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阿房宮賦》欣賞!

杜牧《阿房宮賦》欣賞!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世稱杜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歷監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勳元外郎,黃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早年頗有抱負,主張削平藩鎮,抗擊吐蕃、回紇的侵擾,加強國防,以拯救日趨衰敗的唐王朝,晚年漸趨保守消極。 杜牧詩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議論見長,氣勢縱橫,敢於論列軍國大事,指陳時弊,具有較強的現實性,繼承了韓、柳派古文家的優良傳統。他的詩意境清新,風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輕浮豔麗的文壇上獨樹一幟。後人因稱他為“小杜”,以繼杜甫;又因和李商隱齊名,被稱為“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後人稱他“樊川先生”。

杜牧《阿房宮賦》欣賞!

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欣賞!

譯文

六國覆滅,天下統一。四川山林中的樹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宮殿得以建成。(它)覆蓋了三百多里地,幾乎遮蔽了天日。從驪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陽。渭水和樊川,浩浩蕩蕩地流進了宮牆。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長廊如帶,迂迴曲折,屋簷高挑,象鳥喙一樣在半空飛啄。這些亭臺樓閣啊,各自憑藉不同的地勢,參差環抱,迴廊環繞象鉤心,飛簷高聳象鬥角。彎彎轉轉,曲折迴環,象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巍巍峨峨,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那長橋臥在水面上(像蛟龍),(可是)沒有一點雲彩,怎麼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複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並非雨過天晴,怎麼會有虹霓產生?高高低低的樓閣,幽冥迷離,使人辨不清南北西東。高臺上傳來歌聲,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溫暖;大殿裡舞袖飄拂,使人感到寒氣,彷彿風雨交加那樣淒冷。就在同一天內,同一座宮裡,而氣候冷暖卻截然不同。

(六國的)宮女妃嬪、諸侯王族的女兒孫女,辭別了故國的宮殿閣樓,乘坐輦車來到秦國。(她們)早晚吹拉彈唱,成為秦皇的宮人。(清晨)只見星光閃爍,(原來是她們)打開了梳妝的明鏡;又見烏雲紛紛擾擾,(原來是她們)一早在梳理髮鬢;渭水泛起一層油膩,(是她們)潑下的脂粉水呀;輕煙繚繞,香霧瀰漫,是她們焚燒的椒蘭異香。忽然雷霆般的響聲震天,(原來是)宮車從這裡馳過;轆轆的車輪聲漸聽漸遠,不知它駛向何方。(宮女們)極力顯示自己的嫵媚嬌妍,每一處肌膚,每一種姿態,都極為動人。(她們)久久地佇立著,眺望著,希望皇帝能寵幸光臨;(可憐)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終未曾見過皇帝的身影。燕國、趙國收藏的奇珍,韓國、魏國聚斂的金銀,齊國、楚國保存的瑰寶,都是多少年、多少代,從人民手中掠奪來的,堆積如山。一旦國家破亡,不能再佔有,都運送到阿房宮中。(從此)寶鼎(看作)鐵鍋,寶玉(看作)石頭,黃金(當成)土塊,珍珠(當作)砂礫,亂丟亂扔,秦人對待它們,也不怎麼愛惜。

唉!一個人所想的,也是千萬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歡繁華奢侈,老百姓也眷念著自己的家。為什麼搜刮財寶時連一分一釐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把它當作泥沙一樣呢?甚至使得(阿房宮)支撐大梁的柱子,比田裡的農夫還要多;架在屋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織女還要多;突出的釘頭,比穀倉中的粟粒還要多;參差不齊的瓦縫,比人們身上穿的絲縷還要多;直的欄杆,橫的門檻,比九州的城廊還要多;單調而少變化的音樂,比市集中人們的言語還要多。(這)使天下人口裡不敢說,心裡卻充滿憤怒。秦始皇這暴君的心卻日益驕橫頑固。於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函谷關被劉邦攻破;項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華的宮殿就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國的國君能各自愛撫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了;(秦統一後)如果也能愛惜六國的百姓,那就可以傳位到三世以至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滅亡他呢?秦國的統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後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後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讓更後的人來哀嘆他們了。

杜牧《阿房宮賦》欣賞!

自讀提示

《阿房宮賦》選自杜牧《樊川文集》。本文寫於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作者在《上知已文章啟》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所以這篇賦是借古諷時,即借秦始皇荒淫奢侈自取滅亡的史實,諷喻當朝皇帝唐敬宗大修宮室。

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前半部分用鋪陳誇張的手法,描寫秦始皇的荒淫奢侈:第一段寫阿房宮工程浩大,宏偉壯麗;第二段寫宮廷生活的奢靡、腐朽。這兩段又是由外到內,由樓閣建築到人物活動,寫得條理井然。後半部分,由描寫轉為帶有抒情色彩的議論。第三段寫秦的橫徵暴斂導致了農民起義。推翻其統治;第四段意在總結秦亡的歷史教訓,指出“後人”(指當時統治者)如不知借鑑,必將重蹈歷史的覆轍。這兩段議論由古及今,層次很清楚。

賦這種形式,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的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而於結尾部分往往發一點議論,以寄託諷喻之意。它是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一種體裁。本文完全具備這些特點。

本文無論是描寫還是議論,都充滿了激情,語言精美,富於文采;有時駢散兼行,於整齊中有變化;有時比喻貼切,生動形象;有時運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氣勢充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