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的環保業務「開張」了,這能救起剛剛創出一年新低的股價?

康佳的環保業務“開張”了,這能救起剛剛創出一年新低的股價?

在市場的質疑聲中,正在轉型的深康佳A(000016.SZ)(下稱康佳、康佳集團)環保業務開張了,切入環保業務的第一單為水處理領域。

6月16日,康佳發佈一則預中標提示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毅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毅康公司)所屬聯合體確定為東港市城市內河綜合治理工程PPP項目的預中標人。據透露,毅康聯合體與東港政府雙方將於本月下旬正式簽約。

項目總投資約13億元,毅康公司佔聯合體中的股權份額比例預計為69.9%,將成為項目公司的控股股東。項目涉及的業務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汙水處理廠擴建,一部分是河道綜合整治工程。

項目採取的是PPP合作模式,項目回收期較長。其中汙水處理廠擴建項目合作期30年,其中建設期2年,運營期28年;河道綜合整治項目設定的合作期為20年,其中建設期2年,運營期為18年。

13億元的總投資拉長至二十年的週期,其收益也被攤薄了。儘管如此,康佳在環保領域總算開了個好頭。

早在康佳宣佈進軍環保領域之時,行業是疑慮的。

5月21日,康佳舉辦了轉型升級戰略發佈會,宣佈新成立半導體科技事業部、環保科技事業部,正式進軍半導體和環保產業。

公司以公告的形式昭告天下轉型之決心。康佳集團發佈了一份《中長期戰略規劃綱要》,提出將自己定位成為一家科技創新驅動的平臺型公司,並明確目標——爭取在十三五末完成營收目標600億元,2022年爭取完成營收目標1000億元;並在未來成為一家科技創新驅動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企業。

在部分行業人士眼中,康佳集團的這些目標較難企及。主要難點在於,多元化的跨度過大,更重要的是來自資金面的壓力。

康佳集團表示,環保科技事業部目前已經將業務方向瞄準水汙染防治、大氣汙染防治、固體廢料治理與回收再加工利用、土壤汙染處理及修復等熱門領域。

環保行業種類繁多,產業鏈複雜多樣,環保上市公司多在水、氣、土、固廢、監測、治理等領域擇一或兩項進入,像康佳這種上來便幾乎“通吃”的企業鮮見。

另一方面,環保行業現有上市公司大多盈利能力也堪憂。哪怕康佳成功轉型,這部分業務能貢獻多少業績還是未知之數。

資金面的壓力更是可想而知。半導體和環保產業前期均需要重金投入,而康佳自身主營業務已虧損多年。

或許也正因為這些原因,近期二級市場上深康佳A股價大跌。

5月22日宣佈轉型至今,深康佳A不到一個月時間,股價已下跌超過20%,6月15日,盤中還急跌至4.63元,這是近一年的價格低位。最新收盤價為4.84元。

不過,康佳集團似乎對環保這條路信心十足。據瞭解,公司還將持續擴大環保事業部的業務規模。康佳集團總裁周彬公開表示:“希望用3-5年時間,打造出國內一流的環保運維高端品牌,實現年營收180-260億元的戰略目標。”

在解決資金難題方面,康佳集團去年通過“賣子”而獲得一筆超過50億元的收入。這種方式還在繼續。

在中標公告披露的同時,康佳集團又披露了一則“賣子”公告。因業務發展需要,康佳集團股擬向泰州華僑城有限公司轉讓崑山康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51%的股權,轉讓價格為2.81億元。崑山康盛公司為房地產投資公司,主要負責水月周莊項目的開發及運營。

在宣佈轉型的第二天,深康佳A公告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0億元公司債券,計劃用於償還有息債務及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

同日,公司擬開展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業務,計劃發行規模不超過10億元。此舉可減少應收賬款對公司資金的佔用,提高公司資產流動性。

近期債務違約事件頻生,企業發債遇難。即使成功融資50億元,康佳集團仍將面臨不小的資金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