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校準知乎

三問,校準知乎

知乎在8月8日的“知無不言”戰略發佈會有點不按照套路出牌: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和三個知乎優秀答主組成的圓桌打頭陣,知乎創始人周源在發佈會末尾宣佈剛完成了2.7億美金的E輪融資反而成了彩蛋——正常的發佈會套路都是反過來的:先宣佈拿了多少錢的重磅消息,最後圓桌,可憐的就是到了嘉賓上臺指點江山的時候,臺下很可能走了大半人了。

知乎的安排應該可以理解為對優秀的答主,也就是內容的尊重。三個答主的領域分別是法律、心理學、藝術品,瞭解知乎的用戶看到這三個領域可能會有點滄海桑田的感覺,知乎起家是個以IT互聯網為核心的“封閉”問答社區,相對小眾,如今知乎上最流行的話題已經是那些具有普適性特點的知識內容,正如【商業街探案】此前在採訪周源時他提到一個詞:從封閉到開放,像開閘放水。

其後,在正式發佈全新產品前,知乎合夥人、高級副總裁白鬥鬥也做了一段很長的鋪墊——又回顧了一遍知乎在2012年年底討論是否需要開放註冊的過程,她甚至清晰記得:“在3-010的西南角有個叫‘贊同’的會議室,當時我們就是在哪兒討論是否要開放,以及要做哪些工作。”

對長期關注知乎的朋友來說,應該會注意到,即便過了六年,知乎的“開放”依然是知乎高管們深深牽掛的一個問題,原因是,知乎必須走向開放,就像白鬥鬥說的那樣,“我們要做的提高知識生產和消費的效率,而不是圈地自娛,這就需要廣泛的有識之士的參與;知識分享也是要服務儘可能多的人才有意義”;拋開價值談生意,沒有當年的開放,也就不會有8日宣佈的2.7億美金E輪融資。

當然,開閘放水可能也意味著泥沙俱下。

知乎走到今天,來自黑粉的調侃已經開始從“逼乎”轉變成了“編乎”,在普適性深度知識大量增加的情況下,出於某種原因在知乎編段子講故事的人也越來越多。“逼乎”的稱號其實不要緊,作為高端知識社區,品牌帶一些高冷的味道甚至還算加分項,但“編乎”的苗頭必須扼殺在搖籃裡,否則會動搖知乎根本的根基。

所以,白鬥鬥也承認,從知乎開放至今,一直有三個問題如影隨形:

如何保障良性討論氛圍?

如何兼顧內容的質和量?

優秀創作者能否獲得收益?

這不僅僅是外部朋友對知乎的疑問,也來自知乎內部對自身發展的拷問。白鬥鬥說:“我們每一次討論這三個問題時,不僅僅是在探究解決方案,更是在與知乎的價值做校準。”

知乎在近年來順從業界趨勢,大量發展算法和智能推薦,但從目前業界所有的公司看,智能推薦至少在目前還沒能解決信息繭房的問題。尤其對知乎這種獨特的問答機制而言,保證回答的質量與良性互動似乎更重要。

因此,在積累人工智能能力的同時,知乎不停在圍繞三個核心問題,進行多維度的產品設計和調整,白鬥鬥回憶:“我還記得我們一群人在會議室對著一張白板,把之前分散討論的 100 多個 To-do 分批列出來,圍繞這三個問題,挨個決定準備期裡哪些做或者不做,最後排出了 33 個高優先級任務。之後才有了 2013 年 3 月底知乎的開放,有了現在各行各業專業人士匯聚知乎,百花齊放的景象。”

如今的“高優先級”任務,是知乎在8日推出的“海鹽計劃”。

“海鹽計劃”在第一階段有兩個核心產品:

一是“鹽值”系統;

二是創作者中心。

鹽值是一個在0-1000之間浮動的數值,有基礎信用、內容創作、友善互動、遵守規範和社區建設五大維度。比如用戶在討論過程中罵人,或者“分享我剛編的故事”都會降低自己的鹽值分數,反過來,能有序提供高質量內容的用戶的鹽值分數會高,而分數的高低將直接影響用戶在知乎的權限。【商業街探案】找到了新媒體服務公司有專媒介,他們關於知乎的業務在業界非常有名。CEO黑焰十字在8日欣慰地發了一條朋友圈:“大V的鹽值總算透明瞭。”他告訴【商業街探案】:鹽值系統其實不是個憑空而生的東西。此前企業機構號就可以在後臺看到自己的鹽值,只是這一次鹽值系統浮出水面,並且真正和知乎每一個用戶在知乎的權重掛鉤了。

黑焰十字說,知乎內部應該有一套大V的權重系統,比如權重高的大V對某個回答的點贊可能更容易推動這個回答靠前,但是在過去,大V到底有多少權重只能靠自己“發明”的一套系統,比如“贊粉比”:贊粉比也有兩個維度:第一當然是粉絲數;第二則是看大v的回答裡的“一個贊能帶來多少粉絲。”,一般來說,贊粉比到三比一的大V會非常優質。

他看來,鹽值體系上線讓大V的權重更透明瞭,自身的價值也相當於得到了官方的蓋章,同時,也更有利於新人冒頭:“關注者是否會變成粉絲取決於他們對答題者有沒有長期關注的預期,對我這樣的知乎重度用戶,其實我在領域都有一批固定的關注對象了,也就是說,一個平臺運營時間越久,每個話題被大V卡位的可能性越大 ,鹽值其實也看做一套成長體系,會更有利於新人冒頭。”

對品牌方來說,如何挑選大V也有了來自官方的參考標準,“不管如何,多樣化的維度總是好的。”黑焰十字說。

不過,知乎推出鹽值系統並不完全是幫助大V的影響力顯形,他們更關注的恐怕還是社區自制。

知乎上有個著名的詞兒:槓精。

這用來形容這一類用戶:他們不吵架,不罵人,但也不認真討論問題,以抬槓和陰陽怪氣為己任,他們有點像社區裡的蝨子,咬不死人但可以噁心人。可能在一些社區這種人不算什麼,甚至還能貢獻活躍度,但在知乎這種嚴肅的知識討論社區,破壞力是巨大的。

知乎社區治理的運營負責人孫達雲介紹,知乎在2014年發佈《良性討論公約》,從此,知乎禁止不友善行為,特別是罵人,就成為社區文化沉澱下來,到了2016年,知乎上線了評論摺疊和踩的功能,同時推出了社區治理機器人瓦力,自此,侮辱、謾罵等行為在知乎基本得到了遏制,2018年,知乎要整治的就是“陰陽怪氣”的內容了。

目前,人工智能還不能完全解決這類內容的識別,孫達雲介紹:“分享個人經歷講故事這件事,很多人會在知乎分享自己有趣的經歷,講出非常生動的故事。但同樣也有人,會分享一些胡編亂造互相沖突的故事,比如說,海賊王路飛。在這個層面,我們具有的社區共識是,他很有趣,但偽造經歷編造故事的行為,對社區的信任是會造成嚴重的傷害的,就要處理。”

社區自淨是彌補機器識別能力和平臺人工的一個辦法,「鹽值」系統已與知乎社區內原有的權重系統、內容推薦系統和賦權系統打通,向高鹽值用戶開放了綠色通道、公共編輯和加權反對三類權益,未來還會豐富更多權益。簡單來說,高鹽值用戶將更透明地參與到社區管理。

和優質回答生產者利益高度相關的產品是“創作者中心”。在【商業街探案】的理解裡,“創作者中心”有三個主要的關注點:

第一, 創作輔助系統,後臺會有內容相關的統計數據,這可能意味著,答主會更多從相對“隨機”和興趣出發的回答轉為更有目標性的創作,知乎也會越來越向一個專業的內容生產機構靠攏;

第二, 品牌任務,讓知乎大V和企業更便捷的對接,多維度增加大V的變現渠道。

第三, 作者經濟,答主有機會成為知乎的簽約作者,獲得多維度的資源扶持。

值得一提的是,“創作者中心”其實也是一個圍繞答主的成長體系,答主通過自身的成長可以逐步解鎖權益,這其實也昭示了一個趨勢:遊戲的用戶成長體系和機制將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社區互動平臺,以為社區管理和用戶互動帶來新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