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中,貨幣是如何創造的

現代經濟中,貨幣是如何創造的

現代經濟中,貨幣是如何創造的

本文解釋了為何現代經濟中的大部分貨幣都是通過商業銀行的放貸行為創造的。

人們普遍誤解了貨幣創造的過程——實際上,銀行不只是充當中介,將儲戶存儲在它們那裡的存款貸出;也不是使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量“倍增”來創造新的貸款和存款。

·

·

經濟體中貨幣創造的數量根本上取決於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在一般情況下,這點可以通過設定利率來實現。中央銀行也可以通過購買資產或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直接影響貨幣的數量。

·

綜述

在現代經濟中,多數貨幣採用的都是銀行存款的形式。然而,人們常常誤會銀行存款的創造過程,以為商業銀行放貸是創造存款的主要方式。每當銀行放出一筆貸款之時,他同時就在借款人的銀行賬戶中相應地創造了一筆存款,從而創造出了新的貨幣。

實際上,如今創造貨幣的方法不同於一些經濟學教材上的解釋:

·

銀行是通過放貸創造存款,而非將收到的家庭存款貸出去。

·

·

在一般情況下,中央銀行既沒有固定流通中的貨幣數量,也沒有 使基礎貨幣“倍增”成更多貸款和存款。

·

雖然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放貸創造貨幣,但也不能無限制地隨意這麼做。為了在競爭性的銀行體系中保持盈利,銀行能放出的貸款是有限的。而且為了保持金融體系的彈性,審慎監管機構(Prudential regulation)也會限制銀行的活動。如果家庭和公司收到了由新增貸款創造出的貨幣,它們可能會採取行動來影響貨幣的存量——例如,它們可能會用這些新創造出的貨幣償還現有債務從而迅速“消滅”這部分貨幣。

貨幣政策從根本上限制了貨幣創造。英格蘭銀行旨在確保經濟體中貨幣創造的數量可以讓通貨膨脹低且穩定。在一般情況下,英格蘭銀行通過設定中央銀行準備金利率來實施貨幣政策,繼而影響經濟體中的一系列利率,包括銀行貸款利率。

在特殊情況下,當這些利率處於有效下限之時,經濟體中的貨幣創造和支出可能過低,以至於無法達到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一個可能的應對方案是進行一系列資產收購,即“量化寬鬆”(QE)。量化寬鬆旨在通過收購資產來直接增加經濟體中的貨幣量,這些資產大部分來自於非銀行的金融公司。

起初,量化寬鬆會增加這些非金融公司持有的銀行存款量(來代替它們出售的資產)。之後,這些公司會想通過收購收益較高的資產來重新平衡它們的資產投資組合,這樣就會提高這些資產的價格、刺激經濟體中的支出。

量化寬鬆附帶產生了新的中央銀行準備金。然而,這些準備金並非傳導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解釋了在一般情況下,為何不能將這些準備金翻倍變成更多貸款和存款,以及為何它們對商業銀行來說不是“免費的”。

點擊此處觀看一段攝於英格蘭銀行金庫的小視頻,裡面討論了本文的一些關鍵內容。

引言

本文將從概述關於貨幣創造的兩大常見誤區開始,然後解釋現代經濟中的大部分貨幣是如何由商業銀行的放貸行為創造出來的 [1]。其次,本文討論了銀行體系在創造貨幣方面受到的限制,以及中央銀行政策在確保信貸和貨幣增長能維護經濟體中貨幣和金融的穩定性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後一部分討論了在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QE)期間,貨幣在貨幣傳導機制中起到的作用,並且破除了關於貨幣創造和量化寬鬆的不實之詞。有一條短視頻解釋了本文涉及的幾大關鍵內容 [2]。

關於貨幣創造的兩大誤解

由公眾持有的貨幣絕大多數採取的是銀行存款的形式。然而,人們普遍誤解了銀行存款的由來。一種常見誤解認為銀行只起到中介的作用,將儲戶的存款貸出。在這種觀點下,存款通常是由家庭所做的儲蓄決定“創造出來的”,之後銀行會將現有存款“貸”給借款人,例如,貸給那些尋求融資的公司或是想要購房的個人。

實際上,如果家庭選擇增加銀行賬戶裡的存款,本可能用來支付商品和服務而流入公司的那部分存款就會相應減少。儲蓄行為本身不會增加存款量或是銀行可借出的“資金量”。實際上,僅僅將銀行視為中介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現代經濟中,是商業銀行創造了存款貨幣。本文會解釋,放貸行為而非銀行出借儲戶存款的行為是如何創造存款的——與通常教材中所述的順序相反 [3]。

另一種常見的誤解是認為:中央銀行是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即所謂的“貨幣乘數”效應,來決定經濟中的貸款和存款量的。 在這種觀點下,中央銀行會通過選擇一定量的準備金來實行貨幣政策。由於假設廣義貨幣會與基礎貨幣呈一定比例,這些準備金會成倍增加,從而大幅改變銀行的貸款和存款量。為了讓該理論成立,中央銀行準備金額必然會變成放貸行為的約束,而且中央銀行必須直接決定其金額大小。雖然貨幣乘數在經濟學教材中是介紹貨幣銀行學的有效方法,但它實際上沒有準確描述貨幣是如何創造的。如今,中央銀行通常不是通過控制準備金的數量,而是是通過設定準備金的價格,即利率,來實行貨幣政策的]]。

實際上,中央銀行準備金並不會限制放貸行為,中央銀行也不會固定可獲得的準備金額。正如存款和貸款之間的關係一樣,準備金和貸款之間的關係通常與一些經濟學教材中所述的背道而馳。商業銀行首先依據它們可獲得的有利放貸機會來決定放出多少貸款——主要取決於英格蘭銀行設定的利率。正是這些放貸決策決定了銀行體系會創造出多少銀行存款。銀行存款量會反過來影響商業銀行想在中央銀行儲備多少準備金(來滿足公眾取款、同業支付或是監管流動性的需求),在通常情況下會由英格蘭銀行按需供給。接下來,本文會詳細討論這些實例。

現實中的貨幣創造

放貸行為創造存款——廣義貨幣總體水平的決定

正如《現代經濟中的貨幣導論》中解釋的那樣,廣義貨幣衡量的是經濟體中家庭和公司持有的貨幣總量。廣義貨幣包括銀行存款(本質上是由商業銀行開具給家庭和公司的借據),和通貨(主要是中央銀行開具的借據)[4] [5]。在兩種廣義貨幣中,銀行存款佔了絕大部分——目前流通量的 97% [6]。在現代經濟中,這些銀行存款主要是由商業銀行自己創造的。

商業銀行以銀行存款的形式通過放貸行為創造貨幣。如果銀行放出一筆貸款,例如向某人提供購房按揭貸款,通常不會直接給他數千英鎊的現鈔,而是在他的銀行賬戶上記入一筆與按揭金額相同的銀行存款。這時就創造出了新的貨幣。因此,一些經濟學家將銀行存款稱為“鋼筆貨幣(fountain pen money)”,是銀行家們在批准貸款時用鋼筆造就的 [7]。

現代經濟中,貨幣是如何創造的

圖1. 由銀行業新增貸款實現的貨幣創造(a)

圖中展示了銀行業發行新貸款前後中央銀行(b)、商業銀行(c)和消費者(d)的資產負債表的差別

(a)為了便於說明,資產負債表已經精簡:每類貨幣的數量不符合各部分資產負債表實際持有的數量。

(b)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只顯示了基礎貨幣負債和相應的資產。實際上,中央銀行持有其它非貨幣負債。它的非貨幣資產主要由政府債券組成。雖然政府債券實際由英格蘭銀行的資產收購計劃持有,但是不會直接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

(c)在放貸之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只顯示貨幣資產和負債。

(d)消費者指的是由家庭和公司組成的私營部分。資產負債表上只顯示廣義貨幣資產和相應的負債,不包括交易的房產等實際資產。消費者的非貨幣負債包括現有的擔保貸款和無擔保貸款。

圖1 中的第三排圖解所示,多出的紅色部分是新的存款,會增加消費者(此處指家庭和公司)的資產,多出的白色部分是新的貸款,會增加消費者的負債。因此創造出了新的廣義貨幣。同樣地,由於創造出了新的貨幣和貸款,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和負債也增加了。要注意的是,雖然在經簡化過的 圖1 中新創造出的貨幣量與新放出的貸款量是相等的,實際上會有一些因素導致存款量與貸款量存在差異。下一部分會詳細討論這點。

雖然在消費者的資產負債表上創造出了新的廣義貨幣,但是 圖1 中的第一排圖解顯示,中央銀行貨幣("基礎貨幣")的數量至少在一開始是不會出現任何變化的。正如上文討論過的,較高的存款量可能表示銀行想要或是需要持有更多中央銀行貨幣以便滿足公眾取款或是行際付款的需求。在通常情況下,準備金由英格蘭銀行“按需”提供給商業銀行,以換取它們資產負債表上的其它資產。準備金的 總量 是不會直接限制銀行的貸款量或存款創造量的。

這一關於貨幣創造的描述,與上一部分概述的銀行只能借出已存在貨幣的觀念形成衝突。銀行存款就是銀行對消費者的欠款記錄。因此,銀行存款是銀行的 負債,而非可借出的 資產。還有一個相關誤區是銀行可以借出它們的準備金。準備金只能在 銀行間 出借,因為消費者沒有權利在英格蘭銀行開通準備金賬戶 [8]。

其它創造和消滅存款的方式

正如放出一筆新的貸款會創造貨幣,償還銀行貸款也會消滅貨幣 [9]。例如,假設一名消費者已經用信用卡在超市消費了一個月。用信用卡刷的每筆消費都會增加該名消費者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未償還貸款,以及超市的資產負債表上的存款(與 圖1 中所示相似)。如果這位消費者在月末還清了信用卡賬單,銀行就會根據還款金額相應減少這位消費者銀行賬戶裡的存款量,從而消滅所有新創造出來的貨幣。


現代經濟中,貨幣是如何創造的


在現代經濟系統中,銀行放貸和消費者還貸是創造和消滅銀行存款的重要方式。然而,它們絕不是唯一的方式。每當銀行業(包括中央銀行)從消費者(或更多時候從公司或政府)處購買現有資產,就會創造出存款;向消費者出售現有資產,就會消滅存款。

對此種創造(消滅)貨幣的方式而言,購買和出售政府債券是尤為重要的方式。銀行通常會購買政府債券並將其作為流動資產組合的一部分。例如,如果儲戶想要從大型賬戶中取出通貨,這些流動資產可以很快出售變成中央銀行貨幣 [10]。如果銀行從非銀行私營部門處購買政府債券,他們就會將這筆金額以銀行存款的形式記入出售者的賬戶 [11]。正如下文所討論的,中央銀行資產收購,即量化寬鬆(QE),與貨幣創造有相似的含義。

銀行通過發行長期債券和權益工具也能消滅貨幣。除了存款之外,銀行在其資產負債表上還持有其它負債。銀行管理負債是為了確保他們至少有一些資本和長期負債,來緩解某些風險並符合監管要求。這些“非存款”負債指的是家庭和公司在銀行體系中的長期投資,它們無法像銀行存款那樣可以輕易兌換成通貨,因此會增加銀行的彈性。如果銀行向非銀行金融公司發行這些長期債券和權益工具,這些公司會將銀行存款作為支付方式。這會減少銀行業資產負債表上的存款量,或說貨幣量、負債量,並增加它們的非存款負債量 [12]。

在封閉經濟體中,買賣現有資產和發行長期債券的行為會導致貸款和負債之間產生差距。此外,在英國等開放經濟體中,存款的持有者可以由國內居民轉變為國外居民,即英鎊存款可以兌換成外幣存款。雖然這些交易不會消滅貨幣本身,但是國外居民的存款和外幣存款並不一定會計入該國的貨幣供給。

感謝 Lewis Kirkham 在本文撰寫過程中提供的幫助。

注1:文中的"銀行"和"商業銀行"指代的是銀行和購房互助協會(Building Societies)。

注2:請在 此處 觀看。

注3:關於"實際貨幣創造的‘內生性’"有一大堆文獻。例如,請參見 Moore (1988)、Howells (1995) 和 Palley (1996) 。

注4:英格蘭銀行使用的廣義貨幣定義 M4 ex 包括定期存款在內的各種銀行負債;詳情參見 Burgess and Janssen (2007) 。為了簡便起見,本文將所有這些負債都表述成了存款。

注5:剩下6%左右的通貨是英國皇家造幣廠製造的硬幣。在英國流通的紙幣中,一部分是由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的一些商業銀行發行的,不過要與英格蘭銀行持有的中央銀行貨幣相匹配。

注6:截至 2013 年 12 月。

注7:Tobin (1963) 討論了鋼筆貨幣(fountain pen money)的概念, 他認為銀行實際上不能創造無限量的貨幣。

注8:一些經濟學家用"準備金"來指代"超額準備金"(即持有超出準備金監管所需的準備金餘額)可能會造成一些困惑。本文用"借出準備金"簡略描述了銀行將貸款和存款增加至最大比例這一過程。由於英國對準備金沒有要求,這一過程與英國銀行關係不大。

注9:自 2008 年以來英國(United Kingdom)銀行貸款的下降,是該經濟體中貨幣數量增長遠低於危機前水平的重要原因。見 Bridges, Rossiter and Thomas (2011) 以及 Butt et al (2012)。

注10:因此,持有一些政府債券是在滿足審慎流動性要求,正如 Farag, Harland and Nixon (2013) 中詳細論述的那樣。

注11:在如 圖1 這樣的資產負債表圖示中,如果銀行從消費者處購買政府債券,消費者的資產構成就會由政府債券變為存款,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存款和政府債券就會增加。

注12:正如 Bridges, Rossiter and Thomas (2011) 和 Butt et al (2012) 所討論的那樣,在金融危機期間,商業銀行購買政府債券的行為和它們發行長期債券和股權的行為對廣義貨幣有重大影響。


【鏈線簡介】鏈線財經是基於Chainline主鏈的去中心化區塊鏈和數字貨幣財經資訊平臺,是集財經資訊、社交廣告、交易錢包、理財功能、DAPP分發等一站式區塊鏈產業服務平臺,鏈線財經致力於打造真正自治、高效、透明的區塊鏈世界,成為區塊鏈時代標準入口級用戶生態社區。

官方網站:www.lianxian.pro

官方訂閱號:鏈線財經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