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有望成為下一個新風口:《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

有望成為下一個新風口:《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

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中央媒體之一《人民日報》,在年初刊發整版報道“三問區塊鏈”。之後,央視調查欄目三問區塊鏈、數字貨幣。5月,央視“對話”欄目走進貴陽,以“區塊鏈——價值互聯新秩序”為主題展開深度報道。

7月12日,《人民日報》發表“高質量發展,當下有為未來可期”一文指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和新一輪科技革命正處於重要歷史交匯期,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

而在今年6月,《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在2018全國黨報網站高峰論壇上表示,“面對區塊鏈等新技術,要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內容生產效率、提升傳播效果上,積極利用新技術,創新應用新技術。”

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發展,正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就在昨天,《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區塊鏈技術作為數字經濟的底層支撐技術,有望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有望成為下一個新風口:《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

當然,這隻能說這個技術有可能會對我們的生活或經濟帶來巨大的變革,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從區塊鏈技術的層次理解:

可能大家在網絡上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人工智能是生產力,區塊鏈是生產關係“。如是,區塊鏈技術到底對我們的社會發展,具備什麼樣的價值和作用,我認為不妨這樣理解。

其實,個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被理解為三個層次。首先,第一個層次,也可以被看作區塊鏈技術的最底層的一個層次,那就是”分佈式網絡“。同樣地,分佈式網絡甚至也可以被看作是區塊鏈技術架構在分佈式網絡技術之上的一個應用。這又要引入一個新概念”分佈式網絡技術“。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反戰,分佈式網絡技術也被賦予了新的定義,直到其被應用在區塊鏈技術上。分佈式網絡技術對於區塊鏈技術而言,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決了區塊鏈上點對點通訊的問題。

其次,區塊鏈技術上的第二個層次,無疑是在基於來自第一層次的“分佈式賬本”架構之上。個人傾向於將區塊鏈技術的理解層次的第二層稱為“公有區塊鏈”,這也就是區塊鏈技術中最純粹的所在,我們熟知的比特幣就是“公有區塊鏈”的一種。

最後,理解區塊鏈技術的第三個層次,我想把其概括為“激勵機制”。正如老話而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沒有激勵機制存在,試問,誰又會為區塊鏈技術的運維做出相應工作呢?上午我們已經提到,區塊鏈技術實質上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自組織“,那麼這個自組織誰來給予激勵?沒有激勵誰又會甘心去計算如此複雜的代碼?所以,區塊鏈技術必然是有建立在激勵機制的基礎中的,否則,這個”鏈“將無法維持很久。

有望成為下一個新風口:《人民日報》三問“區塊鏈”

隨著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貨幣的強勢崛起,新興的區塊鏈技術逐漸成為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熱點研究課題。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信用、不可篡改和可編程等特點,使其在數字加密貨幣、金融和社會系統中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