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保守的人,只會投資保守的公司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保守的人。安於現狀,進取心不夠,很不關心別人的事,不與他人比較,但對自己的事挺較真。我極少主動與別人討論股市股票,因為我認為,許多顯而易見的問題,經常是越討論越糊塗。

但以上所說,只是孤僻的個性,未必代表保守。那麼,什麼是保守?在我看來:1、遵守規則,不鑽空子;2、尊重事實,留有餘地;3、不能心血來潮,說變就變。這3點,不僅對人,對公司也適用。

對於一家公司而言,保守是一種機制,是融入公司發展歷史的血脈基因。好公司的發展當然要靠人,但不能太大的成分只依靠單一個人。人是會犯錯的,特別是登上金字塔尖頂上的人物,常常心態會發生改變。即便動機還是想做好事,做正確的事,但其結果很可能是錯事乃至於禍事。因為,每個人以為自己知道的,通常多於自己實際知道的。

茅臺當然是一家極為保守的公司,在我看來,這麼些年,它甚至都保守過頭了,比如在產能擴張,在現金分紅,在市場定價等方面。而恰恰是這些“過了頭”的保守,構成了它的投資“安全邊際”。我始終認為,“安全邊際”是一種意識一種思想,甚至是一種格局,而不是計算器敲出來的股價折扣百分比。

許多人經常會拿出一些公司,根據過去的數據,與茅臺對比,於是結論來了:這是第二個“茅臺”,甚至比“茅臺”還要“茅臺”。但我認為,這是兩回事,無法簡單直接的比較。借用有財兄的觀點,茅臺走到今天,經歷不少的彎路甚至錯路,但對結果影響不大。因為假設茅臺有100條路可走,其中的99條都是必然的成功。而許多其它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功,是因為它們在過去(多則10年20年,少則一年兩年)的每一個關鍵點,都走對了。

展望今後10年20年或更長,茅臺還可能走得顫顫巍巍,還可能犯錯,甚至還可能自我折騰或被外界折騰,但其“結果必然如此”。而其它大多數今天看似也很成功的公司,今後要是走不對關鍵的一兩步,就有可能出現轉折,甚至崩塌。所以,最近常聽說“要有道路自信”,而我說:保守,要有道路的保守。

最後我要說,保守的人投資保守的公司,未必結果最好,掙得最多。但一定是期望不高,收益卻比大多數人高。一旦期望值爆棚,即便投的也是保守的公司,但投的人卻不是保守的人,而是激進甚至狂熱的人,照樣有可能顆粒無收,甚至破產。因為,保守的公司不代表其股價不會暴跌。事實上,在極端的情況下,越是好的公司,反而有可能跌得越厲害,因為它們可以提供並釋放,被巴菲特形容為“空氣”的流動性。

真正保守的人,只會投資保守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