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頭像——三年特殊三角板銀幣

清代國幣稱為龍洋,以銀幣為主幣,主要有光緒元寶、大清銀幣、宣統元寶等,總重量為(26.3--27克),含純銀六錢四分八釐(25.7856808克),其含銀量89%進行鑄造 [2] 。

清朝滅亡之後,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鑑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佈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其主要內容是規定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歸民國政府所有,原先的各個官局所鑄造發行的1元銀元,由民國政府兌換並改鑄,在一點的時期內,承認它們的價值等同於國幣1元的價值。國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其重量是庫平純銀6錢4分零8毫(6.408錢),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佈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 [3]

當時錢幣的換算關係和現在一樣,以十進位,1元等於十

袁世凱頭像——三年特殊三角板銀幣

客137 1401 3947服

1948年11月遼瀋戰役結束後,為穩定東北解放區金融形勢,支援全國解放戰爭。東北銀行總行決定由瀋陽造幣廠恢復鑄造一定數量的袁大頭銀幣。為了讓解放區鑄造的袁大頭與前版加以區別,瀋陽造幣廠的技術人員首先對民國三年袁像銀幣原模進行修飾,使肩章和領口處經過修飾後更加清晰大方,同時讓“圓”字中貝上面的筆畫封口連筆為△型,即三角圓銀幣。1949年3月,首批三角圓銀幣鑄造完成。1951年,瀋陽造幣廠遵照中國人民銀行指示,為穩定和發展部分邊遠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形勢,瀋陽造幣廠又奉命鑄造了兩批袁大頭銀幣,即為袁大頭O版和O版三角圓。所謂O版,就是在嘉禾花結內隱有“。”暗記,但有的O版不是三角圓。

袁世凱頭像——三年特殊三角板銀幣

客137 1401 3947服

所謂O版三角圓,就是兩種特徵兼具。 混配版三角圓是三角圓的面配O版三角圓的背。

有文章推斷混配版為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上海後共產黨臨時鑄造。根據文獻記載,1949年5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金融處接管中央造幣廠, 改為人民造幣廠。6月7日—18日,中共華東局決定復工鑄幣,利用接管時庫存的原料和半成品,生產銀圓11天。

混配版三角圓邊齒獨特,大多為細直齒,齒間間隔較寬。因為只生產了11天,存世不多

現在因市場需要急需珍品銀幣3枚 支持 私下交易 拍賣 可諮詢客服 歡迎廣大藏友賜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