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1971,日照這兩所老學校竟然變成了······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中秋時節,陳疃鎮中心初中、中心小學舊址在煙雨空濛中透露著歷史的滄桑印記,煥發著新時代的勃勃生機。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陳疃鎮中心初中舊貌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陳疃鎮中心初中舊貌

去年,隨著莓香小鎮建設工程的全面啟動,閒置多年的校園被再次喚醒。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陳疃鎮中心小學舊址

當一些地方利用廢舊校舍等閒置城鎮空間資源大舉發展工業之時,陳疃鎮卻另闢蹊徑,婉拒了一個個投資大、經濟收益高的項目,全面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品牌塑造、文化產業發展,把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莓香小鎮建設,提升鄉村振興的“文化之魂”。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一邊是日臻完善的文化設施,隨著1971項目和黨群服務中心項目的實施,沉寂多年的閒置校園迎來了新的使命。

陳疃鎮深挖庫區移民文化之根,庫區移民用血汗塑成的日照水庫精神已經成為莓香小鎮建設之魂——

在鎮中心小學舊址,新落成的黨群服務中心於今年7月1日對外開放。日照水庫精神記憶展示區是重要組成部分。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在陳疃鎮中心小學舊址建起的黨群服務中心、文化中心、日照水庫精神記憶館(陳疃)全貌

陳疃鎮黨委組成專門的採訪班子,並邀請市、區組織、宣傳、黨史研究等部門全程指導,歷時一年,輾轉100多個移民村,採訪1000多位移民,追尋那段珍貴記憶。

水陸相連的庫區,上世紀五十年代萬人大軍並肩奮戰、打水庫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一代又一代的陳人將這一傳統融入血液、植入骨髓,經過60年的傳承、積澱,已經形成了以“擔當、實幹、協作、奉獻”為內涵的日照水庫精神。

牆壁上,一幅幅泛黃的照片,再現了60年前日照水庫建設中那艱苦奮鬥的歲月,激勵著庫區人民續寫鄉村振興的新時代篇章。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學生在日照水庫精神記憶館(陳疃)感受擔當、協作、實幹、奉獻精神

與此同時,不斷完善的黨群服務、圖書閱覽、黨史教育、文體活動、全民健身、鄉村大戲臺等多個功能區也同時啟用。這裡已經成為黨員幹部進行黨性教育的重要場所,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成為陳疃人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在莓香小鎮規劃沙盤前,孩子們在憧憬著陳疃鎮美好未來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學生們在文化中心圖書室讀書

陳疃鎮創新精作“文化振興”文章,潛心打造的文化產業項目展示著這方水土的文韻風骨——

地處陳疃鎮中心初中舊址,謝絕了高經濟回報的汽車駕駛培訓基地項目,秉承綠色生態、教育文化傳承,1971文創項目正在建設。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陳疃中心初中舊址,1971項目施工現場

之所以叫1971,建設者們說,就是為了留住陳疃人的對中學的那段記憶、那份情結。

正在緊張施工的校園內,原有的教學樓、平房教室正在變成教育培訓、手工藝術傳統文化區、校園文化展示區、餐飲會議辦公區、國防教育區、心理素質強化區、拓展區……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建設中的宿營地

不久的將來,這裡講成為日照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日照濱海研學旅行營地,將成為孩子們接受素質教育的樂園。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紅磚砌成的建築群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孩子們在光學迷宮玩耍

開發在繼續,格局在延展。由1971項目向外掃描,時隔60年的庫區村莊第二次大規模搬遷工程已經付諸實施,山海路遊客服務中心、莓香河畔、石寨河二期治理等一個個大項目正在推進,實現鄉村振興陳疃鎮全面發力。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以文為脈,以文為魂,文化興鎮所帶來的多重效應已經在這裡顯現。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始建于1971,日照这两所老学校竟然变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