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殺孫嘉誠後爲什麼雍正就開始動年羹堯了?

鶴嘯鳳鳴


關於雍正殺年羹堯,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和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演繹都非常精彩,耐人尋味,值得深思,這還要從康熙說起。

九龍奪嫡後遺症。

康熙文武全才,通儒家經典,懂西方科技。他勸農耕,治理黃河發展經濟,平三藩收臺灣,三徵葛爾丹,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不但在清朝皇帝中,就是在古代中國皇帝中,康熙也是了不起的皇帝。晚年的康熙有些倦政,施政過於寬鬆,導致吏治腐敗,國庫虧空。

康熙晚年眾多皇子爭奪皇位,搞得康熙焦頭爛額,不但影響了當時的朝廷大局,還影響了雍正繼位後的用人方略,九龍奪嫡的後遺症持續影響了後來的政局。

九龍奪嫡中主要分為三派,一派太子胤礽,一副好牌被打爛,另一派八阿哥胤禩,得到九阿哥,十阿哥,眾多內外重臣的支持,被皇帝猜疑,與皇位無緣。還有一派是四阿哥胤禛,他韜光養晦,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背後卻是緊鑼密鼓,積蓄力量,四阿哥最終成功了,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

在九龍奪嫡中,年羹堯是雍正爭奪皇位集團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年羹堯進士及第,文武兼備,又是朝廷重臣,在雍正登基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雍正重用年羹堯,報答他的擁立之功,這也使得年羹堯權利過大,胡作非為,所以說年羹堯的權勢熏天要從九龍奪嫡說起。

雍正的無奈。

雍正登基後,長期的朋黨之爭,面對八阿哥派的實力集團,雍正只能用自己的親信年羹堯,因此年羹堯也成為政權的核心人物。在平定西北叛亂時,年羹堯是名義上的川陝總督,但是實際上整個西北的軍事指揮權,行政權都在他的手裡,雍正對年羹堯極其信任,年羹堯所奏的一切,雍正都一一批准。

年羹堯不負眾望,經過一個冬天的苦戰,直搗敵穴,降服敵眾10 多萬。這場勝利對雍正非常重要,穩定了雍正的皇位,這一點電視劇中也有所表現。

“朕實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顏對天地神明”。

年羹堯本來就得到雍正的寵信,又立了平定西北的大功,年羹堯到達了人生的巔峰,雍正大小事都與年羹堯商議,凡年羹堯舉薦的人,雍正一一批准,吏部在年羹堯那裡如同虛設,年羹堯保舉了許多巡撫,布政使,提督,總兵等等,一時被稱作“年選”。

雍正起了殺心

雍正二年,年羹堯這次進京,雍正起了殺心,這在電視劇《雍正王朝》表現得淋漓盡致,首先是面對王公大臣的迎接,年羹堯安坐馬上,其次是在朝廷大殿中將軍只知道年羹堯將令,不知皇上的命令。這件事使雍正對年羹堯的態度急轉直下,其實這時雍正心裡已經埋下了殺年羹堯的種子。

年羹堯自己也是作死,他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1 全憑己意,任用官員,結黨營私。電視劇中的年羹堯敢自作主張殺朝廷三品大員。

2 貪汙受賄。年羹堯積累的財富驚人。

3 妄自尊大,凌辱同僚。

4 不守臣道,“箕坐無人臣禮”。

5 不能團結雍正的親信,特別是妒忌怡親王允祥。

這次進京後,雍正已經著手處理年羹堯了。

合適的機會

雍正和年羹堯商議,能不能削減西北的兵馬?能不能減少西北的開支?西北的開支能不能在西北四省解決,結果竟然被狂妄自大的年羹堯一一否定。此時的雍正對年羹堯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點。

年羹堯離開京城前夕,雍正把彈劾年羹堯的孫嘉誠推薦給了他,讓孫嘉誠去西北推行新政,管理財務。雍正把孫嘉誠推到西北年羹堯的身邊,可謂是用心良苦,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其一,監視年羹堯的目的,防著他造反,其二,敲打年羹堯,使其收斂,爭取充分時間來處理年羹堯。其三,也是雍正最重要的目的,給年羹堯劃了一條紅線,動了孫嘉誠的那天就是年羹堯的死期。

雍正是個心機深的人,他早就準備殺年羹堯,當年羹堯殺了孫嘉誠,雍正就名正言順地殺了年羹堯,因為孫嘉誠是滿朝皆知的大忠臣,這樣就能獲得朝廷大臣的支持,還有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殺年羹堯,擺脫了卸磨殺驢,“飛鳥盡,良弓藏”殺功臣的罵名。

所以,年羹堯殺了孫嘉誠,雍正就殺了年羹堯。

歷史的反思

1 年羹堯的死,實際上年羹堯和雍正都有責任,首先是雍正對年羹堯過於恩寵,朝中大臣早有意見,可是雍正聽不進去,依然信任,寵信年羹堯,給他更多的賞賜,更多的權利。其次是年羹堯,他仗著皇帝的寵信,以權謀私,胡作非為。

2 從大的方面看,這是權利的重新分配,雍正時成立了軍機處,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而擁有大權的年羹堯以及後來的隆科多,權利必然會被皇帝收回。

3 從個人性格看,年羹堯青年得志,平步青雲,他性格狂妄自大,恃功驕橫,飛揚跋扈,常常不把王爺,大臣同僚看在眼裡,這樣的人,不出事才怪。而雍正皇帝又是歷史疑心重,做事走極端的皇帝,從對年羹堯的寵信到殺年羹堯,雍正的態度轉變之快,也和他的性格有關。


我是一個小書蟲


孫嘉誠是一塊試金石,是雍正用來確認年羹堯忠誠度的一把尺子。

孫嘉誠也是一個誘餌,是雍正用來誅殺年羹堯的一顆帶毒的誘餌。

年羹堯早年確實功勳卓著,也很忠心。

升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的年羹堯,還不到30歲。對康熙的提拔和重用感激涕零,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定當肝腦塗地,以報皇上的知遇之恩。

在後來的幾次西北平叛戰役中,年羹堯確實不負皇恩,打了很多次漂亮仗。

康熙年間,年羹堯協助胤禵,擊敗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為清軍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接著採用“以番攻番”的策略,親自派兵,平定了青海郭羅克地方叛亂,為大清西北邊陲的長治久安立下汗馬功勞。

(年羹堯劇照)

雍正年間,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已是撫遠大將軍的年羹堯,坐鎮西寧親自指揮,用“分道深入,搗其巢穴”的奇策,一舉蕩平羅卜藏丹津,大獲全勝。

由此,“年大將軍”的名號傳遍西北邊陲,讓敵軍聞風喪膽,也讓朝野為之側目。

連戰連捷,橫掃西北邊陲,讓雍正視年羹堯為股肱之臣,從三等公飆升為一等公,總領西北軍政事物。

雍正視年羹堯為自己的“恩人”。下旨要求,後世子孫都要銘記“年大將軍”的功勞。年羹堯也開始參與朝中大事的決策,就連重要的官員任免和人事安排,雍正都會徵求年羹堯的意見,多次在奏摺批示中詢問年羹堯的看法,甚至邀請他回朝商議。

雍正還非常關心年羹堯及其家人。經常詢問他的身體情況,關心其父的病情。至於珍奇古玩,字畫書籍,更是隨時賞賜。

這時的年羹堯,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浩蕩皇恩,猶如滔滔之江水,連綿不絕。所受的恩寵,曠古爍今,無以復加。

(雍正劇照)

年羹堯後來驕橫跋扈,不遵人臣之道。

凡是“年大將軍”所到之處,地方官吏都要跪迎,蒙古王公也不例外;他的公文,擅稱“令諭”;他贈送禮物,需官員“令北向叩頭謝恩”;雍正的聖旨,他居然不跪接,“不行宣讀曉諭”;甚至在雍正的面前也屢有不恭之態。雍正說他“無人臣禮”。

年羹堯開始大肆斂財,中飽私囊。

他剛任四川巡撫時,曾信誓旦旦的說:“甘心淡泊,以絕徇庇。”及至得到雍正的隆寵時,私慾膨脹,貪贓受賄,“公行不法,全無忌憚”。

實際上,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法行為早有覺察,還諭旨警告:“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意思是說,別太過分,毀了自己一生功名。

但年羹堯似乎對雍正的警告充耳不聞,毫無收斂之意。

於是,雍正把孫嘉誠派到了年羹堯身邊。

(孫嘉誠劇照)

孫嘉誠何許人也,皇帝都敢罵的直諫名臣,一生靠一張嘴博取功名的人。而且,孫嘉誠和年羹堯原本就是死對頭。孫嘉誠看不慣年羹堯的飛揚跋扈,曾因上奏彈劾年羹堯有“不臣之心”,被雍正罰跪在宮門外,如果不是大臣們為他求情,孫嘉誠早已身首異處。

這時,孫嘉誠的到來,既是雍正對年羹堯的一個警告,也是雍正對年羹堯的一個試探。雍正想知道,現在的年羹堯,還能否回頭。

當然,孫嘉誠能也是雍正拋給年羹堯的一個誘餌,如果年羹堯咬了這個餌,那麼,年羹堯自然就成了雍正刀俎上的魚肉。

結果很不幸,年羹堯栽在了孫嘉誠的嘴上,他把孫嘉誠殺了,他沒能抓住雍正拋給他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雍正沒有放過年羹堯給他的機會,在眾大臣一邊倒的討伐聲中,他給年羹堯羅列了駭人聽聞的93條大罪,條條致命。

念及君臣恩義,也為自己的聲譽著想,雍正最終賜年羹堯自盡。

雍正最後對年羹堯說:“爾自盡後,稍有含冤之意,則佛書所謂永墮地獄者,雖萬劫不能消汝罪孽也。”

可見,雍正殺年羹堯的決心是何等的決絕,而孫嘉誠,只是雍正對付年羹堯的犧牲品罷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雍正王朝當中,年羹堯在西北軍營中下手殺人一共有四次,三次成功一次未遂。

第一次是初到西北接管整個西北地區軍權時,年羹堯遭到了原西北滿洲名將富寧安公開的抵制,最後利用富寧安作戰失敗,將富寧安公開處決,一舉威震整個西北,年羹堯敢這麼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富寧安是十四爺的人!在年羹堯接管西北的初期,其本人就已經得到了雍正的默許,對待西北軍營中不服者,可直接軍法從事,甚至雍正與十三爺對話時,也提到必要情況下,可以犧牲一部分屬於八爺和十四爺勢力的軍隊,以徹底穩固年羹堯和雍正對軍隊的控制,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年羹堯縱容富寧安孤軍前進峽谷,最終全軍覆沒,因為殺人之前年羹堯已經得到雍正的認可,所以這次處決年羹堯毫不猶豫,可算得上是雷厲風行。



第二次殺人是在西北大營中,接待從北京來訪的九爺和十個大內侍衛,因十個大內侍衛是雍正計劃安插在西北大營的釘子,又全部是皇親國戚,這十個人完全不把年羹堯放在眼裡,態度過於囂張並且觸犯軍營規矩和軍法,年羹堯不顧他們是皇家侍衛並且是皇親國戚的特殊身份,執意要在軍營中處決這十個人,但非常有意思的是,當自己下達了殺人的命令再次展現出自己雷厲風行的風格後, 卻給自己的親信桑成頂遞去一個眼神,示意他趕緊找九爺報信讓九爺過來求情,隨後九爺趕來求情年羹堯順勢下坡又放了那十個大內侍衛。



從這一點上來看,在西北戰爭沒有結束之前,仍需要皇上鼎力支持的年羹堯,對皇上派來的親信還是存在一定的顧忌,並且在大敵當前的時刻也需要與皇上聯合,在這一環節沒必要有皇上選擇交惡,所以年羹堯需要立威,但沒必要殺人。

第三次是在圍攻叛軍的戰鬥中,因為某省一位三品高官押送糧草延遲,年羹堯以直接影響作戰為由直接將該省級高官處決,年羹堯敢這麼做,一方面因為被殺者只是地方官員,背後勢力不強;一方面要送物資延遲的確觸犯軍法;但更重要的一點圍攻叛軍的戰鬥當時已進入最高潮階段,一旦獲勝雍正也會達到執政以來的最巔峰狀態,這個時候一旦有人誤事,年羹堯完全可以大下殺手, 不旦得不到皇上的怪罪,反而能借機震懾其他地方勢力。

從這一時期來看年羹堯雖然殺人無數,有些也是為了樹立個人威信,但同時也是為了促進西北戰事能夠更加順利的解決,這也是關乎雍正在朝野當中的威望,因此雍正不旦選擇默許反而暗中給與支持,在君臣雙方選擇合作的情況下,年羹堯雖然雷厲風行但也存在一定顧忌,所以也是有選擇性的殺人。

但在孫嘉誠的問題上,年羹堯卻徹底觸碰的底線,先不說之前在京城大擺功臣派頭,甚至不將皇權放在眼裡,朝堂之上毫無人臣之禮,這一時期由於年羹堯在西北已經獨攬整個大權,同一時間西北大捷所帶來的榮耀,年羹堯此時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甚至這一時候的她,已經忽視了他本人與雍正的關係身份,在他的眼中西北已經成為了他自己的獨立王國,雍正已經無權干涉做好自己的皇帝就可以了,所以在那次著名的火鍋談話中,面對雍正所提出的各項改革,年羹堯竟然以西北地區不合國情為由全部否決!囂張程度已經引起了雍正的不滿!



但這一時期的雍正還不打算與年羹堯完全撕破臉面,因此選擇了折中的方案,派遣孫嘉誠前往西北助年羹堯管理經濟,一方面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避免年羹堯在西北一家獨大,進一步分化行政方面的權力,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孫嘉誠管理經濟的權限,以避開年羹堯的壓制,繼續在西北推行改革,對於這樣的目的,年羹堯不可能不會察覺,可年最終選擇的應對方案卻是:直接殺死孫嘉誠!

年的這個做法,徹底觸碰了導火索,此前他雖然號稱殺人無數,自稱有先斬後奏的權利,但事實上他的權利完全是在雍正默許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所以他雖然不斷地實行先斬後奏的權力,但每次都有所顧忌不敢輕易觸碰紅線,但這一次年羹堯卻是大錯特錯,竟然公開把皇上直接派來的特使殺害,他的先斬後奏已經超過了雍正容忍的底線,而且也是對雍正計劃改革的執政理念進行公開挑釁,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與年羹堯的翻臉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遼寧資深球迷


孫嘉誠是棋子,是底線,這對雍正和年羹堯雙方都心知肚明,雍正在試探年羹堯,年羹堯也在試探雍正,但是皇權的權威如何容你挑戰?終究是年羹堯動了自己。

1、派孫嘉誠去西北前線是雍正在“敲打”年羹堯,此時的年羹堯已經做事相當放肆了,如果這個人還能聽得進勸說就不會派孫嘉誠這麼倔的人去了,雍正希望孫嘉誠能夠打動年羹堯,孫嘉誠帶著的是雍正對年羹堯的最後一點苦心去的,但是年羹堯辜負了,聖意叵測。

2、殺了孫嘉誠雍正也保不住年羹堯了,孫嘉誠死後在京的那些清流文官便放不得年羹堯了,若年羹堯對不起雍正,雍正念在主僕幾十年會饒他一命,但是年羹堯偏偏要得罪歷來的文官集團,這是士林階級豈會畏懼你年羹堯的權勢,士林是統治階級官僚基礎,向來以衛道自居,即是天子也不會去得罪這個階級。

3、孫嘉誠逼著年羹堯去動自己。孫嘉誠、年羹堯、雍正都知道這趟西北行是幹什麼的,年羹堯不會輕易給自己惹麻煩,但是孫嘉誠逼著年羹堯殺了他,就是為了絆倒這個不可一世的權臣。

個人意見,歡迎大家批評交流指正!


長久緘默如雲漂泊


1

孫嘉淦哭暈在廁所:老夫堂堂的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無病無災的活到了乾隆十八年,壽終而夭,卻被你們拍電視的生生折去了30年陽壽,為了你們所謂的戲劇衝突就要這麼草菅人命嗎?


電視劇裡的孫嘉誠其實就是孫嘉淦,孫嘉淦康熙五十八年的進士,雍正年間擔任翰林院檢討一職,以大膽敢言聞名。


雍正初年,他曾經向雍正皇帝建言:


“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


惹得雍正皇帝大怒,這大約就是電視劇中雍正讓孫嘉誠去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借年羹堯之手除去孫嘉誠,然後再遷怒於年羹堯,終於辦了他,一箭雙鵰一石二鳥。

這大約也是編劇理解的帝王心術,上一個這麼玩的人叫曹操,他為了不擔上殺名士禰衡的罪名,把禰衡送給了劉表,劉表也很賊啊,把禰衡送給了大老粗黃祖,黃祖不像劉表曹操有那麼多花花腸子,禰衡喝多酒一開始罵他,黃祖就一刀把他咔嚓了。


但是雍正不是曹操,孫嘉淦也不是禰衡那樣的狂士,人家是有真正才能的人。


雍正雖然對孫嘉淦的言行很憤怒,但是身邊人稍微一勸他也就釋然了,還笑呵呵的說:


“朕亦佩服他的膽量。”


於是封孫嘉淦為國子監司業,這個官職類似於教育部副部長,所以電視劇中孫嘉淦被殺的那年,人家一直在副部長的任上乾的熱火朝天。


孫嘉淦在雍正朝穩步上升,到了乾隆朝卻官運亨通,六部尚書他先後做過刑,吏,工三部尚書,在地方官上他也幹過直隸總督,湖廣總督等封疆大吏。


71歲去世後,諡號文定,慈惠愛民曰文純行不爽曰定,這絕對是個美諡,蘇軾的弟弟蘇轍,白袍薛仁貴都是諡號文定。


2

年羹堯被殺的時間點很有意思,他妹子年妃剛剛去世。


年妃並不是因為年羹堯手握大權,雍正為了籠絡他而結的政治聯姻,在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就把年氏指配給胤禛為側福晉,那時候胤禛距離皇帝位還有十萬八千里,而年羹堯也不過是當了個小小的四川巡撫。


雍正和年妃的夫妻感情很好,年妃病重時,一向勤勉的雍正甚至有五天時間沒有理政務,大約是陪著年妃走完了她最後一段人生路。

年妃剛死不到一個月,雍正就對年羹堯採取了雷霆手段列舉了他92項大罪,削官奪爵,更在第二年逼令年羹堯自盡。


這臉變得也太快了。


年羹堯和雍正之間發生了什麼?一年前還相親相愛的倆人,一年後決絕翻臉,比翻書還快。


明面上的理由是年羹堯貪財,驕奢淫逸。雍正不便明說的理由大約是年羹堯手握兵權,雍正怕他造反,所以先下手為強。


年羹堯功勞大到,雍正已經賞無可賞,而偏偏他行事跋扈不知道收斂,導致雍正對他的忌憚。


而年羹堯還幹過一些讓雍正忍無可忍的事情,他曾和九爺允禟通過信,允禟曾是八爺黨的骨幹,在雍正初年政局不穩的情況下,年羹堯私自聯繫九爺,想幹嘛?


大臣向雍正密報這事兒時,他一笑置之,不置可否,但是心裡大約不像表面這麼平靜。


後來他在給年羹堯的一份硃批中曾寫道:朕若被人矇蔽,則天下政務所關,爾等未必能為伊霍之事也,


伊尹放太甲於桐,霍光廢昌邑王立宣帝,這倆都是權臣廢舊皇帝立新君的楷模,雍正這麼說年羹堯,不滿之情溢於紙面。年羹堯感覺到了暴雨將至的危險。沒想到暴風雨來的如此猛烈。


年羹堯被賜死的當年允禟就被革去宗籍,賜名賽斯黑,關進大牢,當年就被毒死在獄中。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雍正王朝的年羹堯恃寵而驕,和甄嬛傳之中的華妃年世蘭真的是一個性子,真是親兄妹啊。從年羹堯選老婆再到吃東西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相當追求完美主義的偏執者,真懷疑他是不是處女座的。他明知道孫嘉誠就是雍正派來監督他的,每天在他面前轉來轉去就等著看他出錯,說不定早就已經對他的工作方式指指點點,年羹堯能忍嗎?

雍正當然知道年羹堯是忍不了孫嘉誠,所以他將孫嘉誠安插道年羹堯面前是有深意的。

一.孫嘉誠彈劾了年羹堯。雍正內心已經對年羹堯非常不滿了。但是怎麼辦呢?殺了年羹堯吧,他要背上過河拆橋的罵名,九子奪魁之中他一路殺出來已經揹負很多輿論壓力了,現在他真的很想給自己樹立一個好口碑。不殺年羹堯又顯得他包庇寵臣,況且年羹堯越來越張狂,越來越不把雍正放在眼裡,雍正心裡也不好受。

二.孫嘉誠是一個好官,他官位沒有年羹堯顯赫,但是為百官敬重。他在百官面前彈劾年羹堯,雍正本來是極為不滿的,告誡他不要借旱情整治年羹堯,豈料孫嘉誠在被雍正罰跪求雨的時候真的下雨了。這一場雨讓雍正格外清醒,立刻把孫嘉誠安插到年羹堯身邊。管什麼?竟然管的是軍中財物。年羹堯生活奢侈浪費,平時拿錢都要和孫嘉誠報備打交道,也算是對年羹堯的警告。

三.孫嘉誠是帶著聖旨去監督年羹堯的,也代表著朝中對年羹堯不滿的大臣。年羹堯如果在孫嘉誠面前收斂一些還好,如果年羹堯動了孫嘉誠,不僅僅是忤逆了雍正的意思,也真正觸怒了朝中百官。所以孫嘉誠就是雍正給年羹堯畫的一條底線,年羹堯如果偏要跨過這條底線的話,雍正殺他也是順應百官的想法,在情理之中,而不是出於私人的想法殺掉當年的功臣了。

而年羹堯是怎麼做的呢?年羹堯一直都仗著雍正的信任和寵愛,高看了他在雍正心中的位置。即便是殺了孫嘉誠的一刻,他都覺得雍正會看在當年他擁立他坐上龍椅的功勞之上站在自己這一邊。

孫嘉誠死後,朝中百官聯名彈劾,一方面是出於氣憤,一方面也生怕自己哪一天惹了年大將軍不高興,落得個慘死的下場。本來伴君就如伴虎,被皇帝殺了就夠倒黴了,要是被同僚殺了可真是冤枉。

雍正惋惜孫嘉誠,馬上將年羹堯降職,派遣到杭州去守門。豈料年羹堯竟然還穿著黃馬褂去守門,簡直就是目空一切啊,於是雍正乾脆連他這條命都不想留了,直接派李衛了結了他。年羹堯死於雍正四年,這種位高權重的日子他也並沒過了多久。


木劍溫不勝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面對飛揚跋扈且權欲熏天的年羹堯,一時間束手無策。這是他自己選的撫遠大將軍,又是自己為數不多的親信,現如今卻翅膀硬了,不怎麼聽他的指揮了,連“卸甲”這點事都指揮不動。但他又不能輕易去動年羹堯,因為這會讓八爺黨和滿朝文武看笑話,指責自己用錯了人。



於是,雍正開始試探年羹堯。之前的事他都沒有追究,他只是問年羹堯能不能減兵,又問能不能減餉,年羹堯都拒絕了。最後,他問年羹堯能不能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以此來增加財政收入,減輕國家的負擔,緊接著他給年羹堯推薦了一個理財能手,這就是孫嘉誠。



這次年羹堯不好再拒絕了,只得在雍正的撮合下勉強將孫嘉誠帶回了西北。而孫嘉誠能否在西北展開他的工作,這是雍正的心理底線。他希望年羹堯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自己還是皇上,然後收斂個性,與孫嘉誠精誠合作。

但雍正想錯了,年羹堯還是沒有收斂。當他在江蘇李衛那裡接到了“孫嘉誠被年羹堯所殺”的奏報時,李衛也恰好將某個流傳於世的小道消息及時透露給了他。



這便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

雍正坐不住了,他的底線已經被突破了,社會上又無端傳出了這樣的傳聞,可見年大將軍的威名已經快要蓋過他這個九五至尊了。雍正再也顧不得自己的臉面了,立即部署西北大軍的換帥,並以圖裡琛為欽差大臣前去傳旨,貶年羹堯為杭州將軍。



一代名將的墜落之路,就此開始。


達摩說


孫嘉誠是影視劇《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其實真實歷史上的孫嘉誠叫孫嘉淦。

孫嘉淦是一個敢於向皇帝說真話的大臣,而且還是一個青天大老爺,此人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三朝不倒的元老級別的人物。

孫嘉淦也是學霸,進士出身,擔任過翰林院庶吉士,之後被皇帝看重,六部裡最高的尚書他幾乎都擔任過。

其實,正史中孫嘉淦沒有死在雍正前面,雍正和年羹堯都死了,孫嘉淦依舊沒有死。

我們接下來來看看為什麼雍正王朝裡面,孫嘉誠死後,雍正動年羹堯。

其實,雍正殺年羹堯是因為雍正雍正已經忍無可忍了,年羹堯徹底突破了雍正的底線。

年羹堯是雍正年間權傾一時的人物,他得勢的時候,咳嗽一聲大臣都得嚇的不行,雍正皇帝也非常寵愛年羹堯,不讓任何人彈劾年羹堯。

而孫嘉誠的彈劾打破了雍正皇帝的要求,對於孫嘉誠的彈劾,年羹堯根本不剛在心上,在年羹堯看來這只是螞蟻撼大樹自不量力。

雍正王朝裡關於孫嘉誠彈劾年羹堯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風雨交加,雖然是文學創作,但也表明了年羹堯敗亡的跡象。

孫嘉誠頂著烈日和大雨死劾,但雍正依舊放過了年羹堯,而年羹堯依舊我行我素,正式因為他多行不義,最後失去了活命的機會。

他不知道,有時候一個稻草都能夠將駱駝壓倒,雖然孫嘉誠只是一個小小的御史言官。

然而,就是這個不怕死的言官,卻成為眾臣的楷模,成為清官中的佼佼者,孫嘉誠死了,所有的大臣怒了,他們聯名上奏,雍正不殺年羹堯,天理不容。

年羹堯的死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而孫嘉誠的死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索,所以孫嘉誠一死,雍正藉著這個臺階,把年羹堯也弄死了,這在文學敘述上是一種很好的過度。


史家吟唱


《雍正王朝》是中國最經典的古裝劇,也是最經典的權謀劇。看懂了《雍正王朝》,中國歷史的很多問題就明白了。

《雍正王朝》有一條主線貫穿其中,幾乎每一個主要情節都和這個主線有關。只要聯繫一下拍攝這部片子時,中國發生了哪些大事,就會明白這部片子的主旨是什麼。這個不能說得太細。

中國社會如同一個金字塔結構,最底層的是廣大勞動人民,中間是官僚階層,最頂層是皇帝。皇帝對於中間的官僚階層有一種矛盾的態度:一方面,皇帝要依靠官僚來統治、管理百姓;另一方面,如果官僚階層的勢力太大,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會損害國家的整體利益,並危害皇權。

康熙是一個寬厚仁慈的皇帝,所以他對百官的態度很好,導致官僚階層野蠻生長,侵害到了國家的利益。比如一開始的戶部借款案,在京大大小小的官員居然快把戶部給借空了。康熙知道如果自己的繼任者繼續給官僚好臉色看,國家就很危險了。

所以康熙很看好冷麵王胤禛,他知道胤禛登基後一定會打壓官僚主階層。因此康熙鼓勵胤禛做“孤臣”,就是說你不要跟那些官僚們拉拉扯扯搞曖昧關係,這樣以後你打壓他們的時候才下得去手。果然雍正上臺後立刻推行新政,什麼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些新政對國家有好處,卻都是損害官僚們的利益的。無異於虎口奪食。

所以雍正真正信任和重用的,也是那些眼中只有皇上的孤臣。比如十三爺、張廷玉、孫嘉誠、田文靜、李衛等。

再說年羹堯,他立了大功,自以為是雍正的恩人,驕橫跋扈。而且他的問題不僅僅在這裡。

年羹堯還有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他成了官僚階級的代表,跟皇帝對著幹,阻撓雍正新政的實施。雍

正最想做的事是什麼?就是推行新政,立下功績。年羹堯作為皇帝的寵臣,本該和皇帝一條心。雍正把孫嘉淦派到他那裡實行火耗歸公,就是想讓他做個推新行政的榜樣。結果他轉臉就把孫嘉淦殺了。這不是有意跟雍正為難嗎?

年羹堯都做到這份上了,雍正再不殺他,那就不是雍正了。


夢露居士


原因很簡單,年羹堯也好,孫嘉誠也好,都是雍正的一顆棋子,是帝王馭人權術下的犧牲品。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年羹堯是雍正的寵臣,他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僅次於隆科多。


雍正登基之初,欽命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前去西北平叛,年羹堯也很爭氣,打一戰勝一戰,沒讓雍正帝在攘外上操太多心,可以說他為大清朝江山的穩定立下了汗馬功勞。


按理說年羹堯如此驍勇善戰,雍正帝定不會虧待他。


可咱年大將軍生生將一手好牌打爛了,他仗著軍功顯赫,一時忘乎所以,忘記了君臣尊卑有別相處之道,進而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甚至在大殿上說出 “士兵只知軍令,不知有皇上”這樣大逆不道的話,做出“御前箕坐,無人臣禮”逾越君臣禮儀之事。

功高震主且狂妄自傲的年羹堯讓雍正有了危機感:如今的年羹堯已是威風凜凜的西北王,西北只知有年羹堯,而不知有朝廷。說不定哪一天年羹堯起了異心,起兵造反也不是沒有可能。

雍正本就生性多疑,想到這裡就更加坐不住了,老虎漸漸長大,若再不動手處理,怕終成巨患了。

於是,雍正立了個項目,即在西北推行火耗歸公,命年羹堯來實施,並指派了個理財能手孫嘉誠來協助他。


這孫嘉誠又是何許人也?


孫嘉誠是朝廷三品監察御史,是個難得的好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是百官的楷模,也是清流派的領袖,一心為國家效力,私慾不強。


為人正直的孫嘉誠看不慣年羹堯的飛揚跋扈,以及對皇帝的不敬,曾上疏彈劾。


雖說孫嘉誠彈劾年羹堯,雍正沒買他的帳,也沒把年羹堯怎麼著,反而還罰了孫嘉誠,但年羹堯與孫嘉誠之間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後雍正又做了回和事佬,擺酒宴請兩位臣子,兩人杯酒釋前嫌,表面上言和了。


接下來,大BOSS就開始佈局了。


雍正明知這二人有過節,卻偏偏派孫嘉誠去西北協助年羹堯,可見皇帝的心機有多重。


精明如雍正,怎會想不到,以年羹堯爭勝鬥狠的性格,一定會容不下曾經在皇帝和百官面前彈劾過自己的孫嘉誠。


雖然兩人在雍正的撮合下勉強言和了,但年羹堯早已把孫嘉誠視為了眼中釘肉中刺,恨得牙癢癢,雍正把孫嘉誠送到年羹堯的地盤,年羹堯豈會輕易放過他?

果然,年羹堯殺了孫嘉誠。

要說這年羹堯也真是膽大,平時看哪個部下不爽殺個人也就算了,但這孫嘉誠可是皇帝派去協助他工作的監察史啊,豈是他能動的?


孫嘉誠代表著雍正的底線,你敢打破皇帝的底線,就是不給皇帝面子,說白了就是無視皇帝的存在。



孫嘉誠被殺一事,震怒了整個朝堂,於是百官聯名上書,年羹堯徹底地眾叛親離,坐實他的“不臣之心”。


後來的後來,大家都知道了,雍正賜了年羹堯自裁。


由此可見,雍正借孫嘉誠扳倒年羹堯,孫嘉誠的死,給雍正搭好除去年羹堯的臺階。


其實,早在年羹堯羽翼漸豐之時,雍正就已經在佈局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成熟,時機一到,便可以卸磨殺驢,一網打盡年派勢力,可憐的年羹堯就這樣一步步,走進了他所效忠的皇帝圈套中,只是搭上了一個無辜的孫嘉誠。


所以說,無論是年羹堯還是孫嘉誠,都只是皇帝手中一顆小小的棋子,他們皆是皇權下的一個附庸品,當皇權受到挑戰時,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滅亡,君要臣死豈有不死之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