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印的火幣 命運或在未來一個月內被決定

9 月 12 日,火幣集團宣佈通過全資子公司 Huobi Japan Holding Ltd 購得其全資擁有的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 BitTrade 的大多數股份,火幣日本從True Joyful Limited, BVI手中購入100%股權,將持有該公司全部受益人權益。據報道,True Joyful Limited的股權結構為FXTF Asset Investment Private Ltd.持75%股權,FX Trade Financial持股25%。

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所BitTrade的多數股權,該交易所是日本國內僅有的16家受監管虛擬貨幣交易所之一。 看看火幣這段時間的各種攻擊戰,就能明白這塊交易牌照有多稀有緊缺以及來之不易。

火幣的艱難日本攻堅戰

日本成了虛擬貨幣交易行業的必爭之地,也可以說是象徵意義非凡的戰場。從去年九四開始,國內各大區塊鏈創業公司就千方百計想進駐日本,鏈得得駐日研究員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分析過目前創企在日本的極大操作方式,瘋狂申請、買賣牌照、技術資本入股、殼資源置換等,折戟無數。

不僅中資創企,美英、新加坡等平臺也都相繼折戟,6月27日,日本再次逼退國際極大交易所的入侵。

火幣攻打日本市場其實是十分艱難的。去年年底,火幣就曾試合作曲線拿牌照的方式,通過與拿到金融廳交易牌照的SBI系合作。去年12月7日SBI控股也發佈公告,正式宣佈與火幣達成資本和業務的合作。

然而1月27日的Coincheck事件,按下了日本虛擬貨幣交易市場暫停鍵。火幣也沒有幸免,金融廳監管和前後6輪的檢查,讓各大平臺提心吊膽,SBI在3月為了自保,也切斷了與火幣的合作。

隨後,各大國外平臺在日本的活動明顯低調了很多,但只有火幣還堅持在日本舉辦各類研討會。然而,日本金融廳謹慎的監測到這個國際上交易量排名前五的平臺,並在6月27日,逼得火幣宣佈撤出日本。7月2日,火幣日本網頁下線,推特和臉書上火幣的日文宣傳也刪除了。

但是7月27日,火幣CEO李林在鏈得得《無眠吐槽大會》上對火幣的全球戰略部署進行了解釋,表示本年度爭取打進日本合法經營。其實當時,應該是火幣在日本收購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李林才敢強調在日本合法經營。

火幣也是堅持在日本留下團隊的平臺,火幣日本CEO陳海騰3月份就在鏈得得的追問之下表示,準備在日本深耕8年。他也一直在日本金融廳、其他交易所和創企中間周旋,積極舉辦活動以擴大火幣在日本的影響力和樹立品牌形象。這也是李林一直強調的,一定要有本地團隊。

火幣最終做到了,我們需要給與極大的肯定。但是,火幣其實是受各方遏制了的。

官宣購買理由令人生疑

BitTrade 官方公告表示,“BitTrade 引入火幣集團資本,主要是引入安全體系,內部控制(治理體系)和合規體系”。

但是事實是不是這樣,我們有待商榷。因為上文中提到的火幣與SBI合作終止事件中,SBI為了自保揮刀砍掉外援技術。SBI的官網在解釋取消合作的原因時表示,SBI Holdings需要一個具有更高安全級別,並且能夠滿足日本國內和海外監管要求的系統。根據相關聲明,SBI Holdings因此計劃使用SBI Group自己的資源,來構建一個安全性和處理能力更強的系統。

而且,雙方並不是完全的合作關係,而是火幣購買了BitTrade的過半股份,也就是75%股份,BitTrade目前另一個股東FX Trade與虛擬貨幣交易業務完全不沾邊,真的不如說錢給到位了。

被封印的火幣,在交易所業務上空間掣肘

日本金融廳一手操控日本幣圈,對鏈圈也是採取資源分配的集約化發展。

火幣的主營業務為虛擬貨幣交易,火幣的上幣流程為平臺操控,火幣進入日本以後,運營持牌交易所BitTrade,首先就面臨著幣種限制,BitTrade經過審核的是有比特幣、比特現金、瑞波、以太坊、萊特幣以及莫娜幣6種主流幣種。而日本交易所的幣種上幣標準,有400多項審查維度,金融廳在上幣中也本著“寧可錯殺三千,不可錯放一個的原則”。

除了虛擬貨幣交易主力業務無法發揮,用戶信任和獲取方面也是不容樂觀的。

用戶基礎與信任是首要

雖然BitTrade的交易量尚未披露,但是從歷史數據來看,這個交易所至少是在日本16大交易所中排不上名次的。所以,從原始用戶基礎來說,火幣其實是敗了的。

再看看用戶拓展,火幣有著國際前5交易量大平臺的金閃閃的牌子,無疑這次收購,又增加了其知名度。但是日本投資者用戶承不承認才是最大的障礙。

但是前景堪憂。以支付寶為例,即使有孫正義站臺,支付寶還是沒有在日本形成氣候,3年了也沒有打下移動支付應該有的市場份額,為什麼?因為涉及到無數的資金流動和巨大的消費者信息,不要說是政府,就是日本的普通用戶,也是不會輕易把心放在支付寶或者Applepay上。他們寧願自己做,2016年為了抵制支付寶的入侵,日本7大銀行聯合集資開發自己的移動支付平臺併發行JCoin(因為開發很慢被戲稱為J家幣),雖然現在普及率不高,但是對於謹慎的日本用戶來說,把錢和自己的交易信息放在本國銀行中,比放在中國的支付寶平臺上要舒心得多。

同樣,在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也一樣,日本用戶的信任問題將是一大挑戰。

同行業競爭排擠可能更赤裸裸

派系鬥爭和年功序列始終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日本的畔腳石,飽受國內詬病,更是外資打進日本最大的壁壘,看日本官方自治組織日本虛擬貨幣交易者協會就大概明白。

協會會長是MoneyPartner交易所、外匯金融服務業位高權重,也是年紀較長的奧山泰全,但是其旗下MoneyPartner虛擬貨幣交易所目前並沒有實際交易量。bitFlyer的CEO加納裕三也是東大派精英,一直是產經省和金融廳聯合舉辦的《日本Fintech研討會》的座上賓。

日本最擅長的是差異化競爭也給火幣提出難題。就像日本的幾大零售超市一樣,錨定的顧客在收入水平上幾乎不會重疊。在虛擬貨幣業務中,幾大交易所也是差異化競爭。

比如bitFlyer,主攻英美全球市場,目前在日本市場表現連續下滑,而QUOINE主要在新加坡,主打ICO;GMO主攻挖礦賣礦機,bitbank跟在GMO後面喝湯就行;SBI依託自身資源主要服務於金融銀行系統,但投資是其強項;Bitocean主打ATM開發;MoneyPartner可以專注於外匯,他們只需要有奧山泰全會長這個象徵性人物就行。

不靠交易市場的火幣,準備如何使用好這塊牌照?關鍵這還不由火幣的戰略佈局決定,還捏在日本金融廳和上文提到的官方自治協會手中。

用戶、交易所業務的壁壘並不是火幣們最大的挑戰,而且火幣的想象力估計也並不放在交易業務。但對於日本市場來說,舶來品的最大問題,也是目前區塊鏈創企面臨的最大問題,那就是監管。

“硬監管”都會更嚴苛

首先從日本金融廳方面來說,這16家交易所的6輪查抄,可以說是雞飛狗跳,監管之嚴格自不必說。在面臨國際性洗錢風險和用戶信息方面,日本政府更是慎之又慎,將近8個月,日本虛擬貨幣交易市場一片死寂,新牌照發放一緩再緩,連幣種審核都被牢牢把握在金融廳手裡。

而且,虛擬貨幣這一巨大的市場,日本是不可能拱手讓人的,甚至很難與外資平臺分一杯羹,多少平臺折戟日本,就表明日本政府有多重視這塊蛋糕。未來BitTrade的一舉一動,肯定都有金融廳的嚴密監視。

可怕的並不是這些硬監管政策,而是行業自治組織最近的權利擴張。第5次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業研討會上週舉行,會長奧山泰全向金融廳討要2大權力,準備掣肘整個區塊鏈創企。

一是幣種審核的初篩權,這個前文有提到,除了上幣手續麻煩,每一個交易所上幣是分開審核,分開批准的,並不是單一幣種同一審核標準。

二是業務擴張權,但這個可能成為火幣翻盤的機會,後文會有分析。

火幣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個權力,協會會員內部處決權,相當於給火幣套上“緊箍咒”。

“軟監管”可能是傀儡殺手

16大持牌合法交易所,也是該協會正會員之間關係錯綜複雜,內部抱團及其明顯。除了有母公司撐腰的幾個大平臺,交易所本身的裙帶關係也很複雜。

bitFlyer的股東,包括三井住友銀行、穗惠銀行,三菱UFJ、SBI以及GMO,雖然Zaif主要是CEO朝山貴生的股份,但是投資方也有MoenyPartner的身影。鏈得得駐日研究員也曾報道過,bitbank的創始人,是GMO的戰略部負責人廣末紀之,目前與奧山泰全、加納裕三、SBI交易所北尾吉孝以及GMO交易所的石村富隆5個人,一起成為日本虛擬貨幣交易者協會理事。

而目前佔據日本交易量榜首的QUOINE,根基設在新加坡,即是有成績,有技術,也連邊都摸不到。

此次研討會會長提到的處決權,完全掌握在協會理事,也就是資源充足的那5家,其他平臺甚至後加入的預備會員平臺只能馬首是瞻。

近期就不斷有傳言流出,日本金融廳想趁著這次金融廳改組之際,借自治協會之手處理BitTrade等平臺,雖然沒有確切消息,但是火幣仍舊需要注意。

留給火幣的空間仍然無垠

也不應該完全悲觀的看待,體量上看,日本國內的幾大交易所的全球化進程,遠遠無法與海外前10家中的任何一家抗衡,目前火幣在新加坡、越南、韓國、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巴西等都拿下合法交易所牌照或建立合規團隊。 所以如果火幣得到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業協會的肯定,以後火幣的市場將是前所未有的寬廣。這些需要看火幣日本的品牌形象維持、火幣集團的指導和援助力度了。

火幣用最艱難的方式打進日本,即使在老本行虛擬貨幣交易上優勢可能無法凸顯,但是如果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業者協會如願,在金融廳哪爭取到市場擴張許可,金融廳一旦放開ICO發展,那完全是不一樣的景象。日本交易所行業就有人表示,BitTrade 在日本的交易量不大,連前十都進不了,但是有牌照是一個很大的優勢,他們在日本可以合法開展商業活動。

在技術上、經驗值和流程上與日本現有持牌交易所是不一樣的。而且火幣有著日本幾大交易所沒有的資源,火幣集團的國際排名目前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在中國和海外用戶識別度非常高。

所以,未來一個月內,日本金融廳的任何動向,包括放權給自治協會與否,ICO業務合規與否,將直接決定火幣這一年的努力有沒有付諸東流。

留給其他區塊鏈創企的空間和機會

火幣打進日本的成功之路,不僅是自身的勝利,也為後來者提供一套可行性方案。那麼,如何正確的打開日本市場呢?

其實經過鏈得得財經駐日研究員觀察發現,並不是所有進入日本的區塊鏈公司都如此艱難坎坷,雖大部分失敗,但是也有其他順利入侵的公司。總結一下這些案例的經驗,因為並不是所有公司都願意透露本公司的名字,這裡不具體指。

日本有兩個極端,保持統一步調和對第一俯首稱臣,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研究領域,都有體現。所以日本企業發展的邏輯,從來不是迅速佔領市場成為老大,因為第一永遠是全行業所有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可以說稍有不慎,就會在講求中庸的日本被削平。

Coincheck這個以絕對優勢霸佔了日本虛擬貨幣龍頭至少3年的交易所轟然倒下以後,日本虛擬貨幣交易業務瞬間群龍無首,隨後繼位的bitFlyer的CEO加納裕三宣佈退出日本官方自治組織日本虛擬貨幣交易者協會的副會長以後,bitFlyer的交易量就直線下滑,最後選擇差異化戰略,被逼到英美拓展國際市場就是很好的例證。

所以,剩下給我們的路就有一條:打得這16家俯首稱臣。

技術過硬。雖然諾亞的計劃可能會被否決,但是已經有區塊鏈相關創企打進了日本上市公司行列。澳大利亞的Blockchain Global就在7月份受夠了日本東證2部上市公司Path,一度讓Path的股價暴漲。

而Blockchain Global就是憑著技術手段,首先引起日本方面注意的。8月底,日本房產公司Ruden區塊鏈項目實驗完成,其技術合作夥伴就是Blockchain Global。

低調,這可以從另一起牌照收購失敗案例中找到反面教材。8月9日,日本財經新聞網披露NOAH ARK(香港諾亞有限公司)即將收購日本東證2部上市公司Beat控股後,很多入侵日本的公司想購買東證二部上市的公司作為落地方式,該收購目前結果待定。但是其力爭“區塊鏈第一家上市公司”的名號,讓日本各方反感,日經甚至評論雙方公司都劣跡斑斑。

業務緊靠給被收購方可持續發展的“安全感”。麥迪森控股(08057.HK)4月份宣佈,準備以3.62億港元收購日本持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BITPoint,但是8月2日,麥迪森方面宣佈收購和合作計劃終止。

主要原因可能是,麥迪森一直是以葡萄酒產品及其他酒精飲品之零售及批發為主營,2017年,通過收購CVP資本將其業務範圍擴展至香港金融服務及金融創新項目。但是其高調猛進區塊鏈金融,轉向太快,步伐巨大,引起了懷疑。

儘量找歐美團隊或者綁上歐美資本背書。日本從二戰以後,對美國、英國這些國家從政治經濟到科技發展,都是竭盡全力的“崇洋媚外”。在日本金融廳舉辦的第三次虛擬貨幣業務研討會中,就求助了目前虛擬貨幣技術成果最多的MIT Media Lab和ripple為金融廳科普(ripple已經接受了SBI的投資)。火幣李林在鏈得得無眠吐槽之夜中也很明確的表示,對於日本、美國這些發達國家,他們有一種自然的信任感,如果在一些發達國家,有好的發展,並且拿到牌照,他們認為你是一個比較合規、比較大的交易所品牌,對品牌的信任度提高有很大幫助。

無論想不想承認,目前中國資本和創業者在日本市場已經是“聲名遠揚”,而且,日本對外資公司向來是嚴管,涉及到本國用戶的信息以及如此巨大的市場,金融廳方面自不必說,財務廳、產經省、警察廳等也都虎視眈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