金時間開奶,抓住產後30分鐘-1小時

“寶寶有吃飽嗎”幾乎是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

母乳是媽媽為寶寶準備的最珍貴的食物,它不僅包含豐富的營養,而且還能給孩子提供天然的抗體。例如在初乳中含量最高的乳鐵蛋白(高達20%),就能有效激發寶寶天生的保護力。

據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發布的《乳鐵蛋白共識》,每天攝入母乳含量的乳鐵蛋白,能有效降低腹瀉、新生兒壞血癥、呼吸道疾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病風險。

然而,媽媽分娩後不可能即刻就有乳汁,需要寶寶不斷吸吮母親的乳頭,以刺激乳房產生乳汁。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新生寶寶關鍵的第1周護理備忘,照著做就行

美國兒科醫生認為分娩一小時左右是開始母乳餵養的黃金時期,因為此刻嬰兒反應機敏,非常想吃奶,而過了這個時間嬰兒可能會困了,難以正確地銜住乳頭。

中國的兒科醫生同樣建議,只要母嬰情況穩定,在嬰兒出生之後應儘快讓嬰兒吸吮母親的乳頭,儘可能在產後30分鐘內就啟動母乳餵養。

抓住開奶的黃金時間,越早吸吮越容易有奶水分泌也是國內醫院認可的說法。所以,在寶寶娩出並做了初步的健康評估之後,護士會將寶寶放在媽媽身體上,此刻正好是寶寶學習吸吮母乳的絕佳時機,產床上的媽媽們一定要記住這個黃金時間哦。

備忘錄之二:探尋“嬰語”的秘密

新生寶寶免不了會經常哭,讓新手爸媽們擔心不已。

啼哭是嬰兒表達情緒和需求的語言,美國超級育嬰師特雷西-霍格在《嬰語的秘密》中建議家長採取“SLOW”策略來理解寶寶的需求。

S(Stop)——停下來調整自己的感知;

L(Listen)——聽一聽寶寶的哭聲是什麼樣的;

O(Observe)——看看寶寶的狀態,看看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

W(what`s up)——整合你的所見所聞及孩子的狀態,你就可以判斷寶寶到底想要對你說什麼了。

比如,如果是短促低沉的哭聲可能是說“我餓啦”;突然而尖銳的哭叫可能是因為疼痛或難受。大多數健康寶寶啼哭是因為餓了、排便了,或者只是沒有安全感需要抱抱,只要需求滿足了就會停止哭泣。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新生寶寶關鍵的第1周護理備忘,照著做就行

但如果採取各種措施後寶寶還是一直哭到兩個小時以上,就需要請醫生來看看是否有病理上的原因。

備忘錄之三:“臭臭”那些事兒

新生兒會在出生後一兩天內第一次排便,顏色為偏黑的深綠色,質地粘稠,被稱之為“胎糞”,這種物質是出生前就已經積聚在嬰兒腸道中了。胎糞大概會一兩次之內排完,之後寶寶的“臭臭”會變成土黃色或黃綠色。

剛出生的寶寶每天都要拉好幾次“臭臭”,請爸媽注意要第一時間更換乾淨的紙尿褲或者尿片,因為糞便和尿液對皮膚刺激較大,而新生兒皮膚極為嬌嫩,非常容易出現尿布疹(俗稱“紅屁股”)。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新生寶寶關鍵的第1周護理備忘,照著做就行

勤換紙尿褲,保持臀部皮膚乾爽是預防尿布疹的關鍵,也可使用護臀膏來減輕糞便對皮膚的刺激。一旦出現了尿布疹,請在寶寶拉“臭臭”後用清水洗乾淨小屁屁,擦乾後讓小屁屁在空氣中晾幾分鐘,再穿紙尿褲。

但是,如果尿布疹十分嚴重,就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處理了。

備忘錄之四:如何護理小肚臍

寶寶出生時臍帶殘端被包紮好,大概一兩週內會發硬發黑,最終癒合脫落,形成肚臍。在脫落之前,肚臍殘端並未完全癒合,可能會出現滲液,這屬於正常現象,家長無需擔心。

平時可以用乾淨的棉紗吸乾滲液,在殘端和臍窩處用碘酒等進行消毒,並保持乾燥。穿紙尿褲時要注意讓紙尿褲邊緣儘量不要摩擦臍帶位置。

備忘錄之五:變成小黃人怎麼辦?

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會在出生一週內變成“小黃人”——新生兒黃疸。這是由於寶寶出生後,血液中大量的膽紅素一時還不能很快排出體外,從而引起黃疸。

這不是一種疾病,而是新生兒獨有的生理代謝狀況。生理性黃疸隨著寶寶進食和排便,會逐漸褪去。如果黃疸逐漸嚴重,或者出現病理性黃疸(溶血癥、先天代謝異常等),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例如照射藍光等等。

所以寶寶變成“小黃人”了,爸媽們不必過分憂慮。讓寶寶多吃奶多拉臭臭,以及遵醫囑處理,很快你又會得到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寶寶喲。

美贊臣育兒新概念:新生寶寶關鍵的第1周護理備忘,照著做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