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黛玉进荣府,王夫人为何在此场合问王熙凤月钱发放事?

仁禁非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写道,黛玉刚进贾府,与在座的众人相见之后,王熙凤进来,当着贾母的面对黛玉说了一大堆赞美的话,同时也告诉了黛玉有啥事就找她。这时候王夫人问凤姐:

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第一层意思,这是小说常用写作手法。

小说不是记录片,也不是史书,它的情节是要逐层展开的。黛玉进贾府,人都一个个认过了,总不能一直还往她身上写,那小说就不成小说了,总得很顺利地将话题转移,这种自然的转移,是小说常用的写作手法。

第二层意思,展现了荣国府谁当权,谁主事。

通过这话,我们可以看出,贾母虽然是荣国府里的权威,但是她基本上已经不再管事了,府里的当权者是王夫人。所以在这里是王夫人问。从后文我们也可以看到,王夫人并不是捡在黛玉入府的时候故意这样问,这应该是她跟凤姐工作的日常。她每天给凤姐指导,凤姐每天向她汇报。

第三层意思,接下来表达出舅母对外甥女的该有的心意。

“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贾府的姑娘平时都会专门的定装裁新衣的时候,黛玉因为刚来,所以王夫人提醒凤姐,我相信这时候的王夫人是真心诚意的,初次见面,她还不至于对黛玉这样一个小女孩子有什么偏见。这样说,让初来乍到的黛玉感受到温暖。

所以在悟空问答里有人说王夫人对贾敏当姑娘时嫉妒啊,说王夫人不待见黛玉是因为贾敏在家作小姑的时候贾母太偏爱了等等,那都是瞎扯。王夫人后来虽然不支持宝黛的婚姻,但都与贾敏没啥关系。黛玉进贾府时王夫人的态度也看出来。提醒凤姐给黛玉裁衣裳应该是她最自然的表现。


苏小妮


王夫人恰似无意的一句话,实则是告诉大家,这个家谁究竟才是当权者。

黛玉初进贾府,谨言慎行的她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周围的人与事,正当她来大伙交流着正热闹的时候,她敏感的查觉到,大家忽然变得恭肃严整起来。而这微妙的改变,全都因为这个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

王熙凤这个人我们知道,她是口甜心苦,表面上热情的很。她拉着林妹妹的手,那是嘘寒问暖,还几次拍胸脯保证,要是林妹妹有什么需要,尽管对她说,她绝对给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虽说王熙凤这番言语只不过是表达自己对林妹妹的欢迎之情,做做戏给贾母看罢了。可是但也无形中透露出一个信息,她是这家管家,家里的事情都由她说了算。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坐在一旁的王夫人听了心里在当然不是滋味了,特别是她看到林妹妹用很崇拜的眼神看着王熙凤时,她更是心里不爽了,这种眼神不是应该属于自己的嘛。王夫人心里不爽,可是她不可能直接说:“你王熙凤算老几,在这里瞎承诺什么。”早已是内院宅斗的高手的她,只是轻轻一句:“这个月钱发了没。”就已是狠狠打了王熙凤的脸,她很隐晦的提醒了王熙凤你只不过是传话的罢了,同时也告诉林妹妹,刚才王熙凤在吹牛皮,她才当家的。

对于王夫人的用意,人精似的王熙凤当然也心知肚明,虽说她也得听命于王夫人的,不过泥菩萨也有三分土性,王夫人如此不给面子,王熙凤自然也不会客气了,所以她回了句:“想是太太记错了?”那这句话很明显是在说王夫人你年纪大了,是时候该退休了。

按说王夫这时应当发火教训下王熙凤,可是她只是笑而不语不再说了。很多人觉得这王夫人口才不行,她的风头都被王熙凤抢去了。可是王夫人知道宅斗讲得不是风头,而利益。今天她想告诉林妹妹自己才是主权人物的目的已达到了,至于能干、会说话这些虚名让给王熙凤又如何呢?

这也是为什么,就算最后贾母再怎么喜欢林黛玉,但还是没办法做主让林黛玉与宝玉两人完婚,这关键的事情,王夫人牢牢地把控着呢。


悦读会


在红楼中,王夫人不止一次问过凤姐关于月钱,有问月钱多少的时候,有问月钱发放的时候。有一次,她问凤姐月钱是不是发晚了,凤姐知道是赵姨娘问的,认为赵姨娘存在告状行为,事后非常生气地踩着门槛大骂赵姨娘。



这就可以想见贾府真正的领导权在谁手中,凤姐不过是听差办事,王夫人却是隐藏在背后的实际领导人。办事的人可以是凤姐也可以是探春,但是有领导权的却只有王夫人。

林妹妹进贾府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她必将住的很久,至少在青少年时期由贾府教养。尽管当时林妹妹的父亲还健在,但是两家一定是达成协议的。后来林如海去世的时候,凤姐告诉宝玉,这下你林妹妹可住的长了。

在一个家庭新加入的成员面前,如何巧妙地暗示自己的身份,王夫人举重若轻,问问月钱发放就做到了。这里还有一个附加功能,就是把找衣料的事情引出来,凤姐是一个水晶心肝玻璃人,一点就透,马上说“已经给林妹妹找了衣料”,就等王夫人过目。一方面,在待客方面显得热情周到,另一方面给足贾母面子,显出对贾母重要客人的重视。毕竟很多红学家考证,林黛玉之母贾敏是贾母唯一的亲生孩子,贾政是过继的。

最后,说说黛玉进贾府这一节中细思恐极的一个情节吧,林妹妹进府是从角门进,一路向西,先穿宁国府再进荣国府的西角门,似乎是一条至死的路啊。


光明大先生


说宣誓主权地位的都是解读过分了,其实王夫人的目的主要想交代王熙凤下面的一句话:

“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王夫人问王熙凤有没有发放月钱,的确有随口一问、关心工作的可能。但更多的是想提醒王熙凤自己交代她找缎子的事。

果不其然,王熙凤说了缎子的事。紧接着,王夫人就说让王熙凤拿出两个给林黛玉裁衣裳。表明自己不仅想到要关照林黛玉,而且在前一天就已经提前有准备了


而且,王夫人说有没有那种缎子不要紧,要紧的是给林黛玉做衣裳,再次表明自己让王熙凤找缎子的目的是提前给林黛玉预备衣裳,表现自己身为舅母的关照,也借机通过关照林黛玉讨贾母的欢心。


旧城诗词坊


旧城诗词坊


《红楼梦》往往在细节处见真章。林黛玉进贾府,与贾母叙亲情的时候,王夫人突然问王熙凤“月钱”放完了不曾,看似不经意也饱含深意,但即便却没有阴谋!


一,王夫人随口一问。

我们知道,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实际管理人。按理贾珠结婚后,她也应该退休。但贾珠死了,李纨成了寡妇,就不好管家了,所以王熙凤上位当了实习管家。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刚接手不久,作为王夫人,看到王熙凤。随口问一句工作进展也无可厚非。毕竟林黛玉虽是远客,但还不足以重要到说家事失礼的地步。

这当然与林黛玉亲外孙女自己年纪尚小有关。


二,王夫人有意一问。

王夫人当着林黛玉的面问王熙凤发放月钱的事,自然不光随口问。她主要想引出来下面一段话:

“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王夫人还是聪明的,当着贾母的面,必然要对林黛玉有所表现,但做的太着痕迹又有失身份,所以一句话提醒王熙凤说出前天的缎子的事,王夫人借机安排给林黛玉做衣裳,这样既完美,也不露痕迹!正是大家贵妇的身份矜持体现!


三,王夫人宣誓主权?

很多人喜欢把阴谋论大书特书。其实并不如此。王夫人根本不用当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面告诉人家自己才是当家人!这就好像我们自己也绝不会当着几岁孩子的面吹嘘自己多有能力一样。这样做不但可笑,还很无聊。

不过王夫人当众问家事,也确实暴露了一点心理就是她并不重视或者刻意淡化林黛玉的到来。贾母执意接林黛玉来,恐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王夫人不能反对,却也不一定赞同。她当着林黛玉的面问王熙凤家事,就是表明王夫人从心中并不如何在意林黛玉的存在。这也为后面宝黛姻缘受阻,出现金玉良姻埋下伏笔。

综上,王夫人这一问,确实不是王夫人幼稚的宣誓谁才是荣国府当家人,刻意警告林黛玉。不过是委婉在贾母面前示好,也是下意识透露出不太重视林黛玉的意思。作者有意为后面情节铺垫埋下伏笔。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在此场合问月钱发放情况,传递出几个信息。

一、王熙凤是管家,实际当家人是王夫人。按规矩王熙凤每天都应该向上级汇报家庭情况,问月钱发放,是正常的问话。因为管家事务多,偶尔不按时发放也可能正常。

二、听说了王熙凤可能扣压下人月钱放债,以致下面多有怨言。《红楼梦》中,王熙凤用"月钱"去放债,是引起贾府内部尖锐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贾母面前,王夫人这不经意的一问,实则是寓示了王熙凤干这件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遭到人们的强烈不满。王夫人适时一问,借机警醒她。

在王夫人问话旁脂砚斋"批语"曰:不见后文,不知此笔之妙"。原来这"月钱放过了不曾?"七个字大有深意。一下子触动了王熙凤的神经,所以她立刻说"月钱已放完了"并立即用其他话题转移了。

三、严肃场合,长辈面前,姊妹面前,如此大声说笑,有失体统。王夫人日常都在吃斋,讲究静养。王熙凤这种个性张扬的样子,身为大家闺秀,甚不得体,特别是有远客面前,又是笑,又是哭,如此作态,王夫人是看不惯的。

重温经典《红楼梦》

喜欢与《红楼梦》有关的

点击




红豆诗社


王熙凤是脂粉堆里的英雄,有着应对世俗人情的圆滑和高超的管理才能。她掌管着荣府的财政大权,高踞几百人的管家宝座上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这个位置也不好坐她也不过是王夫人的代理人而已。

当黛玉初次进府时王熙凤表现得格外热情,对黛玉嘘寒问暖。例如王熙凤说到,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时候坐在一旁的王夫人突然来了一句这个月的月钱放过了没有?

虽然是不经意的一句问话却告诉我们荣府实际的当家掌权者不是王熙凤而是王夫人。对于日常大小工作,王熙凤要随时跟她汇报。而王夫人的例常询问也表明她并非完全的放权,在一定程度上也在监督制约着王熙凤。

王夫人的问话顺带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引出下面的一段话: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

黛玉的母亲是贾母最为疼爱的女儿,也许是爱屋及乌的原因对女儿留下的唯一血脉也十分关心。一向孝顺婆婆的王夫人自然懂得贾母的心理,当她问完月钱是否发放之后,又提起了缎子的事情,这是在向贾母表明在黛玉来之前自己早就做了很多准备。

也许王夫人未必像贾母一样多么重视黛玉,只是顺着老太太的心理,在婆婆面前表现得热情一些留下好印象,而王熙凤也给予了充分的配合,当听完王熙凤的回答之后,王夫人会心一笑,点头不语,因为她问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文嘟嘟


早年王夫人当权,现王熙风接班,于王夫人是最理想的人选了!

一概事务,可问亦可不问,务虚亦可务实!现时荣府繁华簇锦烈烈轰轰,说是在一个娃娃面前露争权夺利,露谁有脸面,岂不大错特错……一定要究作者为何偏在此时节外生枝“蛇足”一笔,我倒觉正洽到适处,通过黛玉所见所闻,那就是荣府上下各色主仆,辈份角色,谁置谁位,谁司谁职,整个画面乃清晰铺展,贵贱有分,错落有致,虽略有不全,也大致一览无余,为将要塑造的各典型人物留下了无尽的空间,再无必要容后文篇章复在呕血也!……


不老松3114692423


这个情节在说红楼梦的真事隐,是说徐达,王夫人问月钱的问题,是徐,而王熙凤说已经发了,是达,这是红楼梦的方法,后面尤二三死亡情节也是在说徐达,尤氏二姐吞金死是慢死,是徐,而三姐举剑自刎是快死,是达,红楼梦的作者是徐达的女儿徐妙锦。


洛夏37


黛玉进贾府,最不欢迎她的应该是王夫人了,从她后面说黛玉母亲贾敏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单说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是千金大小姐的体统”,又说自己“没享过什么大富贵”,可见当初王夫人初进贾府,看到贾敏过着轻松娇纵的生活,是羡慕嫉妒恨。李纨曾说林妹妹嘴刁,“只求老天保佑你赶明也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暗示贾敏曾得罪过王夫人,而王夫人以前在心中对贾敏可能也是这样诅咒的。


王夫人是精明而又深藏不露的人,对贾府的许多事情心知肚明,包括对王熙凤靠迟发公费月例放债收利,也是清楚的很。

王夫人问凤姐“月钱放过了不曾?”,王熙凤回答“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知道王熙凤根本就没有发放,用找缎子的事一带而过。但为了善意提醒凤姐,才有这么一问,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不经意的表现自己对黛玉来贾府的漠视。


王夫人让凤姐别忘了拿两块布料给黛玉裁衣裳,王熙凤答“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目了好送来。”王熙凤这话说的得体大方,体现了自己考虑周全,事无巨细,又适时抬举了王夫人,王夫人才会心一笑,点头不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