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想寫出力透紙背,必須這樣去做

如何增強書法中的筆力?

筆力屬於書法中的技法問題,它是指書法中書寫所表現出來的骨力現象。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多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按照這個論述,我們就可知道書法中筆力的基本含義了。在書法中提倡的筆力是前提,而骨力則是結果。王僧虔說:"孔琳之書,天然放縱,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這裡王僧虔對孔琳的書法大加讚賞,說他的筆力極好,似有天然之工。但不管怎麼說,書法中的筆力是書法功力的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書寫水平高低的尺度。

筆力不是用筆本身的力量,不能說某個人在寫字時,用了10公斤的力,在紙面上就有10公斤的力量,或者某個人力量大,他的筆力就好,所以說衡量筆力不是人的力量大小的問題。準確地說,筆力就是某人的書寫功力。

書法想寫出力透紙背,必須這樣去做

筆力是靠用筆而來。我們不妨倒推一下,欣賞一個字首先要看它的線條,線條的好壞是由線質來決定的,而線質則是由書寫產生,因此,書寫中就會產生筆力,筆力最後決定線質。線質的形式可分為骨、肉、血,由此按照衛夫人的說法,筆力好者線條多骨,筆力不好者多肉。那麼什麼是最好的筆力呢?衛夫人明確告訴我們:"多力豐筋者聖"。在書寫中要把握好"力"和"筋"的關係。

力從何來?

既然力是來自於用筆,我們就要在這個問題上多下功夫,提高用筆之道,為增強筆力打下基礎。用筆中最為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中鋒用筆,在書寫中保持中鋒用筆是王道。清代文學家書法家劉熙載提出了中鋒用筆的六個字"逆入、澀行、緊收",高度概括了書寫時的中鋒用筆方法和筆力技巧,意思是起筆時要逆鋒入筆,運筆時澀勢而行,收筆時要回鋒。這是書法中的一個完整的書寫鏈,也是中鋒用筆的基本技巧,通過中鋒用筆,使線條達到一定的力量感。毛筆固有毛筆的基本特性,人們利用毛筆的這個特性,寫出的線條就會完全、飽滿,富有力量感。中鋒用筆的好處就是利用毛筆本身的特性,讓圓錐形產生線條中的立體感,正如前人所說的"屋漏痕"、"錐畫沙"之類的描述。

書法想寫出力透紙背,必須這樣去做

筋從何來?

我們在書寫中,離不開筆墨紙硯,毛筆在沿著宣紙前行時,依靠墨汁留下痕跡,墨汁如果多了,運筆慢了,就是產生豬墨,即多肉,就是衛夫人所說的"多肉微骨者謂多墨豬",肉多則看不見線條本身的存在,而是墨的無限滲化,如此以來,多肉則掩飾了或是埋沒了骨的存在。在書寫中,應當做到全理用墨。這裡有三個基本面:一是焦墨的使用,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用焦墨來書寫,不可多不可少,這種方法寫出來的字,最能直接展示出用筆的效果。二是漲墨的使用。漲墨是利用宿墨加清水的辦法,在書寫中通過宣紙的滲化過程,將原本的宿墨留存在筆畫的中間位置,而周圍則產生了滲化效果,明清書法家王鐸是漲墨書法的創始人,他的書法作品極具畫意效果。三是枯墨的使用。枯就是乾枯,在書寫中,筆肚的墨汁接近乾枯,但在書寫時仍有印跡可留,這種效果也是書法中常用的一種辦法,雖墨盡,線仍存,韻猶在。

如何提高筆力?

中鋒用筆為上。好的線條是由線的質感決定的,而質感來自於好的用筆方法。古人總結的中鋒用筆方法,是千百年來的智慧經驗,中鋒用筆的原理是為了產生書法中好的線條質量。在中鋒用筆中,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提筆。書寫中始終保持提筆的姿勢,不能東倒西歪,防止出現偏鋒行筆,影響線條質量。二是調整筆鋒。書寫中,難免會出現行筆偏鋒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及時進行捻管調鋒,以達到書寫中的中鋒用筆效果。

書法想寫出力透紙背,必須這樣去做

合理用墨是主。用墨的方法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為什麼這麼說?對於初學者來說,墨多墨少都影響書寫效果,需要進行一個時期的訓練和養成,培養一種自然的書寫用墨狀態。例如我們需要漲墨時,就要學會用宿墨和清水的使用方法,需要枯墨時,則要在這方面進行專門訓練。如果用不好這些方法,則會大大影響最後的線條質量和書寫效果。

提按有序最佳。書法中的節奏感一方面來自於筆勢,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於用筆中的提按。我們欣賞書法作品,不能只看一種氣勢,還要看線條。而線條中的提按,能使作品產生節奏感,富於生命力和想象力,因此,在做到中鋒用筆和合理用墨的基礎上,逐步向節奏和速度方面過渡,這也是提升筆力的一個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