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莊子》解《紅樓夢》:賈寶玉不足十五歲,卻比三四十的人會活

《愷叔說紅樓夢 第78講》

《紅樓夢》第22回寫道,湘雲當眾說有一個戲子長得像黛玉,寶玉為此朝湘雲瞅了一眼,讓她不要再說了,偏偏這一幕讓黛玉看到了。

由此引發的結果是,湘雲氣寶玉護著黛玉、自己說不得黛玉的半句壞話,而黛玉則氣寶玉使眼色給湘雲,令自己更難堪。本來怕湘雲和黛玉發生矛盾、想在兩人之間調和的寶玉,反而落得兩邊都不討好的尷尬局面。


從《莊子》解《紅樓夢》:賈寶玉不足十五歲,卻比三四十的人會活

林黛玉和史湘雲


這件事情引發了寶玉的思考,令他想到了自己前天看的《莊子》,上面有一句話是:“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繫之舟”。

寶玉為什麼會想到這句話呢?

這得先從這句話背後的故事說起。

戰國時期,有一個道家的思想家叫列子。他本來要去齊國當官,但是卻在半途返回了,返回的路上遇見了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問他為什麼返回。

列子說自己受到了驚嚇。

伯昏瞀人忙問他發生什麼事情了。

列子說,自己想喝米湯的時候,十家米湯店中會有五家爭著送過來、並且不收錢。

伯昏瞀人說,這是好事啊,你為什麼反而會覺得很驚嚇呢。

列子說,米湯店的老闆做的是小本買賣,賺的錢並不多。而只能賺到微薄的利潤,說明他們肯定沒有什麼權力。

這樣的人很多,他們雖然內心不認可這種巴結我的方式,但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卻不得不這樣做。甚至會為了討好我,以期望得到更多的利益,他們會把對我的尊敬凌駕在尊重老人之上。

這種風氣,對社會來說無疑是一種憂患。這些人為了自己的一點小利益,尚且會做這麼多的事情,那國家的君王就更加不用說了。

君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已經大傷腦筋,以至筋疲力盡了。這種情況下,他一定委託我做很多的事情、並希望我能做出很好的成績,幫他創造更多的利益。一想到這,我就覺得很驚嚇。

伯昏瞀人說,你想得很周到。那就不去齊國、好好待在家裡吧,民眾還是會來投奔你的。

列子於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沒過多久,伯昏瞀人來列子家看他。

到了列子家的門口,伯昏瞀人發現門口擺滿了鞋子,不禁鄒起眉頭思考了一會,之後什麼都沒說就往回走。

有人趕緊把伯昏瞀人剛才的一舉一動都說給列子聽了。他一聽完,忙提起鞋,都顧不上要穿,就光著腳趕到門口,跟伯昏瞀人開玩笑說,先生既然專程來看我,為什麼不給我開點藥呢(寓意:為什麼不給我提一些意見、指導一下我呢)?

伯昏瞀人說,算了吧,我曾經跟你說過民眾會來投奔你,現在果然驗證了我說的話。雖然不是你強行要求民眾來投奔你,但是他們都是有所求,所以才會來投奔你的。

現在那麼多的人來投奔你,你一定會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一旦有這種錯覺就不妙了,這會動搖你的本性,對你百害而無一利。

和你交往的那些人,不會把這個告訴你。他們的小人之見,只會荼毒你的思想。跟他們一起相處的時間久了,你就會徹底迷失自我了。

最後,伯昏瞀人還說了非常重要的一句:“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虛而敖遊者也”!

這暗示了列子就是屬於又勞又憂的巧者和智者,而伯昏瞀人認為自己是個無能之人,所以別無所求。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這句話令夾在湘雲和黛玉之間、尷尬不已的寶玉大受啟發。


從《莊子》解《紅樓夢》:賈寶玉不足十五歲,卻比三四十的人會活

賈寶玉


他面臨的情況其實跟列子很像。雖然很多人都對寶玉很好,但並不見得是發自真心的。賈家以外的人,更多看重的是他侯門公子的地位,而在賈家內部,更多人是因為知道賈母寵愛寶玉,所以才會對他那麼好。

寶玉身邊的很多人,像什麼詹光、單聘仁這些人,都不會對他說真話。跟這些人接觸多了,只會讓寶玉更加迷失自己,誤以為自己還挺厲害的。等到要真要接受考驗的時候,那些小聰明根本就不管用。在寶玉處理湘雲說黛玉像戲子這件事情上,他就是聰明反而聰明誤。

寶玉的自作聰明,不但沒有讓湘雲和黛玉都滿意,反而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憂愁,可見“知者憂”。

經歷了這件事情之後,寶玉對“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遊,汎若不繫之舟”這句話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他開始意識到:“技巧好的人,做的事情自然多,因此會比常人更勞累;聰明的人,思考的問題自然多,因此憂慮也會比常人多。而不是那麼有才能的人,追求的東西也不會那麼多,他們但求能解決溫飽問題就好。之後可以將美好的時間浪費在逍遙遊上,就像坐在一艘沒有被綁死的船上,他們的內心一片虛靜、可以自由自在地暢遊”!

對寶玉來說,他不想做巧者和智者,而是像伯昏瞀人那樣,做一個不是那麼有才能的人就好。

那時的寶玉,還不到15歲,覺悟的境界卻比很多三四十歲的人還要高,這實在是難得。

很多人都誤解了寶玉,認為他只是一個不思進取的富二代。換做你是寶玉,從小家裡就不差錢、又是被寵大的話,估計你很有可能活成“呆霸王”薛蟠的樣子。

正所謂“飽暖思淫慾”,溫飽問題對那時的寶玉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但是他並不像一般的富二代那樣開始“思淫慾”,而是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比很多三四十歲的人更懂得活出自我。

從《莊子》解《紅樓夢》:賈寶玉不足十五歲,卻比三四十的人會活

賈寶玉活出自我

很多人都三四十歲了,卻仍然對人生很困惑,就是因為他們還很刻意追求做巧者和智者,還很刻意追求很多的功名慾望。

曾有研究表明,很多超過七十歲的老人,在回憶自己這一輩子的時候,才恍然大悟:自己之前非常看重的權力、金錢和物質等,其實都沒那麼重要。

如果能重來,他們希望能將更多時間花在功名以外的地方!

綜上所述,在真正悟懂了“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這句話之後,寶玉活得更加輕鬆自在。他渴望活成伯昏瞀人的樣子,不需要太有才,不需要像其他人那樣過於追求功名,這種狀態下的自己,每天都是逍遙遊!

對於寶玉和道家思想,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